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胸腔镜行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手术的疗效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j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全胸腔镜微创技术已经被安全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脏外科疾病,尤其在心脏瓣膜外科。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仅仅通过单纯的二尖瓣手术很难纠治心房颤动。因此,在全胸腔镜手术中如何处理二尖瓣疾病的同时兼顾治疗心房颤动成为一大热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总结我院全胸腔镜下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手术经验,对比研究全胸腔镜下以及传统正中胸骨切开入路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全胸腔镜手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102例患者。这102例患者均采用全胸腔镜技术或传统正中胸骨切开入路行手术治疗。根据所有病例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55.86±10.58)岁,房颤病程(23.91±8.13)月,均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开胸组57例,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56.70±8.95)岁,房颤病程(25.62±8.07)月,均行传统的正中胸骨切开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记录两组病例在住院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腔镜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3.83±6.39)h,ICU停留时间(19.12±10.67)h,住院时间(10.13±4.54)d。开胸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7.45±8.64)h,ICU停留时间(25.59±13.85)h,住院时间(12.81±5.79)d。与开胸组相比,腔镜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P=0.021)、ICU停留时间(P=0.011)、住院时间(P=0.012)明显缩短;腔镜组术后24h引流量(70.04±35.78)ml,总引流量(147.38±75.95)ml。开胸组术后24h引流量(251.22±99.12)ml,总引流量(683.64±163.26)ml。与开胸组相比,腔镜组术后24h引流量以及总引流量显著减少(P<0.001);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5例,无切口感染病例。开胸组术后肺部感染16例,切口感染5例。与开胸组相比,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P=0.036)和切口感染(P=0.043)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余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切口长(8.97±2.02)cm而开胸组为(22.61±3.13)cm,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开胸组(P<0.001);腔镜组术后窦性心律36例,心房颤动5例,心房扑动4例,心房颤动的转复率为80%。开胸组术后窦性心律45例,心房颤动7例,心房扑动5例,心房颤动的转复率为79%。两组术后心房颤动的转复效果都较为满意,无统计学差异(P=0.984);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心功能以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所检查的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全胸腔镜技术与传统的正中胸骨切开入路行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都可获得较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两种术式对心房颤动的转复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与正中开胸手术相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二尖瓣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可明显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缩短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应用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技术导航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探讨MR导航联合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LDH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单节段单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病程6个月-6年,平均18个月。
背景:目前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emopopliteal artery in-stent restenosis,FP-ISR)的血管腔内方式多种多样,但至今仍没有公认的治疗FP-ISR的最佳方式。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血管腔内方式对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FP-ISR)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
背景和目的: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单神经卡压性疾病,以桡侧三指半的麻木、疼痛、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对患者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肌电图检查不仅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金标准,还对CTS的治疗、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腕管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对明确,但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尚未明确,国内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
目的:探究SVF-gel在移植到假体周围后对假体包膜形成及其挛缩的影响。方法:(1)通过机械乳化法制备SVF-gel,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2)在8W龄雌性SD大鼠背部肉膜层下放置硅胶假体,建立包膜挛缩模型;(3)通过HE法,观察包膜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及包膜的厚度;(4)通过马松三色染色法观察包膜中胶原沉积的情况及排列方式;(5)通过α-SM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包膜中肌成纤维细胞的数量及
背景及目的: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项新兴的腰椎侧方融合术式。与传统的经腰大肌入路侧方融合术相比,OLIF对腰大肌和腰丛的影响更小,但文献报道OLIF术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腰大肌乏力的表现,大部分于术后短时间内获得缓解。而腰大肌乏力除了与腰大肌损伤直接相关,也可能因腰丛损伤间接导致。目前OLIF对腰
背景: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非炎症性关节病,多发于中年以后人群。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患有疼痛和功能受损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常见外科手术。尽管在外科及麻醉领域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仍有近20%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实施TKA后因疼痛及功能未得到改善甚至症状较术前更严重而表示不满意。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研
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又称Whipple手术,常用于治疗累及Vater壶腹、胆总管下段、胰头或者十二指肠的良、恶性肿瘤,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增加经济负担。本研究主要是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
目的 评估经伽玛刀放射外科(Gamma Knife Radiosurgery,GKRS)治疗后的散发型脑海绵状血管畸形(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出血的危险因素,以指导其临床随访及预后评估。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从2010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颅脑GKRS治疗的共73名散发型C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卡
目的在斜前入路手术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通道,解剖不熟悉等原因导致暴露不佳使得肥胖成为其禁忌症,现在通道器械革新,手术技术提升,肥胖因素是否还会影响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还不明确。本研究目的就是探讨肥胖对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g,OLIF)并发症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在2017年01月01日至2019年01月01日期间接受O
目的分析3家综合性三甲医院2013年至2020年小肠梗阻(Small bowel obstruction,SBO)的临床表现、病因构成特点及转归,并探讨小肠溃疡并狭窄伴梗阻的少见病因及其病理组化表现。方法收集在2013年01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的824例小肠梗阻的患者,归纳其临床表现特点并对其病因进行总结,从中筛选小肠良性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