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仁中多酚形态分布及其抗氧化关联分析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核桃仁(内种皮+脱内种皮仁)为研究对象,在建立核桃仁中多酚类物质的三种形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多个品种核桃仁中多酚形态分布、组成及其抗氧化关联效应探索,全面揭示核桃仁中的多酚类物质分布及关键抗氧化酚,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核桃脱内种皮仁中多酚提取和测定方法的优化,实现了可溶性游离态(soluble free phenolics,简称游离酚)、可溶性酯化态(soluble esterified phenolics,简称酯化酚)和不溶性结合态(insoluble bound phenolics,简称结合酚)三种形态酚的分离和定量,证实在三种形态中游离酚是最主要的存在形态(51.1%-68.1%)。酚酸类物质的含量(包括羟基苯甲酸类和羟基肉桂酸类)占所分析酚类化合物的80%,其次是黄烷醇类(6.4-12.5%)>黄酮醇类(1.3-4.8%)>黄酮类(0.2-1%)。鞣花酸是三种形态下最主要的单体酚,其平均含量为119.71μg/g。从溶剂提取的角度,丙酮可以提取出更高含量的可溶性酚,而甲醇可以提取出更高含量的不溶性结合态酚。对于不同类型酚,甲醇对游离酚中羟基苯甲酸类、羟基肉桂酸类和黄酮醇类物质的提取效率更高;丙酮对酯化酚中羟基苯甲酸类、羟基肉桂酸类和黄烷醇类物质的提取效率更高。结合形态下羟基苯甲酸类和黄烷醇类物质在三种溶剂提取下的差异分别达到了57.6%和82.4%,而其他类型的酚类物质则无明显差异。(2)基于建立的酚类形态分析方法,对12个受试核桃品种的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多酚类物质的分布和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脱内种皮仁中游离酚、酯化酚和结合酚的总酚含量范围分别为9.24-23.86 mg/g、2.31-8.40 mg/g和1.70-3.46 mg/g;内种皮中游离酚、酯化酚和结合酚的总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20.24-257.92 mg/g、39.02-82.48 mg/g和21.15-44.85 mg/g,其含量分布上都表现为游离酚>酯化酚>结合酚,其中游离酚的含量分别达到了总量的67.10%和66.92%。酚酸类和黄烷醇类是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最主要的多酚类型,其共同含量超过了总量的80%。鞣花酸、没食子酸和儿茶素是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最主要的单体酚,尤其鞣花酸的含量分别达到了所测酚类化合物总量的45.65%和51.56%。此外,在脱内种皮仁中发现山萘酚、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和二氢槲皮素仅存在于游离酚中;在内种皮中发现对香豆酸仅存在于结合酚中。(3)根据12个受试核桃品种中多酚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形态下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多酚含量在受试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三种形态下总酚含量在品种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16%和14.97%。在不同类型酚上,脱内种皮仁中不同品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酚酸类、黄烷醇类和黄酮醇类物质(p<0.05),其中酚酸类(结合态)和黄烷醇类(酯化态)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125.74%和55.91%。在内种皮中不同品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酚酸类、黄烷醇类、黄酮醇和黄酮类物质(p<0.05),其中黄酮醇类(结合态)和黄酮类(游离态)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72.34%和109.49%。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分别检出28种和25种单体酚类化合物,三种形态下绝大多数单体酚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尤其是酚酸类成分,最大差异分别可达185.60%和159.15%。(4)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12个受试核桃品种不同形态酚提取物和单体酚进行了抗氧化测定,结果表明: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游离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13.90-21.60μg/m L;6.28-8.10μg/m L)显著强于酯化酚(IC50:27.97-41.88μg/m L;19.49-29.94μg/m L)和结合酚(IC50:58.14-102.62μg/m L;38.50-57.07μg/m L);核桃脱内种皮仁和内种皮中三种形态下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都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其平均相关系数高达0.85。进一步通过dot值法表明鞣花酸是内种皮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在游离酚、酯化酚和结合酚中的贡献度分别为83.81%、81.87%和53.06%。在脱内种皮仁中,鞣花酸同样是游离酚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贡献度达到了80.81%;酯化酚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是贡献最高的抗氧化成分,贡献度分别为25%和25.7%;结合酚中主要的抗氧化单体酚贡献较为分散,主要的抗氧化物质有鞣花酸、没食子酸、阿魏酸、芥子酸、丁香酸和原儿茶酸。
其他文献
毛竹(Phallstachys edulis)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经济竹种,复合经营为毛竹林经营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竹菌复合经营是一种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竹林复合经营模式,但通过林分结构调控、基质配比优化和食用菌选择等措施来促进食用菌良好生长与竹林综合效益增加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竹林高值化经营为出发点,根据食用菌生长特性、套种技术难度等建立毛竹林下套种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
学位
中国花卉产业起步晚,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国花卉才逐渐形成产业化,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花卉消费国。作为花卉国际贸易的典范,荷兰一直是中国花卉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逐年增加,中荷两国花卉贸易蓬勃发展至今。在此背景下,中国花卉与荷兰花卉间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情况,以及是否具有可拓展空间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首先从中荷花卉贸易现状出发,阐明了中荷花卉贸易规
学位
野生是相对于栽培而言的,乡土野生草本植物即在当地土生土生且呈自生状态的一类植物,其在不同的环境甚至环境的突然变化中仍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亦能满足防风固沙、土壤修复等生态需求,是植被群落保持结构稳定的重要条件。野生草本植物资源会极大地丰富园林植物种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同时可实现应用的广泛性,又可为新品种培育提供无限的源泉,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华北平原的城镇化进程导致了乡村景观的破碎化,乡土的特色风
学位
推动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是山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太忻经济区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且交通极为便利,环境状况良好,各产业基础相辅相成,具备创设成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的先决条件。实施太忻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可使其区位、资源、特色产业的优势更好体现,在全省域协同发展局面下,为山西中部城市群获得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聚能提级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竹子种植的国家,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竹文化遗存,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竹子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服务乡村振兴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竹子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典型案例调研和专家访谈等方式,探讨了竹子遗产的类型、价值及保护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竹子遗产应具有历史性、典型性、系统性、重要性和濒危性的特点,依其存在形态可大致分为四大类型,即:竹子生态遗产
学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便捷、高效的优点在植物水分诊断研究中广泛应用,但目前缺乏对不同处理状态下珍贵树种的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一种诊断不同水分处理下沉香叶片变化的图像方法,探究适合幼龄沉香生长的水分条件,为实现幼龄沉香(Aquilaria sinensis)水分亏缺程度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对2年生的名贵树种沉香进行土壤水分监测,获得不同水分条件下含水率与氮素含量实证数据,分析了试验期间不同程
学位
赋予高分子材料自修复的能力,可以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因而近年来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制备自修复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大都来源于石化能源的衍生物,当材料被循环利用多次后,难免最终会成为垃圾而不得不面临废弃问题。如果直接填埋或焚烧,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危害人类健康。使用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材料制备过程中对石化能源的依赖。
学位
木质素是天然的芳香族聚合物,储量丰富,相对分子量在几百到几万之间,它的含碳量高,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然而木质素由于结构复杂、活性位点随机,限制了其高值化利用,常被燃烧处理,实现木质素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玉米芯中提取的酶解木质素为原料,开展了磷酸法制备木质素基活性炭及负载镍钴金属催化性能研究。通过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热解过程中木质素发生的化学规律变化;引入统计实验设计方
学位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原创电视剧《山河锦绣》,根植脱贫攻坚的现实情境,以平民化的人物叙事展现基层群众的真实样貌,以开放式的空间叙事勾连艺术话语和现实话语,在戏剧化的叙事风格中展现人物矛盾、凸显历史真实。该剧将国家的顶层设计转译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展现了脱贫工作的递进、脱贫方法的转换和乡村理念的更新。这种联结乡土的影像实践,打开了脱贫攻坚的幕后场景,为讲好乡村故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为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特大型合轴丛生竹种,是我国滇西南特有珍稀竹种,有“世界竹王”之美誉。目前,巨龙竹经营管理粗放且经营技术匮乏,严重制约了这一特殊用途竹种开发利用。因此,本文以滇西南沧源县巨龙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二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开展密度(7株·丛-1、15株·丛-1、25株·丛-1、35株·丛-1)和施肥量(0 kg·丛-1、40 kg·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