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砂岩碎石在C40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基础设施加速建设过程中,能源和建筑材料的减少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并保证工程质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砂岩作为一种天然岩石,种类较多,岩性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千差万别。本文依托青海加西公路项目,针对砂岩碎石在C40混凝土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以下研究:
  (1)对砂岩碎石的母岩进行了试验研究,XRD岩况分析表明该砂岩石英成分占92.4%,石英成分中的隐-微晶石英约和波状消光石英具有潜在碱硅酸反应,砂浆长度法碱活性试验半年膨胀率为0.03%,表明其不具有碱硅酸活性,并对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抗冻性、吸水性和耐崩解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砂岩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能。
  (2)生产碎石的砂岩母岩饱水抗压强度宜不小于100MPa,砂岩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砂岩碎石技术指标满足规范中Ⅱ类集料的技术标准,可用作C30~C60普通混凝土的集料。
  (3)对砂岩碎石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利用砂岩碎石和天然砂、砂岩碎石和砂岩机制砂配制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将不同胶水比与28d抗压强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砂岩碎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胶比估算的经验公式回归系数αa=0.66,αb=0.59。
  (4)采用SEM对砂岩碎石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与玄武岩碎石混凝土对比,发现不同类型集料导致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有所差别,砂岩碎石和天然砂混凝土结构最为致密,砂岩碎石和砂岩机制砂混凝土结构相对疏松。
  (5)研究了砂岩碎石C40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与玄武岩碎石混凝土作对比,结果表明:在水胶比、工作性一致的情况下,砂岩碎石和天然砂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略低;砂岩碎石和天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性能最优,玄武岩碎石混凝土力学性能居中,砂岩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相对最差,砂岩机制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不满足规范要求,不宜用于C40混凝土;砂岩碎石和天然砂混凝土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碳化性、抗冻性、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和早期抗裂性能最优,抗碳化评价等级为T-Ⅴ,早期抗裂性能评价等级为L-Ⅳ,玄武岩碎石混凝土次之,砂岩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相对较差;耐久性均满足设计使用100年的年限要求。
  本研究表明,母岩饱水抗压强度高于100MPa的砂岩碎石和天然砂配制的C40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和耐久性能,满足工程设计指标的要求,可应用于加西公路C40及C40以下的混凝土工程。
其他文献
水泥基材料作为我国大型工程建设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工程材料,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承担并传递外部荷载。但水泥基材料缺乏优异的延性和抗裂性,进而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增强水泥基材料的韧性,提高其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疲劳性能是材料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水泥基材料中掺入PVA纤维使其复合化,是提高材料性能的有效途径,但PVA纤维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分散均匀程度对其力学性能、抗裂性
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为季冻性地区,为了降低冰雪对道路运输的影响,通常采用撒布除冰盐的方式进行除冰化雪,以确保道路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除冰盐的使用会对道路、环境、以及周边设施产生严重的破坏。
  本文采用市场上常用的氯化钠、氯化钙以及醋酸钠三种除冰盐作为侵蚀材料,同时用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以及橡胶改性沥青作为侵蚀对象,采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实验手段,先后研究了三种盐在不同状态下融冰性能以及三种盐对沥青、集料以及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1)三种除冰盐在不同状态以及不同温度下除冰化雪
水泥混凝土层加铺沥青混合料形成的复合路面在我国已广泛使用,不仅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更提高了道路的服务水平。目前对于复合路面的设计规程与施工规范并不成熟,在实际道路使用中仍会出现断裂、坑槽等病害问题,为寻找这些问题的来源,许多道路学者从复合路面粘结层、反射裂缝、层底应力与弯沉值等方向入手进行研究,对于复合路面刚柔结合面界面力学性能方向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分析,对实际道路施工中易产生的影响、环境因素影响,以及路面结构自身因素影响下的复合路面界面力学性能变化和
当今各类工程建设中会用到大量混凝土。在一些严寒地区,由于温度较低混凝土表面会发生结冰现象,混凝土表面结冰会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导致混凝土表面结冰的直接原因是水与低温的混凝土表面直接接触,因此本文引入一种超疏水涂层,将涂层涂于混凝土表面后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和抗渗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防冰性和易除冰性。本文通过一种简单廉价的方法制备出一种超疏水涂料,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将涂料喷涂于
沥青与集料间黏附作用是形成沥青混合料结构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混合料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目前,在该领域,研究人员多关注材料性质、水等因素对沥青与集料间黏附性能的影响,鲜有人对服役状态下沥青路面内部沥青-集料黏附变化情况开展研究。分析沥青与集料间黏附性能,提出新的评价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沥青黏附机理的认识,有利于指导新材料的选用。本文对沥青-集料黏附性能进行了多尺度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在宏观尺度,进行了模拟动水压力作用下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能试验研究。基于集料形状区
云南田上大桥所属公路昭巧二级公路是我国西南地区脱贫攻坚主干道之一,各类地质活动(如板块挤压,新构造运动等)产生的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了该线路的运行养护。田上大桥桥基边坡不同于一般边坡,是高度达到200多米的岩质高边坡。由于该桥基边坡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内外因素(如工程地质、坡体岩性、岩体结构、节理结构面以及气象水文等)的影响,所以其变形和破坏的机理十分复杂,对它进行稳定性分析也变得十分困难。因此,本文有必要运用一套相对完整的综合分析手段对田上大桥桥基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
  本文主要以云南田上大桥桥基边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高速公路建设给当地带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由于路线方案决策不当的原因,将会给沿线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高速公路路线方案选取需要综合考虑安全、社会、经济及环境等影响因素,结合道路在路网中的功能和作用等,对路线建设的必要性、走向和规模做出判断,并采用科学的手段论证其优选结果的一项工作。因此,选取科学、合理的路线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交通运输部大力倡导的绿色品质公路建设新理念,从安全、技术、经济、社会、节能、环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资源能源紧缺与环境负荷增大的双重压力。在应对环境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高速公路领域实施绿色公路建设是必然趋势,公路的绿色施工及评价是建设绿色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起步较晚,加上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特点及要求不同,因此,如何根据各省份要求及区域特点开展高速公路绿色施工评价研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论文结合海南省实际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交通荷载与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原有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坏,极大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及服务寿命。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过加铺排水沥青路面层可以恢复其路面性能,改善雨天行驶的安全性。本文依托广西省科技厅《新型生态排水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通过室内试验和有限元仿真模拟,从力学性能角度出发,量化分析动载作用下水泥路面加铺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力学行为,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首先,基于南宁市近30年气候资料和交通调查数据以及旧水泥路面状况,分析广西南宁绕城高速公路环境特征及交
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行驶环境是相对封闭的,而要进入其它道路则主要是依靠出入口匝道来实现。根据国内外统计数据表明,高速公路超过30%的事故发生在出口匝道附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出口区域内,一般只在出口匝道鼻端设置限速标志,以对进入匝道的车辆进行限速,而在主线上只设置有出口预告标志,对准备减速驶离车辆的车速没有强制规定,这就导致了在出口区域内车辆间行驶速度差过大,严重影响交通行驶安全。因此,如何控制车辆从主线合理减速到出口匝道内,将对提升出口区域内的交通安全和行驶效率有重大意义。
  鉴于以上问题,论文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