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性化视角下城镇低保女户主家庭社会救助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g5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与人类社会相伴相随,其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随着对贫困认知的不断扩展,贫困的不同面向得以揭示。工业化、城市化以来,随着贫困问题的凸显,对贫困的专门研究,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国际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女性独立意识增强,性别与贫困的关联性特征得以发现和重视,贫困女性化概念提出并得到广泛讨论,性别从而纳入贫困研究视野。社会救助作为反贫困的重要机制,应对女性贫困这一现象给予积极回应,由此,国际社会为缓解女性贫困和促进性别平等而进行了针对性政策设计,如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小额信贷等。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等糟粕根深蒂固的影响,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性别职业分工和性别工资,退休年龄一致化的讨论,缺少家庭支持政策等,均表明我国存在贫困女性化的深厚土壤和诱因。随着我国反贫困战略从反绝对贫困向反相对贫困转变,女性的相对贫困问题更为突出。在家庭结构脆弱化和离婚率不断提升的现实背景下,单亲妈妈、老年独居、离异独居等家庭增加,其面临着很强的脆弱性和贫困化风险,而我国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和分类救助讨论中对此却鲜有关注。贫困形势的复杂化,困难群体多元异质化的救助需求,以及共享发展理念和民生保障目标的提升,都迫切地要求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对各种贫困现象予以重视和回应。因此,文章尝试从性别视角对我国社会救助进行审视,在调研分析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缓解女性贫困的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在社会救助领域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从国际经验来看,女户主贫困在女性贫困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贫困程度更深,更容易陷入贫困和更难以摆脱贫困,因此本文选取成都市低保女户主家庭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其贫困现状和救助需求,在反思社会救助存在不足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社会救助发展实际,以点带面,提出预防和缓解女性贫困的对策。研究发现低保女户主家庭存在收入来源单一且收入支持有限,资产不足与健康状况严峻,难以就业和社会参与不足等困境,对托育、养老、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性需求尤其突出。此外,与国际贫困女性化理论假设女性作为照料者从而导致贫困的逻辑有差异的是,我国低保女户主受助群体绝大多数为被照料者,其中不乏精神、智力和肢体重度残疾,受助群体特征的差异或与我国救助的低标准和严苛的劳动力鉴定有关。面对低保女户主家庭的各项救助需求,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救助标准低导致缓贫效力有限,难以满足生活型需要和发展型需要,救助政策性别关怀乏力,社会服务缺失以及救助递送专业化程度有限等。虽然近年来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中逐步关注到女性贫困这一话题并进行了救助探索,但受制于社会工作发展有限和对女性救助的关注度不足等缘故,我国社会救助在应对女性贫困现象上效力有限,还需给予重视,进行改革完善以有效应对女性贫困这一贫困新形势。应对女性贫困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应采用参量改革而非系统改革,将性别因素纳入救助政策考量,从而迈向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社会救助。在救助环境和基础方面,需要营造性别平等的文化环境,建立基于性别分组的贫困和救助信息统计,从而为监测和改进性别平等提供数据支撑;在收入支持方面,需要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同时探索残障群体就业新途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是社会救助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应完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体制机制,借助社会工作重构和完善贫困女性的社会支持体系;在服务救助方面,要发展养老托育和护理服务,发展照护社会救助项目,坚持服务供给的公益性普惠性导向,促进社会服务社会化供给;最后,还需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立法,促进社会救助法制化建设,强化政策宣传,以及提高基层救助服务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素养。当然,鉴于女性贫困的隐蔽性、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迈向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社会救助不应期待快速、经济或永久的解决方案,更需长久而持续的努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低生育率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生育意愿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分析了家庭资本对城镇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家庭资本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不一致,家庭文化资本水平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家庭社会资本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家庭经济资本中现有家庭住房面积越大,生育意愿越高;此外,不同资本类型间的交互影响都不显著。上述
期刊
基于CGSS2018数据,使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育龄群体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传统养老观念并不能显著影响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从无生育意愿阶段向意愿生育一个孩子阶段的转变过程中,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有配偶、住房面积越大的个体生育意愿越强;从意愿生育一个孩子向意愿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转变过程中,经济因素的影响凸显,20—37岁、已婚、
期刊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患艾滋病父母的离世,孤儿数量迅速增长,孤儿的救助和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同时,落后的经济条件致使凉山州很多青壮年背井离乡长期在外地打工,导致凉山州留守儿童数量也不断增加。自然环境的劣势、代际贫困的严重、社会资源的短缺等多种因素导致了凉山彝族儿童的成长处于十分不利的困境之中。健康危险行为已成为危害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探讨其发展现状及影响机制都具有
学位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扩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产生失地农民这一群体,然而由于学历低、就业困难等问题,失地农民的新生活面临着各种挑战,他们对新角色的适应情况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围绕失地农民开展研究。本研究结合中国背景,聚焦城郊失地农民群体,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探讨角色认同和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本文在主观幸福感、角色认同和社会支持相关概念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采用量化研究和
学位
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也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合作的全新地域单元。早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就明确把城市群作为引导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推动了人力、土地、金融、创新、能源等资源不断向城市群区域的集聚和再分配,使传统的“东、中、西”条状区域发展思路转变为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块状”区域发展思路。无疑,城市群战
学位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打乱了全世界的节奏,居民的健康问题被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早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健康中国战略,他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日益得到满足,而转向更高层次的对健康和精神需求的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幸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器。土地资源无疑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然而,城市的土地资源配置却深受地方政府行为影响。在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对城市经营性建设用地采取不同的出让策略,即低价、过度性出让工业用地,高价、限制性出让商住用地,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和转型升级、技术创新,
学位
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住宅上面就是人民对于居住条件更高要求与老旧住宅小区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2015年国家在十五个城市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从反馈来看居民对于改造的意愿强烈,但是由于我国改造资金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居民应该出一部分资金,对于居民的改造意愿却有差异。成都市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首提地”,因此选择成都市武侯区进行实地
学位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从居民角度研究了互联网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机制,并验证了使用互联网带来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对农村地区的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对30至40岁居民生育意愿有负向影响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以增加家庭年收入的方式提高收入从而对居民生育意愿产生正向作用。在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内生性问题之后结果依然稳健。由此可见,通过加大互联网向农村普及、实现互
期刊
校园欺凌是对于中小学生都影响深远的问题,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是基于预防与处理校园欺凌而形成的一系列连贯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在进行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设计时,唯有按照规范的流程、步骤、内容及评价标准等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