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族金属硫化物离子交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妥善处理处置放射性废物、提升对突发核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落实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放射性废液中的裂变产物137Cs(t1/2=30.2年)、90Sr(t1/2=28.8年)、133Ba(t1/2=10.5年),中子活化产物60Co(t1/2=5.27年)、63Ni(t1/2=101.2年)和镧系元素(Ln,如152Eu,t1/2=13.3年)具有很强的β/γ放射性和生物毒性。它们以阳离子形式存在于废液中,具有很高的迁移性,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在人体内富集,可以造成细胞、血液、器官和骨骼的损伤,进而引发白血病、骨癌、肺纤维化等高致死率疾病,对健康和环境造成长期的潜在威胁。这些放射性核素经过分离和纯化后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能够作为放射源、核电池原料,广泛的应用在医学、基础科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去除和回收Cs+、Sr2+、Ba2+、Co2+、Ni2+和Ln3+等放射性同位素离子对于安全处理处置核废液、实现同位素的综合利用价值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金属硫化物在选择性吸附分离放射性核素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首先,结构中的S2-属于软碱,对半径较大的金属离子具有强的亲和力;其次,S2-具有灵活的配位模式和宽的键角范围,使得金属硫化物离子交换剂具备合适的微孔环境,有效促进离子的传输和储存。虽然这些特性赋予了金属硫化物离子交换剂选择性高、交换速率快等优势,但目前报道的材料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对Cs+、Sr2+的共吸附或分离功能单一化,无法实现功能间的智能切换;(2)对Ln3+、Ba2+、Co2+、Ni2+等离子的吸附、分离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展缓慢;(3)对金属硫化物填充的离子交换柱的性能研究相对较少,缺乏对吸附/脱附过程的动态观测与机理解释。本论文面向国家重大核安全战略需求,聚焦核废液中放射性离子的高效吸附分离,采用以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胺/醇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的软化学合成技术,制备结构新颖、功能优异的新型金属硫化物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交换剂对Cs+、Sr2+、Ln3+、Ba2+、Co2+、Ni2+离子的吸附和分离性能,考察材料结构对吸附速率、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总结构-效关系,最终在共吸附/分离功能的智能切换、多核素吸附兼容性的提升、柱操作试验方法的完善三个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具体如下:1、在异丙胺盐酸盐和尿素组成的DES中合成了NH4+为模板的一维链状硫代锑酸铵[NH4]2Sb4S7(Sb S-1),并通过水合K+离子取代NH4+的方法对其进行活化处理,最终得到硫代锑酸钾K2Sb4S7·2H2O(Sb S-1K)。利用Sb S-1K离子交换剂可以实现对混合Cs+、Sr2+离子共吸附-分离功能的酸敏化调控。具体来说,在溶液p H 6时,Sb S-1K对Cs+和Sr2+的去除率可以快速达到98-99%;在p H 2时,Sr2+去除率仅为11.18%,而Cs+去除率保持在96.99%,分离系数SFCs/Sr为256,在金属硫化物吸附剂中为最高水平。由Sb S-1K填充的离子交换柱在交替处理p H 6和p H 2的Cs+和Sr2+混合溶液(共循环6轮)时能够实现共吸附(Cs+和Sr2+的去除率分别为>99.91%和>98.19%)和分离(Cs+和Sr2+的去除率分别为>98.99%和0±3%)的智能、快速切换。进一步将Sb S-1K离子交换剂与PTFE膜进行复合,制备出可弯折的柔性Sb S-1K/PTFE膜,实现对低浓度的Cs+和Sr2+混合溶液(1 ppm)的快速、连续处理,甚至在超快的真空过滤(流速>30 m L min-1)条件下,复合膜依然表现出极其优异的共吸附和分离效果。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分析证实,Sb S-1K对阳离子的亲和力强弱顺序为Cs+>K+>H+>Sr2+,从机理上解释了材料能够随p H的变化而切换对Cs+和Sr2+的共吸附和分离功能的原因。2、在二甲胺盐酸盐和乙烯脲组成的DES中合成了二维层状的异金属硫化物材料[NH2(CH3)2]2Ga2Sb2S7(Ga Sb S-1),二甲胺阳离子作为抗衡阳离子和结构导向剂填充在层间。该化合物的[Ga2Sb2S7]n2n-阴离子片层是由{Ga2Sb2S10}次级结构单元(secondary building unit,SBU)通过共用端基S2-离子连接组装而成的,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在Ga-Sb-Q(Q=S、Se)系列化合物中属首次报道。Ga Sb S-1能够快速、高效地对Y3+和14种Ln3+离子进行吸附,在10 min内即可移除98-99%的目标离子,对Ce3+、Eu3+、Tm3+、Y3+四种样例离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高达125.37、132.06、118.44、63.13mg g-1,在目前报道的硫化物离子交换剂中处于较高水平。3、搭建以乙胺阳离子诱导的In S-2离子交换柱在2400 BVs之内能够高效吸附四种离子,去除率均在99%以上。吸附达到饱和之后(或接近饱和),通过测定流出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揭示出In S-2对四种离子的吸附顺序为Co2+>Ni2+>Ba2+>Sr2+,这为研究离子间的竞争关系和离子与交换剂之间的作用规律提供了新的参考。另外,In S-2填充的离子交换柱具有优异的循环再生能力,吸附饱和产物经过高浓度的KCl(2 M)溶液的洗脱后,对Sr2+、Ba2+、Co2+和Ni2+混合离子的去除率仍可以达到99%以上。4、以乙胺盐酸盐-尿素、乙胺盐酸盐-硫脲、氯化胆碱-尿素三种不同的DESs作为反应介质,合成出三例由原位生成的NH4+或NH3分子诱导的Sb-Q(Q=S、Se)和In-Sb-S化合物,即(NH4)2Sb4S6(S2)(Sb S-2)、(NH4)2Sb4Se6(Se2)(Sb Se-1)、(NH3)In Sb S3(In Sb S-1)。其中,Sb S-2和Sb Se-1为同构化合物,均具有[Sb4Q6(Q2)]n2n-(Q=S、Se)的阴离子片层结构。该片层的SBU是{Sb12Q14},SBU之间通过共边方式互相连接构建{Sb4Q6}n一维链,进而相邻一维链间通过连硫(S2)或连硒(Se2)单元进一步聚合形成具有{Sb6Q8}窗口的[Sb4Q6(Q2)]n2n-片层。片层以AAA顺序平行堆积,原位生成的NH4+作为抗衡阳离子填充层间,并与片层的Q2-离子形成丰富的N?H···Q氢键作用。In Sb S-1为NH3分子配位修饰的杂化一维链状化合物。该链是由{In2Sb2S8(NH3)2}团簇作为SBU通过共用端基S2-离子互相连接构建而成。值得一提的是,In3+离子采用八面体几何构型与五个S2-离子和一个NH3分子进行配位,这在In-S配位化合物中是非常罕见的。
其他文献
烷基芳烃在生物医药、材料、农药等领域有着众多应用,构建Csp~3-Csp~2键进一步丰富烷基芳烃类化合物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直接电化学合成可以通过电极与底物之间交换电子来促进氧化还原,无需成本昂贵的金属催化剂,操作条件温和,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绿色高效合成方法。本文使用直接电化学合成的方式开发了芳基氰衍生物与烷基卤代物的偶联反应,实现了温和条件下无过渡金属参与的Csp~3-Csp~2键的构建。同时,探究
学位
CO2作为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之一,是一种极佳的能源替代品。近年来,有大批研究工作者对CO2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电催化的方式,能够将CO2转化成一系列可再生,可持续的新型能源。本论文运用湿化学法来制备Pd Cu纳米合金颗粒负载在N掺杂的多孔C基底上的催化剂,并通过调控Pd Cu合金的尺寸以及暴露晶面来构建锚定在碳基底上具有特定暴露晶面的Pd Cu纳米合金。该催化剂在-0.5 V vs.RHE时产生C
学位
纤维状可拉伸应力/应变传感器因其尺寸较小,能够集成在衣物中,因而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及人体运动健康信号实时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传感材料中引入微结构,是提高应力/应变传感器应变范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其中,在纤维状应力/应变传感中引入褶皱结构,能够获得较大的应变传感范围及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然而,目前通过碳纳米管垂直阵列制备褶皱结构存在材料难获得、成本高的问题;具有成本优势的粉末状材料却很难在纤维表
学位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充分暴露的活性位点和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在催化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单原子催化剂只有一种特定的活性位点,当涉及多步骤或多个中间体参与的复杂反应时,其很难将催化活性提高到最佳水平。与单原子催化剂相比,双原子催化剂具有一种以上的吸附位点,能够优化反应物或中间体与催化活性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作为活性位点的双原子可以进行协同催化,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从而提高整体催化性能。
学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化石能源持续消耗,CO2在大气中不断积累,这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环境保护问题,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们迫切需求一种有效的方法加速CO2的固定和转化。电催化CO2还原策略可将CO2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增值化学品和燃料,因此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电化学CO2还原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和利用。银(Ag)基材料因其较高的CO的法拉第效率而广泛用于CO2电催化
学位
目前,可再生清洁能源(例如: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已经部分取代了化石燃料来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但受到可再生能源地域性、海洋性或者是间歇性等特点的限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存储与转换体系成为目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环节之一。氢气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零碳排放而被视为一种在将来低碳社会中的理想能源载体。电催化全水解(Overall water splitting,OWS)是一种可持续的清洁制氢技术,但仍然
学位
银纳米材料是光电、催化、生物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中,具有一维纳米结构的材料(如银纳米棒、银纳米线等)在表面增强拉曼(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及透明导电薄膜的应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多元醇法是制备银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但这种合成方法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液难以回收利用,而直接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为了顺应当今社会
学位
气是宇宙生化论的基础,阴阳五行之气的运转生成宇宙万物,也必然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人类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体的疾病与顺应自然规律以及体质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五种体质病变,金型体质病、木型体质病、土型体质病、火型体质病、水型体质病。提出“一脏起病”观点,强调先天体质的一脏之不足或有余,将影响其发病与否、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愈后以及治疗的选方用药和药物的性质。
期刊
超疏水层的水接触角(CA)>150°,水滑动角(SA)<10°,它能抑制水滴的附着,使其迅速从表面滚落,在自洁、不湿润、防雾、防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喷涂法获得的超疏水涂层,可以在不受基质限制的情况下,大规模生产超疏水表面,这种超疏水涂层通常由低表面能涂料和微纳米颗粒组成。本工作报道了采用水基自由基聚合法制备的含氟丙烯酸乳液,并制备了动态拒水性好、机械强度高的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纳米涂层。
学位
随着能源的大量开采与消耗,如何解决由于能源消耗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共同面临难题。为了应对由能源过度应用引起的各种问题,人们已经对如何实现能源循环利用做了大量研究,开发了一些新的技术,例如二氧化碳还原(CO2RR)和燃料电池等。但是新技术的支撑便是新材料的开发,如何在现有的材料中找到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在本文中,成功设计合成出了氮掺杂在碳上的铜锡双原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