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选题的目的:
“刻奇”一俗文艺作品、基特奇派(西方文艺流派之一);假冒伪劣商品。粗制滥造、无艺术品位、粗俗逗趣的庸俗文艺;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的通俗文化,“下里巴人”艺术(P.221-《俄汉新词词典》)。最初这一概念出现在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的“旅游市场”上,用来指称那些价格低廉、制作粗俗的绘画及其他艺术品。它以其特有的商品性、通俗性、模仿性、矫情性、嘲讽性及感伤性等等迎合多种的“大众”口味,进而“盘踞”在变化的文化市场,获取不衰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刻奇”非常大众化、市场化、“下里巴人”化,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但是作为一个文化流派,“刻奇”则由于其本身的“俗气”一直被传统的“精英”文化研究领域所“不屑”,很长一段时间处在鲜为人知的状态。直到二十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文化图景发生巨大的变化。精英退席、大众登场,文化多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刻奇”不再被视为文化领域的“另类”,反而成为新文化时代的重要缩影。
“刻奇”现象在俄罗斯走过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伴随着许多重大的社会变革:XX世纪的革命狂飙与独裁专制,60-70年代意识形态的“解冻”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停滞”,80-90年代的改革“新思维”与苏联解体;新时期转型的颠覆与振兴的艰难。每次社会变革都在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同时又给“刻奇”文化带来改变。如今,俄罗斯民族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政治改革结束了文化舞台上“一言堂”的专制局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传统经典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并存共创多元的文化图景。经济转轨,把高雅的艺术带进低俗的文化市场,在这里俄罗斯文化经历了一场痛苦的“炼狱”。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在市场“交易”中逐渐改变,“粗俗”与“高雅”,“大众”与“精英”在市场的“天平”上不分高低。
今天,当我们进入当代俄罗斯文化领域,目光不再只停留在列宾、列维坦的(现实主义)经典画面上,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被那些新鲜的、奇特的东西所吸引,被“矫情”、“怪异”甚至是“变态”的现象所冲击。我们希望从这些“奇特”“变异”的文化现象中发现“刻奇”现象在整个俄罗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分析它的实质、认识它的内涵,了解它的变化原因,探索其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客观地评价“刻奇”这一文化现象。这就是我们选题的目的所在。
研究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俄罗斯对“刻奇”文化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对其基本概念的界定没有实质的争议,但是在其表现形式及手段,其社会功能意义、演变的原因等方面仍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如何客观地评价“刻奇”现象在俄罗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怎样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一变化莫测的领域,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正确的预测,这些问题不仅是俄罗斯文化研究领域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同时也引起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符号学等不同研究领域的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同时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俄罗斯社会,更全面地呈现当今俄罗斯的文化图景。
研究对象:俄罗斯文化中的“刻奇”现象
研究客体:前苏联时期及当代俄罗斯的文学、造型艺术以及传媒领域中的“刻奇”现象
研究方法:
1.综合分析法:从社会文化学、历史学、语言文学等不同的角度,对“刻奇”现象的基本概念、外在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特有的实质特点、社会文化功能进行分析研究;
2.历史分析法:研究俄罗斯文化中“刻奇”现象的发展轨迹,探寻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各种历史原因,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
3.对比研究法:对俄罗斯文化中“刻奇”现象进行纵向对比,概括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刻奇”现象的异同,以探寻其变化规律;
论文结构:
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题目的选择,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目的、任务和方法论基础,以及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揭示论文的科学创新和理论、实践意义。
第一章、“刻奇”现象的概述
1.1“刻奇”现象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原则和具体形态)
1.2“刻奇”现象的产生的条件
1.3“刻奇”现象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前苏联时期的“刻奇”现象
2.1前苏联各时期“刻奇”现象的表现
2.2前苏联时期“刻奇”现象的特征
2.3在前苏联时期影响“刻奇”现象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三章、当代俄罗斯的“刻奇”现象
3.1当代俄罗斯“刻奇”现象的表现
3.2当代俄罗斯“刻奇”现象的特征
3.3在当代俄罗斯影响“刻奇”现象变化发展的各种因素
结束语:根据研究的结果,论述当代俄罗斯文化中“刻奇”现象的发展前景
研究任务:
1.重新界定“刻奇”现象的基本概念;
2.介绍“刻奇”现象在前苏联和当代俄罗斯艺术、文学和传媒领域的表现;
3.分析“刻奇”现象的基本特征,创作特点、社会文化功能;
4.论述影响“刻奇”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
论文新意:
1.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刻奇”现象在前苏联和当代俄罗斯艺术、文学和传媒领域中的表现和创作手法。这对今后“刻奇”现象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2.本论文对当代俄罗斯文化中的“刻奇”现象多维度、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弥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缺失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