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下肢关节改变及降尿酸达标治疗的超声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复杂多样,全面评估下肢关节的超声阳性征象对于早期诊断意义重大。了解疾病不同临床特征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能够增加对该病的认识并预测预后。目的:观察痛风性关节炎下肢关节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超声表现特征并分析特异性超声征象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7月至12月间,对98例临床确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第一跖趾关节(first metatarsophalangeal,MTP1)共588个关节的超声扫查,观察双轨征、痛风石、聚集体、滑膜增生、积液及骨破坏在不同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MTP1)、不同病程(<2年)与(≥2年)组、不同年龄(<50岁)与(≥50岁)以及不同尿酸水平<420,420-600,≥600μmol/L的分布情况。组间比较采用Cochran’s Q以及χ~2检验。对特异性超声表现痛风石和双轨征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不同关节组中,膝关节的双轨征发生率最高为28.6%,踝关节最低11.2%,(Q=10.4,P=0.005);MTP1关节的痛风石、聚集体、滑膜增生与骨破坏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22.5%,Q=24.4,P<0.001);(26.5%,Q=9.2,P=0.01);(42.9%,Q=13.6,P=0.001);(33.7%,Q=19.5,P<0.001)。(2)双轨征、痛风石、骨破坏在长病程患者中的发生率较短病程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5%vs 28.1%,χ~2=4.79,P=0.029);(34.8%vs 6.3%,χ~2=9.28,P=0.002);(56.1%vs 18.8%,χ~2=12.18,P<0.001)。(3)痛风石与骨破坏在年龄≥50岁组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34.6%vs 15.2%,χ~2=4.83,P=0.028);(55.8%vs 32.6%,χ~2=5.29,P=0.021)。(4)不同程度的尿酸水平组中,双轨征、痛风石和聚集体的发生率均无显著区别(χ~2=4.19,P=0.123;χ~2=5.01,P=0.08;χ~2=1.51,P=0.469)。(5)患者的年龄越大(OR=3.83,95%CI:1.27-11.48),发作越频繁(OR=3.80,95%CI:1.10-13.15)并且病程越长(OR=6.52,95%CI:1.37-30.96),发生痛风石的危险性越大。病程(OR=17.16,95%CI:4.52-65.13)和发作频率(OR=3.0,95%CI:1.02-8.83)也是双轨征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1)除膝关节双轨征发生率最高外,MTP1关节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超声征象发生率最高。膝关节髁间软骨以及MTP1关节特异性超声征象应该作为扫查重点,在全面扫查下肢关节的基础上尤其注重膝关节及MTP1关节能够有效帮助诊断痛风。(2)高尿酸血症虽然是诊断痛风的必要条件,但一定时期的血尿酸值并不能独立预测超声下痛风石和双轨征的发生。(3)发作越频繁,病程越长,年龄越大,发生痛风石的危险性越大,关节破坏也相对较重,病程和发作频率同时也是双轨征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超声观测是协助早期规范治疗的有效手段。研究背景: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T2T)监测对于疾病治疗效果评估及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声作为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能够帮助临床判断达标治疗的终点,预测远期预后。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规律降尿酸药物治疗(urate-lowing therapy,ULT)1年内尿酸盐负荷、关节炎症以及骨侵蚀三方面变化,评估T2T治疗效果,分析临床相关因素与超声征象的关系,为临床缓解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利用高频超声评估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和12月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MTP1关节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征象变化。具体方法如下:(1)基线期记录痛风石大小,双轨征和聚集体的有无以评估尿酸盐负荷,治疗后随访选取病变最明显处进行重复观测。将ULT前后痛风石长轴与短轴均下降达20%以及双轨征或聚集体从有到无的受试者所占的比例定义为有效清除率。比较三种特异性征象在不同时间组间有效清除率的差异。分析血尿酸值及病程与痛风石大小变化的相关性。(2)参照风湿病学结局评估组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Outcome Measures in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OMERACT-EULAR)制定的滑膜血流综合半定量评分(composite power doppler ultrasound,PDUS)计算每个关节的分值,最后将双侧6个关节的分值相加得到炎症整体评分(Global OMERACT–EULAR Synovitis Score,GLOESS),观察炎症缓解和复燃。(3)记录各个时期出现关节骨破坏部位并按照0-3级分级,比较治疗前后骨破坏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最终纳入79例规律ULT的痛风患者。(1)不同时间点测量的痛风石长轴和短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6,42.003]=7.41,P=0.003);(F[2.187,56.855]=10.95,P<0.001)。组间比较长轴12月较基线及3月下降显著,分别下降0.22cm(P=0.018)和0.17cm(P=0.02)。短轴3月、6月、12月测量值均较基线下降显著,分别下降0.072cm(P=0.038),0.111cm(P=0.003),0.156cm(P=0.02)。(2)血尿酸下降值与痛风石长轴减小的总差值存在正相关(r=0.335,P=0.043);而与短轴减小的总差值相关性不显著(r=0.287,P=0.085)。而病程与痛风石长轴与短轴减小的差值均无明显相关。(3)痛风石治疗的有效清除率在各个时间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76,P=0.392)。双轨征和聚集体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P<0.001;χ~2=7.75,P=0.018)。双轨征从6月时开始出现消失,有效清除率为19.1%。聚集体从3月开始即观察到消失情况,有效清除率12月较3月更为显著(32.2%vs7%,P=0.01)。(4)各个时期的GLOE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16,P<0.001)。成对比较提示,基线期GLOESS(范围0-11,中位数3)显著高于治疗后6月(范围0-10,中位数1)及12月数值(范围0-6,中位数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5)治疗1年后骨破坏的超声评级没有差别(Z=-1.633,P=0.102)。结论:(1)血尿酸的下降并不与痛风石径线减小完全平行,痛风石长轴较短轴对于ULT评估意义更大。聚集体消失时间最早,且溶解较为平稳,双轨征次之,痛风石对于治疗的反应最慢,因此应根据超声下不同的晶体负荷情况制定不同强度的ULT。(2)超声能够敏感地发现亚临床炎症,从治疗6个月开始炎症逐渐被控制,但彻底清除炎症很大程度依赖于尿酸盐结晶的彻底溶解。(3)骨破坏在治疗1年内都较为稳定,无明显改善。总之,超声在T2T治疗中对于三个方面的结局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从数据中发现有用的知识并做出合理的决策是数据分析研究热点之一。三支决策作为一种符合人类认知的决策模型被广泛的应用于数据分类和规则获取,它取代了传统的“非黑即白”
小句关系是实现小句间连贯的一般途径。省略作为常见却又特殊的关系,是实现小句间连贯的衔接手段。然而,衔接不一定导致连贯,连贯有时能触发衔接,二者相互作用。本文主要研究
区域经济网络是近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关注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形成基于网络理论或融合网络因素的区域经济新理论。在区域经济网络化趋势
目的:本研究设计一种具有靶向作用且可以双载化疗药物替莫唑胺及小干扰RNA(si RNA)si PLK1的纳米载体,观察其是否能增加脑胶质瘤对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
非金融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代表和支柱,但自2012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呈现明显的金融化趋势,企业配置的金融资产比重以及金融渠道收益占比均持续攀升。适度的金融化发展有助于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高维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应用于众多领域。这些高维数据的共同特征是,它们的维数相对于样本量很大。例如经济学中的股市分析,无线电通信中的信
目的:探讨金属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发相关静脉阻塞性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对57例恶性肿瘤引发头臂-上腔静脉及下腔-髂股静脉等相关静脉阻塞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常因谐波不稳定问题导致网压畸变、容性设备爆炸,动车组控制系统失稳、牵引闭锁、趴窝停运等事故,严重扰乱铁路运输秩序甚至危及安全,而目前谐波不稳定
在众多磁悬浮技术中,高温超导磁悬浮和永磁悬浮技术具有很多共同点,基于共用永磁轨道的混合应用具有大载重和自稳定的潜力。本文着眼于高温超导-永磁混合悬浮车系统的悬浮性
中国高速铁路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成熟完备的技术体系,运营里程和在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将进一步促进世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