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痛风用药规律及证型特点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erm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文献期刊,探求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和痛风病证型的特点以及南北地域分布情况方法:通过利用计算机,从中国知网和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中检索收集2005年-2014年十年间有关中医药治疗痛风的期刊文献,并设置严格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应用Foxtable2014版本的软件建立药物数据库,数据库中药物统计包括每一味药物的药名、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现代药理等五个方面。文献统计包括文章名、方名、作者、期刊名、年份、省份、证型。结果:(1)收集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221篇,所涉及药物210味,所有药物总用药频次为2251次,其中单味药用药频次在10次以上(包含10次)的药物为59味,占药物总数(210味)的28.10%,总累计频次为1947次,占药物总频次(2251次)的86.49%。(2)59味高频次药物中,药物药性以寒性、温性和平性药物为主,其中寒性药物26味,占44.07%;温性药物20味,占33.90%;平性药物10味,占16.95%。(3)59味高频次药物中,药物药味以苦味、甘味、辛味药物为主。其中苦味药物32味,占54.24%;甘味药物27味,占45.76%;辛味药物25味,占42.37%。(4)59味高频次药物中,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肾经、胃经药物为主。其中肝经药物33味,占55.93%;脾经药物22味,占37.29%;肺经药物19味,占32.20%;肾经药物18味,占30.51%;胃经药物18味,占30.51%。(5)59味高频次药物功效主要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祛风湿药为主,占总药数(59味)的71.19%,累计使用频次占药物总频次(1947次)的77.56%。(6)现代药理作用分析中,59味高频次药物以抑菌、镇痛、抗炎、镇静、利尿、降压、解热、抗凝等作用为主。(7)221篇文献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有101篇,占文献总数的45.70%;其次为瘀热阻滞证,有33篇,占文献总数的14.93%。地区分布上,南、北方省份均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其中湿热蕴结证和痰浊阻滞证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瘀热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北方省份高于南方省份。结论:本研究的结果中,可以总结出治疗痛风中药应用存在的一定规律性,以及痛风证型的特点和分布情况。(1)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上可以看出,以寒、温和平性,苦、甘、辛味药物为主,药物以归肝、脾、肺、肾、胃经药物为主。(2)药物功效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和祛风湿药为主,现代药理以抑菌、镇痛、抗炎、镇静、利尿、降压、解热、抗凝等作用为主。(3)证型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其中湿热蕴结证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白术七物颗粒对气阴两虚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P物质(S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商务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对商务汉语教材的研究为数不少,但是对两种不同语言的商务教材进行对比研究较少,对中日商务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更少见。中
教师话语是课堂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外的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的广泛的研究。中国学者在20世纪末开始对对教师话语进行研究,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教师话语的关注度再次升温。
目的:探讨黄连上清丸、护肝片、牛黄解毒丸对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肝微粒体培育体系,以咪达唑仑作为探针底物,研究板蓝根颗粒、茵栀黄颗粒和复方黄连素片对人肝微
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新型社会媒介,它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人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社会经济领域,微博逐步参与
研究了相互竞争的两种群中具有饱和传染率的SIS传染病模型,得到疾病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及相应的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结论表明,恢复率、出生率、死亡率、竞争强度、种群数量的增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研究了海岸沙坝剖面的运动规律,不同调制系数波浪所产生的沙坝海岸悬移质输沙率特征以及沙坝剖面向滩肩剖面转化过程。测量了不同时刻沙坝剖面几何形状以及
目的:探讨黄芪的有效组分黄芪多糖与三七的有效组分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从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Ⅳ型胶原蛋白和
教育公共治理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教育改革“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突破传统的教育治理政府-市场二分模式,试图寻找到既能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
目的:自身抗体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方面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免疫检测技术的进步,新的自身抗体特异性靶抗原被发现,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