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LOX-1调控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中TGF-β1表达的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最常见的慢性退化性的关节疾病,病变特点是关节软骨的退化,软骨下骨的异常重塑以及硬化,骨赘的生成和关节滑膜的炎性变等。以往的研究焦点在于关节软骨,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病变早于关节软骨,同时软骨下骨异常重塑以及硬化等病变会引发其对软骨机械支撑特性的改变,影响覆盖其表面的关节软骨的稳定,使软骨发生病变,最终引发骨性关节炎。所以软骨下骨的病变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和病程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软骨下骨的病变机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骨性关节炎的软骨下骨所含有的细胞中,成骨细胞占有大部分的比例,在软骨下骨病变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最为关键,成骨细胞中过度表达的TGF-β1可以直接导致软骨下骨的异常重塑以及硬化,最终引发骨性关节炎,而降低软骨下骨中TGF-β1的表达能够明显的减轻骨性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病变。故针对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中TGF-β1表达的研究在未来治疗骨性关节炎中显得尤为重要。15-脂氧合酶-1(15-lipoxygenase-1,15-LOX-1),属于脂氧合酶家族,涉及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并且可以加重疾病的炎性反应,包括加重骨性关节炎中软骨的退化。尽管如此,15-LOX-1引发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及相关机制尚不明确,15-LOX-1和TGF-β1在骨性关节炎成骨细胞中的相互关系也未见报道。目的:在我们此次的课题中,15-LOX-1调控骨性关节炎中TGF-β1表达的相关的机制,以及15-LOX-1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病变中发挥的作用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方向。方法:在课题的第一部分里,我们取得人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和正常人软骨下骨标本,分离并培养出成骨细胞,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所提取培养的原代成骨细胞,然后使用q RT-PCR,western blotting测量成骨细胞中15-LOX-1和TGF-β1的表达量,使用免疫组化测量软骨下骨中15-LOX-1的含量。提取人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中的成骨细胞,分别转染入15-LOX-1 si RNA或15-LOX-1过表达慢病毒,使用q RT-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量15-LOX-1和TGF-β1的表达量。分别继续利用si RNA和过表达慢病毒将成骨细胞中15-LOX-1敲低或过表达后,使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成骨细胞中自噬水平的变化情况。使用自噬抑制剂或激活剂后利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量成骨细胞中TGF-β1的表达量的变化。15-LOX-1对AMPK/m TORC1通路相关蛋白产生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量。在课题得第二部分中,我们使用小鼠的DMM关节炎模型去研究15-LOX-1对小鼠骨性关节炎中软骨下骨的影响。小鼠软骨下骨中15-LOX-1和TGF-β1表达的变化情况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测量,小鼠软骨下骨的病变程度通过mirco CT和番红O-固绿染色实验测量。结果:相比于正常软骨下骨,15-LOX-1和TGF-β1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中成骨细胞的表达量是明显增加的。使用自噬抑制剂后,成骨细胞中的TGF-β1表达量出现明显增高。在使用自噬激活剂后,TGF-β1表达量则显著下降。15-LOX-1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的成骨细胞中的表达量的下降后可以通过激活AMPK的磷酸化进而去抑制m TORC1来增加自噬的水平,最终抑制TGF-β1的表达。在小鼠的DMM关节炎模型中,抑制15-LOX-1的表达,小鼠软骨下骨中TGF-β1的表达随之下降,同时小鼠软骨下骨的病变程度减轻。结论:在我们的研究中首次证实了15-LOX-1在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是增高的,降低15-LOX-1的表达后可以通过激活AMPK的磷酸化进而去抑制m TORC1来增加骨性关节炎成骨细胞自噬的水平,最终抑制TGF-β1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鼠的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了抑制15-LOX-1的表达可以减少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中TGF-β1的表达以及减轻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这个全新的结果说明了降低骨性关节炎中15-LOX-1的表达可能是未来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一个靶点。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脊髓损伤后Fascin-1特异性表达在小胶质细胞并调控其迁移背景:最近的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迁移并聚集在星形胶质细胞瘢痕和纤维性瘢痕之间,具有抑制炎症和神经保护功能,但小胶质细胞迁移的机制尚不清楚。Fascin-1是一种关键的肌动蛋白捆绑蛋白,调节细胞的迁移、侵袭和粘附,但其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方法:本文采用小鼠胸段(T10)脊髓压迫损伤模型。利用Western bl
研究背景及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导致男性死亡的排名第二的恶性肿瘤,并在所有的肿瘤特异性死亡中排在第五,每年由PCa引起的死亡超过三十万,占男性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6.6%。去势治疗是晚期PCa常用的治疗方式,但也很容易产生治疗抗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有25.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常见的以神经损害导致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改变的疾病。因神经损伤后的不可恢复性,时至今日依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给病人身心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损伤后的过程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因原发性损伤通常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很难避免。而干预继发性损伤,减少继
第一部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和日间过度嗜睡的临床意义目的评价一个新参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total sleep time spent with apnea-hypopnea duration time,AH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夜
第一部分移动监测平台的建立对前列腺癌诊断随访的初步研究目的:开发一种动态监测前列腺癌(PCa)风险的应用程序,以评估患者前列腺癌风险的进展情况,以便其更好的参与自身的疾病管理中。方法: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癌症中心对所有1697例患者进行了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使用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的患者临床参数建立模型,该模型由多个风险因素组成,其中单因素分析的P值小于0.1和
背景与目的低维生素D状态与肾细胞癌(RCC)发病风险正相关。最近发现维生素D缺乏促进肾细胞癌病情进展,但机制远未阐明。本文研究维生素D状态与肾细胞癌的关联并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R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材料与方法本文包括两部分。研究一、维生素D状态与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黏附分子之间的关联。招募40名新诊断RCC患者和8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人群。检测RCC患者和对
脑胶质瘤是临床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50%以上。具有发病率高、恶性程度高、复发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脑胶质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和多步骤的过程。前列腺素E2(PGE2)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调节因子,它参与几乎
研究背景:肺癌(lung cancer)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鳞癌、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恶性肿瘤总病例数近85%。近年来随着抗血管生成、靶向和免疫等治疗在肺癌上的治疗方面逐渐取得的进展,肺癌的预后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对于晚期肺癌,尤其无驱动基因突变患者,放、化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仍需要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新的治疗
研究背景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于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破坏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肺癌的防控负担日益加重。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绝大多数,是肺癌防控的重中之重。非小细胞肺癌确诊时大部分为晚期,无手术治疗的机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以第三代化疗药物联合铂类为主要的化疗方案虽然能为患者带来获益,但毒副作用较大,总体疗效已达
研究背景:不育症已经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大约影响着全球10-15%的育龄人群。弱畸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是(1)精子活动力下降;(2)精子头、颈或尾部鞭毛明显的形态异常,从而导致男性不育。2003年首次报道了CATSPER2(MIM:607249)的纯合突变与人类精子活动力和形态异常有关,并可导致男性不育。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几种导致不同类型弱畸精子症的基因。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