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我国人大监督制度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机关的重要职权。人大监督权是宪法所赋予的,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的体现和保障。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必须接受人大监督。人大监督权的实质,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  重构我国人大监督制度,需要在对人大监督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机制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我国人大监督在现实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而提出完善我国人大监督制度的具体路径。  确定人大监督的内涵,原则和功能,是重构人大监督制度理论基础的核心内容。人大的监督权,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为全面切实保障国家各项法律的具体实施真正和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各级行政司法机关滥用权力的行为,通过法律规定的的公开公正的程序和方法,对由其产生的同级国家机关所实施的督促、纠正、处理的一种强制性权力规范。总之,我国人大的监督权就是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表现。人大所行使的监督权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监督,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就性质来说,人大监督具有法律性的特点;就内容来说,人大监督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就监督方式来说,人大监督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就监督过程来说,人大监督具有事后性的特点;就监督地位来说,人大监督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健全人大监督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需要,是建设法治化国家的需要,也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探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中有关人大监督的基本规定,把握其历史流变,是重构我国人大监督制度必要的历史审视。研究人大监督的历史沿革,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掌握权力机关监督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为进一步加强和发展权力机关监督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制定了四部宪法,这四部宪法的有关规定构成了权力机关监督发展的基本脉络  从本质上说,监督的内容对于人大监督的功能起支配和决定作用。人大在实践中要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使整个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忠于职守地工作,就必须科学地规范监督的内容,严格地确定监督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大监督工作发挥出较高的效能。因此,重构我国的人大监督制度,还需要对我国人大监督的主体、客体,内容、结构做出切中肯綮的分析。完善我国的人大监督制度,其基本路径有三:一是需要理顺党和人大的关系,党要在领导人大工作的同时,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二是需要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完善人大的宪法监督职能;三是需要提高人大的自身督察能力,加强对人大代表的有效监督。
其他文献
在我国,一方面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另一方面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滥用和乱占现象。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最严重的“瓶颈”,为了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优先发展经济的战略指导下,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各级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忽视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损害到人民群
一个有爱的家庭是快乐的,一个有爱的班级是幸福的.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教室里的温馨.rn班级里有位小浩同学,是个内向
期刊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当前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施工技术,对提高房屋建筑质量和建筑水平有显著影响.因此,分析和总结现浇模板技术对推动建筑领域的前
“教育评估中介机构”是我国教育评估界为了区别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评估完全由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的情况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要求各行各业加快培育和发展社会
流浪未成年人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严重阻碍了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有15万未成年人无家可归、在街头流浪,本应该得到社会最
随着公共交通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地位的形成,为提高公众出行分担率,提升社会福利,世界各国以各种方式对其公交系统进行了改革,其中市场化改革是主要潮流。市场化改革的途径在欧洲
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私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
进入新世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由过去的应用型逐步转向创新型,这就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才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学校组织本身改革滞后创新乏力,严重影响
20世纪末21世纪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恢复重建工作一直是备受各届政府关注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之一。尤其是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在全国农村“逐步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