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基于浙江省台温两地的社会调查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picalpalmet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乡村社会的治理环境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乡村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断裂,导致村庄原有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及组织模式遭遇消亡危机,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无根”窘境。另一方面,现代性因素的涌入与市场化力量的渗透,农村阶层不断分化,“空心化”、“原子化”农村增多,使农村逐渐成为“无主体的半熟人社会”。如何应对当前乡村中出现的这一困境是对实现乡村善治的现实考验。回顾往昔,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与习俗是维系乡土治理结构的重要力量。纵观当下,这一力量能否再次成为现代乡村治理中新的资源选择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和挖掘。找寻民间信仰中与乡村治理相契合的治理因素才能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更好的承接和融入这类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完善现代性与内生性相统一的乡村治理模式。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台温两地民间信仰的深描与刻画,依托动态场景实践,剖析出当前乡村中稍具祭祀规模民间信仰活动中的行为主体的角色与功能。依据社会资本理论要素分类,将其细分为信任、规范和关系网络三个维度,并据此分析得出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强化了家族、宗族内部的纵向信任以及区域范围内村庄成员个体间的横向信任,强化村庄集体意识;第二,确立了村民个体、家族群体以及村庄的三级秩序结构,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乡村秩序的良好运转;第三,形成了以庙宇管理会、研究会等为代表的结构化信仰管理组织以及由福首集合组成的非结构化信仰祭祀团体,增强了民间组织及团体的自我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了乡村的自组织能力。而为了进一步强化民间信仰之于乡村治理的作用,研究认为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在治理主体上,注重民间信仰权威及组织参与村庄事务协作;在治理理念上,加强精神教化与宣传引导的并举;在治理方式上,坚持以村民自我管理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策略;在治理规范上,强调村规民约与法制规章的互补。  跳出个案的研究事实,本文认为民间信仰的历史性与草根性凸显了乡村个体精神世界的信仰需求和意义,其中蕴含的治理因子也是对乡村治理资源的有益补充。因此,在寻求现代性与内生性相统一的乡村发展模式中,我们要正视民间信仰的惯性作用。除此之外,还应清楚的辨析民间信仰潜藏的负效应,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民间信仰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强化作用,为乡村善治提供一种新的资源可能。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08年开始的大部门体制机构改革,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本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推进政
近年来,针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措施很多,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如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
在班主任工作中,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特殊家庭环境造成的孩子叛逆行为.作为班主任,我没有能力改变他的家庭,但是可以改变孩子.这是一个拒绝任何人亲近的孤独的孩子,所有超出
为解决新培养方案下专业实践环节课时减少但教学要求提高的矛盾,在分析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组织、产学研模式探讨和过程管理实施等角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带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大,网络教育资源的搜索也成为人们现在进行资源查找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资源检索利用率使人们所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开启了随时随地记录和交流的时代,迎合了大学生关注社会、随时交流信息和思想的需求,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
汉语越来越国际化,很多国家都开设了汉语课。对于已习惯说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汉语就如同学习外语一样感到晦涩难懂,不仅对汉语感到陌生甚至还会出现排斥现象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认同程度如何直接关乎民族团结与和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各民族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主渠道.民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或者解题马虎,严厉指责他们。教师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抱宽容态度,允许学生犯错,充分挖掘错误产生的
如何使学生具有“向师性”?本文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育人氛围,耐心教育,使批评变苦为甜三方面阐述笔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