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的赋能机制--一种关系主义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议题,赋能包含“激励”与“成就(促成)”的双重意涵,构成一种对工程实践伦理性质的激励性(aspirational)描述。这是21世纪以来兴起的工程伦理转向的一部分:一方面,随着以伦理困境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渐趋成熟,许多工程伦理学者开始意识到为整个工程伦理框架增加一种积极维度的重要性,主张将关注点从禁止性、预防性伦理转向激励性伦理;另一方面,一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工程伦理研究遵循经验性研究范式或是仅仅作为技术哲学之下的非独立主题的现状,而去寻求工程与哲学的对话。赋能同时关涉这两个方面,它是激励性的,同时也涉及对工程实践本身的哲学分析。在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理解当代工程实践方面,这一议题尤其具备其他概念难以企及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以关系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工程主题之下的赋能进行系统性地分析——解构赋能机制的含义、过程与边界所在,从而构建一种相对完整的表述。首先,提出一种适用于工程实践的赋能定义:赋能即是在人—技术—世界关系的层面上满足我们对能力的综合性需求,以此激励并促成我们的个人发展(亦即我们改善自身生存境况的行动)。接着,依照行动展开与关系变化的顺序阐述赋能机制的整体框架,并将之分为四个阶段:设计和创造、嵌入与生效、转化和整合,以及最终的激励与促成。然后,探求赋能机制的边界所在及其拓展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是,工程实践的赋能机制是一种他者赋能与自我赋能相结合的关系性机制,它既涉及工程对人—技术—世界关系的重构,也牵涉我们在行动过程中对关系的转化和整合。
其他文献
学位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乳制品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品,但其质量安全事件却屡见不鲜,质量问题已然成为乳制品行业健康可持续化发展过程中最大挑战。在质量链视角下,乳制品生产过程存在着“多主体”、“多阶段”的特点,乳制品最终质量特性受乳制品质量链上的众多环节所影响,一旦某一环节发生质量问题
学位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各大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相继推出扶贫板块,帮助贫困地区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使得许多贫困地区农户的收入迅速增加。但目前电商扶贫还处于帮扶阶段,这种帮扶覆盖面不全,许多贫困地区得不到帮助,农户参与电子商务的主观态度不强。并且本人在贵州支教期间,发现当地中青年网上购物现象非常普遍,而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基本没有。当地种植甘蔗、火龙果等一些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产品
学位
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重组的长期(3年)绩效进行了实证考察,包括重组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绩效两个方面.研究样本包括重组公司和控制样本,研究方法包括以现金流为主的经营绩效分析和用购买及持有期超额收益(BHAR)、累计超额收益(CAR)、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考察的市场绩效.研究结论发现从长期经营绩效来看,重组公司没有明显的业绩改善;从市场长期表现来看,这些重组公司也没有超额收益.这些结论表明中国上
该文的目的主要在于研究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并搭建起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该文系统地综合与吸收了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论文和专著的思想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四要素模型,并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系统、技术创新规则系统、技术创新资源系统和技术创新决策系统这四要素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文章最后讨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整合模式与诊断性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被征用的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农民失地、失业、失保障,成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困难群体,他们的特殊境况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从界定失地农民概念开始,介绍了我国失地农民的特点、产生的背景。通过比较失地
学位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基于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种种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各国政府的社会压力,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国均开始寻求既适合本国的国情特点,又能很好减缓财政压力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
康德是哲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哲学家。在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视野中康德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出版过专门对康德进行研究和诠释的著作:《康德的批判哲学》。德勒兹从职能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康德的三大批判。在认知领域,康德认为想象力作为中介对现象进行综合,知性行使立法的职能,理性提供全体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德勒兹认为尽管这个方案为知识提供了合法性保障,但就其本质来说仍然是思维再现对象的模式。这种同一性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对
学位
逻辑就意味着男性吗?女性天生与逻辑无缘吗?安德里亚·奈伊在其著作《权力话语: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逻辑史》中通过对一系列历史人物逻辑思想的回顾,揭示了逻辑学中存在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在批判抽象逻辑形式的基础上,主张完全摒弃逻辑,并大胆提出用模糊的“阅读”(reading)原则来替代逻辑。奈伊对逻辑的批判带有女性主义的激进色彩,其观点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逻辑学家甚至女权主义者的双重批判,究其根本就是:批判逻
以历史文献方法研究禅史,并建立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的禅学研究“典范”者,乃是胡适。然前人对胡适禅学著述的研究,多停留于一般性的知识梳理,实则其禅史书写的“情境”(context)、“文本”(text)、“旨趣”(knowledge interest)都大有可讨论处。  笔者带着胡适的禅史书写有何“旨趣”这一“问题意识”,沿流溯源,考察其禅学研究发生背景,探赜其禅史书写策略,钩沉其禅宗史图景。笔者不以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