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奇迹般的邂逅”——论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音乐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上春树是当代著名的日本作家。在这个纯文学日渐萧条的时代,村上春树守护着文学这片故土并创造了一代文学神话;在充斥着影音信息的多媒体时代执着地彰显着文学的魅力。当越来越多的人无限追寻现实生活的丰富时,村上春树却不忘挖掘人类心灵世界的宝藏;当更多的脚步奔于赶路时,他也没忘拾起那些被遗忘的记忆。   1979年,村上春树的处女作《旦听风吟》问世以来,他的文字已被译为中、英、德、意、荷、韩等多种文字。“村上春树现象”、“挪威森林现象”的出现,有力证明了村上春树已成为一个世界性作家。纵观其创作,几乎所有作品都与音乐密不可分。本文试图通过对村上春树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性的挖掘,解读其文学创作的思想。   第一章,村上春树其人及其音乐经历。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树生于日本关西京都市伏见区,从小受到外国文学和音乐的深刻影响。1968年4月,19岁的他考入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学习戏剧专业。1969年4月,他开始练习长笛。从此,村上春树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1974年开始,他一边经营酒吧,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去中国的小船》、《1973年的弹子球》问世后,村上春树决定卖掉酒吧,专心从事创作。从此,无论是欣赏音乐还是文学创作,村上春树都走上了一条更宽的路。   第二章,音乐与村上春树的文学创作。从村上春树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探究音乐与其创作的关系;通过具体作品论证音乐与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相互作用。此外,在比较视野下,通过对村上春树在作品中运用音乐的手法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对比,更为深刻地展现村上春树文学作品独具的艺术魅力。   第三章,从村上春树欣赏音乐水平的不断提高看其文学思想的转变。在村上春树看来,音乐是可以疗人身心的。在其三十多年的创作中,不断成熟的不仅是其欣赏音乐的水平,更有其创作思想的巨大转变。音乐不再是表达村上春树小说中都市青年孤独、无奈、悲情的靡靡之音,转而成为其作为斗士向社会甚至是历史发问时,内心充满希望的一束光芒。   本文在窥探村上春树小说音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音乐与文学的关系,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用影响研究和阐发研究两种方法探究如何以音乐为突破口和契机来研究文学。   音乐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音乐与文学虽然分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但相互借鉴使两种艺术形式相得益彰,这种有机结合的手法显然值得借鉴和发扬。而对村上春树音乐及文学创作进行研究的同时,笔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在村上春树内心深处更饱含着对于日本民族劣根性的反思,这让笔者更加确定村上春树是一位人文主义作家。
其他文献
协同发音现象是言语产生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言语产生理论中比较复杂且难于解决的问题。本文使用动态电子腭位(Electropalatography,简称EPG)和声学分析的方法,从音节内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体现出太炎先生研究《说文》、《段注》时,将《说文》中所包括的9000多字放入一个闭合的系统之中,对其进行比合研究,揭示汉字
作为中国当代小说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黎汝清的小说创作发轫于“文革”时期。囿于当时客观的政治环境,加上黎汝清当时文艺审美追求与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高度契合,使其在“文革”
地名是专门指代大大小小的地域的语言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功能在于指代方位,具有语言属性、地理属性和社会属性。街道名作为地名的一部分,它既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也
《朱子语类》是朱子讲学语录,共一百四十卷,是南宋朱熹门人弟子所撰写。此书汇集了朱子及门人语录,半文半白,口语化程度较高,基本上能反映南宋时期汉语的语言面貌,是研究近代
针对20 t天车发生主梁裂纹的现象,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讨论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彻底处理了主梁裂纹故障,确保了天车的安全运行.
目的:对广州绿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食品合成色素检测盒进行应用性研究。方法:采用食品合成色素检测盒检验食品中的合成色素,并与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检测盒对几种常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一直倡导使用目标语(汉语)教目标语(汉语),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接触汉语。但在现实教学中,尤其在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国际学校幼儿汉语课堂中,
本论文主要研究五四文学革命后出现一直到1949年,继承了清木民初小说的某些特征,迎合了大众的消遣娱乐,商业性市场化比较强,因受新文学的影响,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改良的一类小说。
讲故事、听故事是最普遍的艺术审美样式。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理念开创了故事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先河,随即“讲故事”蔚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