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与共生——重庆地区高校教学建筑设计策略初探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范围内高校众多,教育氛围浓郁,是中国著名的文教城。教学建筑是高校中最重要的、也是与师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高校师生的主要教学实验活动都是在各类教学建筑中进行和完成的。高校的教学建筑包括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使用的公共教学楼和各院系的专业教学楼,以及兼具教学和一般学科常规实验功能的普通教学实验综合楼。重庆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特大型山地城市,具有特殊的环境条件,包括特殊的自然地形环境、自然气候条件、地域文化环境等。因此,重庆地区高校的教学建筑必须与重庆地区各方面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结合重庆地区特定的环境条件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同时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空间环境,满足教学建筑对于功能、美观、经济、生态节能等各方面的需求,从而实现营造理想的教书育人建筑空间的目标。  本文共分为7个章节。第1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内容。第2章阐述了重庆地区高校教学建筑的历史沿革、现状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第3章分析阐述了当代高校教学建筑的特点,同时阐述了重庆地区的环境特殊性,最后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建筑和环境间适应共生的相关理论的归纳总结,得出了重庆地区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原则。第4章~第6章是相对平行的3个章节,分别分析得出了教学建筑适应重庆地区的自然地形环境和自然气候条件的设计策略,以及营造良好的育人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第4章从教学建筑群体布局顺应地形自由生长、单体平面形式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建筑竖向关系与地形相契合这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了重庆地区高校的教学建筑与自然地形环境共生的设计策略;第5章从教学建筑群体布局注重微气候调适、单体设计对气候的适应以及构造设计对气候的适应这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了重庆地区高校的教学建筑与自然气候条件相适应的设计策略;第6章从教学建筑如何通过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形成交往空间、如何营造建筑内部的交往空间、如何传承重庆地域文化、如何延续高校文脉和如何运用教学建筑综合体模式这五个方面分析得出了重庆地区高校教学建筑营造良好育人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第7章以笔者在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参与全过程的设计项目——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理科大楼方案投标设计为例,具体论述了以上几个章节所总结的重庆地区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策略在这一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又对重庆地区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策略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其他文献
广播电视中心建筑是一类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能的建筑类型。广播及电视节目的采集录制、后期的剪辑制作以及节目的正常播出等等,都需要相对专业的空间工艺设计。相应地,广电机器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时期会影响人的一生。儿童的成长离不开阅读,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目前,我国儿童阅读环境与国际儿童阅读环境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帮助儿
本文以我国近30年城镇化进程为大背景,通过分析绵阳市安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关系,研究以产业规划为导向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然性,为我国城镇健康、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
本文从景观学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旅游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分类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城市公园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
博物馆是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是文化与社会交汇在一起而形成的智慧结晶。中国博物馆事业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有了长足发展。目前为止,全国已兴建了2000多座博物馆。其中
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地,随着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山地中学校园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乏整体的设计思维,我国目前的山地中学校园建设往往面临着山地自然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空间向集约化、密集化演变,大量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群拔地而起。密集高层建筑群体的出现,改变着城市地面的粗糙度,不仅会阻碍自然风在城市中的走向,还会
随着教堂和教众的数量增加,教堂音质越来越受到关注。音质性能作为教堂承办各种宗教活动的基础条件,影响了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众对教区教堂的归属感,因此教堂音质性能的研
街道“家具”是小城镇的一张艺术名片,反映了小城镇文化、居民、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街道空间景观被喻为城镇景观的“血管”,随着街道空间景观日益受到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