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概念很广,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和研究。本文主要从语言学途径研究翻译。语言学途径中对等论认为,译者要在目标语中尽可能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从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角度看,翻译过程是动态的,并取决于特定的翻译情景。
在翻译这个动态的交际过程中,译者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在源语语篇的生产者和目标语的接受者之间协调,在源语语言和文化和目标语语言和文化之间协调。译者需要在源语语篇多元系统和译语语篇多元系统之间,采取各种翻译策略以保持平衡,这还要取决于特定的翻译情景。由于翻译情景、源语语篇和译语语篇的语篇体系不同,译者的协调是灵活的,语篇重构是动态的,译语语篇的再生就是译者根据特定翻译情景,采用不同翻译策略,对源语语篇动态重构的过程。
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翻译情景因素,要译出自然的译语语篇,就要对源语语篇进行重构。本文把英汉互译视为交际过程,采用语篇翻译的方法,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篇动态重构过程:
一、英汉互译中的衔接和连贯问题:
衔接和连贯是紧密关联的语篇特征,表层衔接是内在连贯在语言上的反映。1)形合意合以及衔接连贯:英语汉语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形合为主,注重语言形式的衔接,后者以意合为主,注重内在意义的连贯。但在句子以上的层面,形合的英语也采用意合手段,用替代(replacement)来造成变化,而意合的汉语在句子以上层面,又采用适当的形合手段来保持全文意合,多用重复。这种现象实质上就是英汉语形合意合差异的表现,英汉互译时往往发生相应的转换。此外,源语语篇的组合(collocation)衔接链,也应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以保证译文文脉连贯。2)语篇逻辑:逻辑关系是连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文语篇中的逻辑关系,在英汉两种语言系统中的表达未必相同。为使得译文逻辑通顺,语篇连贯,译者在复制原文逻辑关系行不通时,要进行重组,以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由于汉语意合,中译英尤其要注意把原文隐含的逻辑关系显性化,进行语篇重组,以符合英语读者习惯,而英译汉可将逻辑关系隐性化,使译文有弹性而不生硬。3)语篇统一和语篇重点:连贯的语篇话题统一、重点突出,这两点也是连贯的重要特点。为了保证译文和原文同样地话题统一、重点突出,就不能亦步亦趋按照原文形式重构译文,而要抓住原文话题和重点,根据译入语特点调整语序,以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 4)连贯调整与补充:连贯不仅仅是语篇本身的属性,还涉及到读者的感受,读者觉得连贯才是连贯。因为原文读者的共有知识和译文读者共有知识不一样,常常引起译文连贯性问题。若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理解有偏差,译者应该作必要的连贯调整和补充,进行语篇重构。
二、情景语境中的语篇重构和翻译中语篇形态问题:
1)读者能理解的存在于情景语境中的语义成分往往不必显性地表达在语篇中,对于汉语这样的意合语言更是如此。因此英汉互译中往往要相应地采取显性化或隐性化的办法;原文和译文情景语境的不同,会产生特定的情景语义,因此语篇重构中要作相应的调整或补充,才能传达原文信息:语篇重构还要注意语篇体式,用词和句式的正式程度,以表现作者的写作意图。2)英汉语文化的不同决定各自语篇形态的不同,英语语篇多主语提携,常为聚集态,汉语语篇多话题提携,常为流散态(这与英语树式结构和汉语竹式结构有关),而就语篇时空安排来说,汉语比英语时空像似性更强。英汉互译时要注意语篇形态的转换。
三、翻译情景和语篇重构问题:
译者的语篇重构不是绝对自由的,翻译情景决定了英汉互译语篇重构的自由度。翻译情景因素包括翻译目的、语篇类型、源语和译入语的语言影响力、译文读者的接受性、原文作者权威性以及译者个人趣味等等。其中翻译目的和语篇类型往往紧密关联,共同对语篇重构发生影响。由于英语影响力比汉语大,中文读者可接受逻辑严谨的汉语译文,英文读者却不大能接受逻辑松散的英语译文,因此中译英较之英译中,语篇重构余地要大,尤其是外宣材料中译英,往往以段落为单位进行结构调整,以符合英文读者习惯。作者权威性越大,译文重构余地越小,译者个人趣味越浓,译文重构余地越大。这些翻译情景因素不是单独作用,而是共同影响中英互译的语篇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