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社会化饲养技术对改善仔猪福利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s2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约化环境中饲养的仔猪,在断奶后往往会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混群重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的突然改变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对仔猪造成很大压力,而高水平的社会压力和更频繁的争斗则可能会引起个体应激、受伤、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及生长减缓等问题。早期社会化饲养是一种允许仔猪在哺乳早期开始与非同窝个体进行社会接触的一种饲养模式,为仔猪提供了富集程度更高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仔猪自然行为的表达并提高社交能力,从而提高仔猪断奶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本研究选择了18窝共199头大杜民(大白×杜洛克×民猪)健康新生仔猪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3组:间歇接触组(IC,6窝),即在14至35日龄(D14-D35)期间,每周允许邻窝仔猪接触两次,每次3小时;持续接触组(CC,6窝),即从14日龄起与邻窝仔猪持续接触,直到35日龄断奶;对照组(CON,6窝),即在哺乳期邻窝仔猪间互不接触。分别于哺乳期的不同周龄(W2、W3、W4和W5)观察并记录各组仔猪的社会行为,记录了仔猪的初生体重和断奶体重,并分别于16、28以及34日龄对仔猪血清中的皮质醇、肾上腺素以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在哺乳期的不同周龄时,观察期间的IC组仔猪争斗行为总量均显著高于CC和CON组(P<0.05),其中在W5时CC组仔猪的争斗频率显著高于CON组。头部推挤行为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W2时IC组显著高于CC组(P=0.034);W4时IC和CC组显著高于CON组(P<0.001);W3和W5时IC组显著高于CC和CON组(P<0.01)。(2)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于行为发起者(performing pig),W3时CC组仔猪的口-鼻接触行为显著高于IC组(P=0.045);W4时CC组显著高于IC组,且IC组显著高于CON组(P=0.001)。W3、W4和W5时CC组的攀爬行为显著高于IC与CON组(P<0.001)。对于行为接受猪(receiving pig),W3时IC和CON组表现出无反应行为的比率显著高于CC组(P=0.003),W4和W5时CON组显著高于IC组,且IC组显著高于CC组(P<0.001);W4时IC和CC组仔猪的回避行为的比率显著高于CON组(P=0.047);W2时IC和CC组的回应行为比率显著高于CON组(P=0.043);W3时CC组显著高于IC和CON组(P=0.003);W4和W5时CC组显著高于IC组,且IC组显著高于CON(P<0.001)。(3)16日龄时,IC和CC组仔猪的血清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CON组(P<0.001);在16和28日龄时,IC的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CC与CON组(P<0.05);34日龄时IC与CC组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04)。各处理组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以及IC与CC组仔猪间交叉吸乳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后(D35),选择18窝共180只健康断奶仔猪,在平均群体数量(10头/窝)、体重以及性别比例的前提下,将CON组仔猪随机混群进行保育,重组为6窝新的混合群,仍记为对照组(CON);IC组仔猪与同处理组的非邻窝仔猪混群,分别形成6窝新的混合群,记为间歇混群组(IM);CC组与IC做相同处理(6窝),记为持续混群组(CM)。在仔猪断奶混群后的连续72h内,采用扫描采样法和持续观察发观察并记录社会行为,分别测定了保育期4周内(D35-D63)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理指标。(1)断奶混群24h(D35-D36)和72h(D35-D38)的结果表明,CON组仔猪的争斗次数显著高于IM组和CM组,且IM组显著高于CM组(P≤0.001);CON组仔猪的头部推挤次数也显著高于IM和CM组(P<0.05)。(2)断奶混群24h和72h中,对于行为发起者进行的社会互动,CON组仔猪的口-鼻接触行为均显著高于IM和CM组(P<0.001),且在混群后72h内IM组显著高于CM组(P<0.05);在断奶后72h内,CM组仔猪表现出最频繁的攀爬行为(P=0.036)。对于行为接受者,在断奶后24h和72h内,CM组仔猪对来自群体中其他个体的社会互动表现出了更多的回避和回应行为(P<0.05)。(3)生长性能方面,保育期内IM组和CON组仔猪的料肉比显著低于CM组(P=0.001),IM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M组(P=0.005)且IM组仔猪体重的变异系数显著小于CM组和CON组(P=0.043)。(4)断奶一周后(D42),经过早期社会化处理的仔猪的猪瘟抗体阻断率显著高于CON组(P<0.001);IM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浓度显著低于CON和CM组,且CON组显著低于CM组(P<0.001);IM组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CM组和CON组(P=0.005),IM组仔猪的血清BDNF浓度显著高于CON组(P=0.024)。结论:不同的早期社会化模式对仔猪哺乳期和保育期的部分社会行为的表达会产生不同影响,早期社会化促进了哺乳期仔猪社会行为的表达,降低了仔猪断奶后的争斗水平。间歇性早期社会化模式促进了哺乳期与断奶仔猪血清BDNF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仔猪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并对仔猪断奶后的生长性能产生了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性早期社会化饲养技术更有利于提高仔猪的福利水平。
其他文献
薏米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优质杂粮资源,满足如今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要求。面条是一直以来人们所喜爱的主食。将薏米粉添加到小麦粉中制成薏米面条将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薏米中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主食谷物,这使薏米面条在加工和贮藏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脂肪的氧化酸败,从而导致薏米面条产生难闻的异味。本研究为探索薏米面条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脂质的酸败及其风味变化,测定了薏米面条的脂肪含量、过氧化值、脂肪酸值、
学位
阿特拉津是东北黑土区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之一,其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环境行为,是决定其对土壤环境及敏感作物所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此外,施用有机肥被普遍认为有助于遏制黑土退化,提升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但有机肥施用对阿特拉津在黑土中吸附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的关注。为此,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投加量有机肥施用后,阿特拉津在黑土中吸附行为变化规律;进一步探讨黑土土壤团聚体、可
学位
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2020年全球新增19315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近年来微生物诱发结直肠癌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据报道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是促进结直肠癌的重要微生物之一。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究了苯乳酸(phenyllactic,PLA)通过抑制微生物(Fn)调控结直肠癌的效果,为益菌抑菌用于疾病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结直肠癌细胞(HT
学位
镁及其合金属于密排六方结构,且经过轧制、挤压等工艺后容易形成较强的织构,具有强烈的各向异性和拉压不对称性,即使比例应变路径下的塑性行为也非常复杂。塑性变形本身与应变路径密切相关,不同应变历史的塑性行为各不相同。因此,相对于比例应变路径,镁及其合金在非比例应变路径下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塑性变形行为。目前,各国学者对比例应变路径下镁及其合金的各向异性屈服行为以及硬化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相应
学位
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大气CO2浓度升高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直接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而植物根-土壤界面是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控制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内。自然生态系统下,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大气CO2浓度升高往往相伴存在,两者的共同作用必然对功能植物的耐性和重金属富集能力产生深刻影响,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单因子作用对生物量的影响,且对功能植物的根际界面调控作用的影响关注较少。
学位
工业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采矿和冶金等往往会造成土壤铅(Pb)和镉(Cd)污染,进而影响微生物活动并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亟需探索Pb和Cd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技术。化学钝化技术以其修复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成为Pb和Cd污染土壤修复中较有前景的技术。生物炭由于环境友好、生物适应性强、原料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Pb和Cd污染土壤的修复;而其本身所具有的活性位点较少,因而对土壤中Pb和C
学位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系统评价已经成为国家政府最有价值的宏观卫生服务政策的决策依据之一,在医疗决策、卫生资源配置及新药审评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决策作用。文章系统介绍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系统评价的5大步骤((1)形成研究问题。(2)文献检索与筛选。(3)数据提取、偏倚风险和可转移性评估。(4)结果报告。(5)讨论和解释结果 )以及目前较为先进的相关方法学,帮助缺乏经验的学者和临床实践指南开发人员为书写药物经
期刊
高考学生由于高考这一重要的事件影响,学业压力大,负担重,导致高考学生出现考试焦虑的问题,这一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开展干预就成为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整理分析后,发现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大都是关于考试焦虑的,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高考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介入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研究就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来研究高考学生考试焦虑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对山西省
学位
乳酸菌被认为是一类有促进宿主机体健康作用的益生菌,对人类和动物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乳酸菌作为一类微生物制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领域,它们也被认为是改善动物健康,替代抗生素的最佳产品。鉴于乳酸菌作为肠道自然微生物群的一部分,并参与改善体内肠道健康稳态及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其作为微生物分泌代谢产物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作为基因工程宿主传递活菌载体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其独特的天然优势。本研
学位
<正>只要一谈到脂肪,我们脑海中会立即浮现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冠心病、打鼾、脂肪肝等疾病,可谓是“谈脂色变”。目前,肥胖是已经明确证实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脂肪的蓄积正是导致肥胖背后的元凶。是不是所有脂肪都是有害的呢?其实不然,脂肪也有好坏之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