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y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STEM教育理念迅速发展的影响下,科学课程作为STEM落地的主要渠道,寻找适合我国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新教学设计方式十分重要。尤其在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转为“课程实践”,增加了“技术工程领域”板块,在对比“科—数”、“科—技”的整合之后,发现科学与工程的整合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是巩固学科核心知识、设计创造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科—工整合”培养的人才具有综合性、创造性以及接受失败和反思的能力,符合具有科学素养与工程素养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研究“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科—工整合”为研究点,聚焦“科—工整合”的教学实践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理论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关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工程教育、“科—工整合”的有关文献,并通过实践基础分析,归纳有效教学设计策略,开发出一个“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本文首先从科学和科学素养、工程和工程素养以及整合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科—工整合”的实质,以及其所具有的指向研究成果、突出设计过程、学科有效整合、强调思做结合的特点。通过与“科—数整合”、“科—技整合”模式的对比,探讨“科—工整合”的优势以及对学生和科学课程的价值。其次,在分析“科—工整合”实质的基础上,寻找其指导教学设计理论依据。在分析“科—工整合”的科学教学设计多种取向后,笔者认为应选取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并重的设计取向,有效在真实情境中寻求二者的均衡发展。并在融入STEM理念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课程整合理论、连接主义理论等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提出了整体相关的结构化原则、成果导向的情境化原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元的评级方式等教学设计原则。为了了解小学科学课程中“科—工整合”的教学设计现状,选取了国内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附录案例、国外优秀科学教育案例集和网站公开课中的“科—工整合”案例,按照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的分析框架对其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概括了其设计实践启示:“环境说”的整合观、科学知识与工程设计并重的整合目标、覆盖完整工程设计流程的整合内容、注重教学整合评价的外延效果,用以指导教学设计。在对“科—工整合”的内涵阐释、指导教学设计的理论梳理和实践基础分析后,提出“科—工整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第一,整合工程设计,指向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设计;第二,项目依托,模块式教学方法设计;第三,对应科学与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环节的教学过程设计;第四,注重设计过程与产品输出相结合的教学评价设计。最后依据理论和实践研究后归纳的“科—工整合”教学设计策略,选取一个活动进行实际案例的教学设计,本文选择了“防水土坝的设计与建造”活动,按照教学设计流程对课程和学习者进行了前期分析,厘定教学目标,按照完整工程设计流程进行教学过程的组织,最后通过设计评价表评定教学成果。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也由传统的重视“教育投入”转向“教育产出”的增值性证据。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随之,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纷纷转向教育质量的改革和创新中来。学习成果评价作为质量提升和课程优化的方式,一直是国际间高校关注的焦点。这一趋势要求高等教育机构确定质量
作为21世纪教师所必需的关键技能,社会情绪能力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社会情绪学习运动的先导者,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注社会情绪学习,近几年开始将关注焦点从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转向教师的社会情绪能力。为了提升教师社会情绪能力,美国完善教师专业标准、增加有效干预计划、改革教师评价系统、营造学校SEL氛围和发展学区合作关系等,以弥合美国教师教育中的“社会情绪鸿沟”。本文大致从六个方面开展研究:第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受教育者审美素养,具有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作用,是传导和贯穿各教育的神经系。幼儿园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感受力、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进而提升幼儿审美素养,实施幼儿人文教育的重要路径。幼儿园美术教学设计是增强美术教学科学性、适宜性、有效性,提升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因终身学习与教育革新的时代背景,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开端,势必要通过重新设计与改革其组织管理,建构学习型、合作型、持续变革的幼儿园。园本教研作为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学习型组织理念在园本教研中的的具体运用是幼儿园发展的未来趋势。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的园本教研要求教研活动立足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在园长的领导下,创生教研的共同愿景,组织
过去几十年以来,视频游戏与幼儿攻击行为关系一直是幼儿发展心理学领域探讨的热点。然而,许多研究重点关注了暴力视频游戏与幼儿攻击性水平的影响,较少聚焦亲社会视频游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短期影响。随着以塞利格曼为首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许多研究者逐渐考察亲社会媒体对幼儿社会心理与行为的积极影响,亲社会视频游戏便是其中之一。迄今,大多数亲社会视频游戏的实验研究主要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国内关于亲社会视频
艺术活动帮助儿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传达自身潜意识里内在的信息,是儿童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对于改善留守儿童亲子依恋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亲子依恋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持久又稳定的情感联结,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关系淡薄,情感需求和心理依恋长期的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儿童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在个性养成,心理健
安迪·哈格里夫斯(A.Hargreaves)是教师情感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人物。基于其扎实的社会学教育经历以及对教育改革中问题和困境的深入思考,他率先关注教育改革中各类主体的情感维度。哈格里夫斯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符号互动论等理论基础,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探究发现,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与学生、同事及家长等产生情感互动,而且情感互动会反向影响教育改革的成效,从而构建了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
重污染行业企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经营特点使其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无法逃避的责任。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迈向新常态、工业体系发展迈向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重污染行业企业必须平衡好发展与环境两者的关系,在此权衡关系中政府和企业应当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一方面政府的支持因具有直接资源补助和间接名声效应,对企业向绿
教育政策曾明确表明发展STEAM教育模式对于提升中小学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也彰显出社会对高科技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然而,目前国内中小学普遍面临STEAM课程体系不完善的状况。另一方面,当前小学科学课程尚且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知识之间的跨学科特征不强、对真实问题关注性不足、部分学校在课程实施上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做法,难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将STEAM教育理念融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劳动精神风貌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关乎到我国劳动教育大局部署的落实成效,自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加强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已成为题中之义。农村地区丰富的劳育教学资源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必备要素,具备劳动背景的本土教师又是落实劳动教育的得力助手,在国家对劳动教育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