冲突与调和:明遗民史家群体与清初的历史书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史学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共存并进的发展格局。明清易代之际是中国史学史上私家修史的高潮时期,此时私家修史的主体明遗民史家群体从“为故国书信史”的目的出发,积极从事史学创作活动。明遗民史家涌现出大量的史学作品,对清朝官方史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了清初官方史学的控制力。并且他们从事史学活动的同时,对故国的历史书写问题有着与清朝官方不一样的诉求,明遗民史家的历史书写的诉求被当时清朝官方的视为异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南明史的历史书写问题。此后,在清初官方史学与明遗民史家相互斗争,继而相互涵摄的过程中,由清代官方史学引导明遗民史家并入其发展轨道。  随着时间的流逝,明遗民史家群体的史学活动逐渐退出于清朝的历史舞台,这不仅只是因为群体生命的消亡,而且作为其群体的精神与观念也逐渐被融合进清朝官方的历史书写中。清朝官方史学在与明遗民史家群体相互斗争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进步与完善,改造明遗民史家中为清朝官方所不容的观念,并积极在政策与导向上引导明遗民史家顺从清朝的统治。明遗民史家群体在清朝官方文化本位的感召下,逐渐增进对清朝统治的认同心理。  最后,清朝官方通过逐步消融明遗民史家信奉的“朱子学”攘夷思想而确立“大一统”的正统历史书写原则,同时回应明遗民史家对南明史历史书写的合理诉求,最终确立为“大一统”、“万世立纲常”的官方历史书写原则。清初官方通过逐步消融与涵摄明遗民史家的历史观念,不仅建构一套了官方历史意识形态,而且最终确立了清初官方的历史书写的基本原则,将清朝的历史书写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他文献
马库斯·加维(以下简称加维)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提出了以“全世界黑人携手共进,返回非洲”为核心内容的加维主义思想。领导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黑
印度有着悠久的文明与灿烂的文化,是其所在南亚地区的头号强国,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核武器发展道路上,它走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
本文将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对西方史学的引进和借鉴放在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在对史学近代化进行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近代化分期理论,并廓清史学近代化与近代
作为早期儒学的孔子儒学是春秋时期官学零落、学术资源散落于民间的结果。孔子儒学既是对散落的学术资源的整理、加工与传播,更是对当时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批判,是对超越现实更
因庚子之变,清末士人渐渐认识到普通民众对于构建现代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掀起了一场对下层民众的启蒙运动。而梁启超等人受域外政治小说刺激,揭橥“小说界革命”的旗帜,欲借助小说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1803-188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人和演说家。他是超验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超验丰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被誉为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
对于中国古代罪刑关系问题的研究,可以说内容已相当丰富,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罪刑关系是罪刑法定的,有的认为是罪刑非法定的,还有的认为两者兼而有之。通过对这几种观点的分析
江苏省教育会是清末创办最早、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地方性教育社团,在其存在22年的时间里,近代中国经历了晚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三个时期。政权的几经更迭,使得近代
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后,在与中国儒家文化为本位的王朝政教交涉、儒释道三教和合的历史传统中确立了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在中国古代,佛教一度
卫礼贤,原名Richard Wilhelm,1899年被德国基督教同善会派到“新殖民地胶州”(即青岛)从事教会工作,他作为一名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但在返回德国时他却已经成为儒家信徒,并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