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表加速度计的老人跌倒检测算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数量日益增长的独居和空巢老人居家或外出活动时的意外跌倒已成为造成当代社会老年人意外伤害从而直接影响其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主要突出问题。因此,研发一种准确性高、可实时监控老人跌倒并具备预警功能,且携带方便的监测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可穿戴式装置因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进行人体实时健康监测,且具有传感器灵敏、待机持久、价格较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老年人的跌倒检测。其中,腕式穿戴设备即智能手表因其舒适性更易被老年人接受,但由于手和手腕频繁随机运动的干扰,导致基于腕式穿戴设备的跌倒检测准确率难以达到95%。针对腕式穿戴设备的跌倒检测准确率低的问题,本文以一种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腕式智能手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老人日常活动进行了归类,在考虑手和手腕的行为活动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设计,挑选中青年志愿者进行实验,获取实验数据,然后针对基于腕式智能手表加速度计的阈值跌倒检测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集成栈式自编码和基于凸包的单分类(Ensemble Stacked Autoencoders and One-Class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Convex Hull,ESAEs-OCCCH)的智能跌倒检测方法,最后通过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老人行为分类、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与信号获取。将人体的活动分为日常生活行为(Activities of Daily Life,ADLs)和跌倒行为(Fall Activities,FAs)两大类,基于老年人跌倒的原因、老年人的行为特点、ADLs和FAs的不确定性以及手和手腕活动对加速度计信号的影响,将老年人的ADLs分为16类,FAs分为13类,分别选取不同年龄、不同身高、不同体重中青年志愿者对每一类人体活动进行实验,获取加速度计信号,对采集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跌倒行为的加速度信号具有冲击性和震荡性,且跌倒信号的冲击震荡强度与志愿者跌倒时撞击地面强度有关,16类ADLs中,敲桌子、鼓掌、快坐和快起的冲击现象最明显,其次为跑步、挥手、晨练。(2)基于跌倒加速度信号具有冲击性、正负性和震荡性三个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的人体跌倒检测算法。首先采用三轴加速度极差之和表征跌倒信号的冲击性特性,然后设计并提出了三轴符号函数、过零点数之和这两个特征参数分别表征跌倒信号的正负性和震荡性,最后设计并提出了合加速度包络谱的峭度特征参数区分跌倒行为和敲桌子行为,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多次尝试确定了四个特征参数的阈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灵敏度达到99.991%,特异度为92.31%,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6.10%,检测单个样本的平均时长为0.0168秒,验证了提出的阈值检测算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3)将集成栈式自编码(Ensemble Stacked Autoencoders,ESAEs)与基于凸包的单分类方法(One-Class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Convex Hull,OCCCH)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智能跌倒检测方法ESAEs-OCCCH。首先采用ESAEs进行无监督特征提取,然后,采用OCCCH进行模式识别,最后,为提高算法的性能和稳定性,将多数投票策略和权值自适应调整策略相结合,将ESAEs-OCCCH方法与十二个未集成SAEs-OCCCHs、基于统计特征的OCCCH方法、基于统计特征的单分类支持向量机(One-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OCSVM)方法、基于统计特征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方法、基于统计特征的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方法分别从准确性、可行性和稳定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ESAEs-OCCCH方法的准确性、可行性和稳定性。(4)将本文提出的基于阈值的跌倒检测方法和ESAEs-OCCCH智能跌倒检测算法分别从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行性三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阈值的跌倒检测方法灵敏度高,而特异度、平均测试准确率及算法可靠性均低于ESAEs-OCCCH方法。虽然两种方法的测试效率均可满足现实需求,但ESAEs-OCCCH方法测试效率更佳。基于此,ESAEs-OCCCH方法的跌倒检测结果优于基于阈值的跌倒检测方法。论文研究工作对老人及体弱、行动不便的跌倒检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智能便捷生活的不断追求和导航定位技术的迅猛发展,室内导航定位技术逐渐完善并服务人们的生活。然而在一些室内环境中,仅依靠卫星定位技术难以达到精确定位效果。因此,高精度多传感器组合导航定位方法的研究拥有较高的研究意义。本文研究了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视觉相机以及激光雷达三者融合的若干方法,并通过设计实现了相关系统。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分两个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主客观统一性的实现、思维真理性的检验等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发展的重要方面皆以实践性为基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众多论断深刻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教育对象能动性、增强教育者自为性、强化教育过程历史性的价值指向;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破除虚假观念、深入感性活动、确证人的本质的实践性特征。这些论断为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
近年来,机器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发展得越来越智能化,但是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受限的室内环境下,机器人的自主定位与导航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并且也受到了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对室内场景下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定位与导航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并实现了两种融合方法。一种是基于
随着科学技术在自动化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突破,智能化移动与感知机器人逐渐活跃在各行业的生产生活中。智能设备的自主定位、导航和对周遭环境的感知探索,已经成为移动机器人在自动化领域的热点和方向。然而,当火灾等突发灾难在无先验地图信息和GPS定位的室内大楼中发生时,利用传统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进行快速运动并提供先验的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无人化、智能化已经成为移动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视觉里程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定位技术,其系统造价低廉、应用场景灵活,逐渐成为移动机械自主定位的重要方式。传统的视觉里程计采用相机作为唯一的信息传感器,其定位性能不仅依赖于传感器精度,还受到场景特征数量和载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由于移动机械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执行任务的多样性不断提高,单一的视觉传感器已经难以满足其定位系统实时性和稳定性的需
随着惯性和视觉传感器的普及和它们在导航系统中性能的互补性,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VINS)在移动增强现实、空中导航、自主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现有的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开源方案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导航系统中,组合导航因其相对精确的位姿计算及鲁棒性强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无人驾驶、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利用激光、视觉、INS、惯性测量元件等作为测量传感器的同时导航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越发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在组合导航中,当面临GNSS等外部定位信息缺失时,视觉测量可以利用图像信息不断矫正惯性测量的零偏、零漂误差,惯性测量也为视觉测量提供可靠的辅助信息,利用视觉测
无人驾驶车辆的定位和导航技术主要用来确定车辆所处位置和行驶的速度,是保证无人车完成行驶任务的重要前提。随着无人驾驶车辆应用场景的拓展,不依赖GPS和高精度地图的自定位方法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便于无人车辆搭载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定位的视觉里程计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由于实际道路环境复杂多变,光照条件极端、图像纹理结构缺失、相机短时间快速运动等不利于视觉里程计进行自
移动机器人在各类环境中准确的定位以及在未知环境下构建地图均需要依靠惯性测量单元、相机、激光雷达等多种不同设备感知当前环境,并解算得到机器人自身准确的位置与姿态。这个过程中包括了移动机器人利用相机获取当前环境的实时图像和采集其他传感器信息从而求解移动机器人的位姿、同步建立点云地图或稀疏特征点地图等步骤。其中,移动机器人对自身位姿的估计精度是影响地图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ROS系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目前在肿瘤、自身免疫病、抗病毒等多个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目前,FDA已有50多种人源化抗体药物获批上市,人源化抗体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思路。抗体人源化技术包括嵌合抗体技术、人源化抗体技术和全人源抗体技术,并随之衍生出单链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纳米抗体等多种形式的小分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本文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及人源化抗体的发展形势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