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对西北旱作春玉米土壤水热及生态性能的调控机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los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水热皆不足,旱地春玉米主要以全膜双垄沟栽培为主。地膜覆盖造成的残膜污染日益受到关注,该技术在小麦和马铃薯上保墒增产显著,但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如何,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在西北旱作春玉米产区水热环境背景下,于2017-2019年开展了秸秆带状覆盖与两种全膜双垄沟模式的比较试验,系统测定了覆盖方式间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生长指标、生态生理指标、产量结构因子和产量的差异,并分析了覆盖引起的土壤水热变化与产量差异的形成机制。试验包括3种覆盖处理:全地面白膜覆盖(WP)、全地面黑膜覆盖(BP)、秸秆带状覆盖(SSM,覆盖度42%,种植带播种2行,覆盖带宽度50 cm,种植带宽度70 cm),以生产上常用的WP为对照。主要结果如下:1.带状覆盖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白膜和黑膜覆盖,而白膜和黑膜覆盖间无显著差异,其中籽粒产量带状覆盖分别较白膜和黑膜覆盖降低16%和13%。从产量因素分析,带状覆盖的籽粒产量下降主要是降低了粒重,而处理间穗粒数和穗数相对稳定;从营养生长和和生殖生长角度分析,带状覆盖较白膜覆盖和黑膜覆盖减产原因首先是显著降低营养生长量,其次是降低了收获指数。虽然秸秆带状覆盖的籽粒产量较地膜覆盖低,但由于减少了投入,平均纯收入与两种地膜覆盖相近、甚至在丰水年高于黑膜覆盖(BP);若用于青贮玉米生产,平均纯收入显著高出两种地膜覆盖21~26%。2.尽管秸秆带状覆盖是一种局部地面覆盖,但并没有降低土壤供水能力。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平均贮水量带状覆盖较白膜和黑膜覆盖相似(P>0.05)、甚至更高。秸秆带状覆盖和两种地膜覆盖总耗水量相近,能维持与地膜覆盖相近或更高供水能力的的主要原因,一是提高了降水入渗率,二是通过降温减少了水分的消耗强度和奢侈耗水。与白膜覆盖对照相比,带状覆盖的增墒效应主要在喇叭口期—灌浆期和0-90 cm土层。带状覆盖较两种覆膜削弱了0-200 cm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的水分梯度差异。虽然处理间全生育期平均耗水量(或蒸散量)各覆盖处理相近,但存在阶段性耗水差异。增加喇叭口期—吐丝期耗水有利于增加干物质积累,但吐丝期以后的0-40 cm的土壤水分过多和耗水较多会引起贪青晚熟和粒重下降。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春玉米耗水主要依赖生育期降水,当生育期降水超过400 mm时,降水不仅可完全满足各处理耗水需求,甚至会出现土壤水分的盈余补充。但在平水年份,播前土壤贮水(底墒)对土壤耗水的贡献高达11%~15%,底墒对缓解季节性干旱危害具有重要作用。春玉米耗水主要依赖生育期降水,生育期降水高于400 mm的丰水年,生育期降水不仅可满足各处理的耗水需求,甚至会出现盈余。但在生育期降水少于400 mm的平水年,播前土壤贮水对耗水仍有较大贡献(11%~15%)。3.覆盖材料和方式显著影响0-25 cm的耕层土壤温度。带状覆盖和黑膜覆盖在各时期、各土层温度普遍低于白膜覆盖,以带状覆盖降温效应最突出。三年平均,全生育期0-25 cm的平均温度带状覆盖和黑膜覆盖分别较白膜覆盖降温2.03℃和0.55℃。降温幅度以苗期—拔节期最大,丰水年降温效应大于平水年。降温效应会延迟生长发育进程和推迟成熟一周左右。土壤水温互作明显,地温升高会导致土壤水分下降。覆盖方式也影响土壤热传导,进而影响土壤水分的运移、消耗和时空分布差异。带状覆盖较地膜覆盖可明显平抑土壤温度的剧烈波动,这种温度平抑效应在丰水年更加明显。在热量欠缺的春玉米区,地膜覆盖下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高产形成和促进营养生长,而带状覆盖显著的降温效应也是导致其营养生长受到抑制、粒重下降和减产的主要原因,土壤温度对粒重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穗粒数和穗数的影响。尤其灌浆期0-25 cm各土层温度均与粒重高度正相关。4.与白膜覆盖相比,带状覆盖可显著提高灌浆期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但降低丙二醛含量。虽然带状覆盖较WP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WSC)提高幅度和脯氨酸含量(Pro)降低幅度相对较小,但WSC和Pro对土壤水温变化较敏感,提高土壤水分和温度,有利于WSC积累,而维持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土壤水分和温度则会降低叶片Pro的含量。上述生理指标的差异证明,带状覆盖可提高后期植株抗氧化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和植株活力,延缓衰老和延长光合持续期,增强后期光合生产能力。但后期带状覆盖光合能力和抗衰老能力的加强,并不能弥补生长量不足和粒重下降造成的产量损失。5.在西北旱寒并驻的环境背景下,春玉米生育期与降水季节耦合度较高,耗水主要依靠生育期降水。土壤温度是影响该区域春玉米营养生长和产量差异的主导环境因子。6.带状覆盖是一项绿色环保的可持续生产技术。它不仅可避免残膜污染和秸秆焚烧引起的雾霾污染、而且秸秆还田后可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实现富裕秸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性早熟在家畜生产上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优良性状。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早熟特性十分明显,开展猪性成熟调控机制的研究,对加快高繁殖力猪育种进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早熟地方品种合作猪公猪为试验对象,以长白猪为对照,分别采集30、90、120、180和240日龄睾丸组织(每组3个重复),进行如下研究:1)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合作猪和长白猪睾丸物理形态学结构及血清睾酮(T)、雌二醇(E2)、促卵泡生
学位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社会各界聚焦的重难点问题,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农村土地在我国仍然承载着多种社会意义。如何在结合时代需求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加以革新的同时兼顾农村土地多重功能的实现,也值得从理论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本文综合运用了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来分析我国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
学位
家畜健康是高效生产的前提,家畜健康属于健康管理的学科领域,始终是家畜生产体系中研究的热点问题。胁迫家畜健康的因素非常多,涉及家畜本身、公共卫生安全、家畜营养、家畜环境卫生、病原微生物等因素。家畜健康管理的技术手段、途径、策略正在经历由兽用抗生素干预、疫苗免疫向非抗生素健康维护的学科前沿发展,其总体技术思路是利用外源性营养素,诸如有机酸、酶、生物活性多肽、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植物源性酚类、酮类物
学位
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影响因素中贸易便利化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此,本文首先从双边贸易总量,国别贸易总量,商品贸易结构三个维度分析双边贸易的现状,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贸易额除疫情影响的2019年外,贸易总量逐年上升,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一直在稳中有升,贸易逆差以2013年为转折点,由顺转逆,不断扩大。其中,与中国双边贸易总量最大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中吉关系稳步发展,双边贸易额基本上
学位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随着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和城镇化率的飙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快速增长,精神文明需求普遍提高,城市公园开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游憩的重要场所。在这个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老旧公园的改造提升和土地资源再利用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到老旧公园的改造提升中,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以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萨拉乌苏老旧公
学位
刑法中的扩张解释是刑法解释论中的难题,而解释者往往根据价值观的不同,会在不同的解释方向进行扩张解释,如此一来,平义解释已经无法满足刑法解释的现实需要。是允许扩张解释还是禁止扩张解释,扩张解释与禁止类推解释之间有界还是无界,如何进行扩张解释,以及在扩张解释中需要遵循什么样的规则等一系列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一章为扩张解释的基本立场。从扩张解释的正面讨论扩张解释各种立场,有扩张解释“肯定论”和“否定
学位
背景 泌乳启动延迟(DOL)是造成母乳喂养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妊娠期增重过多、产后抑郁会增加产后DOL的发生风险,而妊娠期体力活动(PA)可以有效防止体质量增加过多,改善产后负性情绪,有益于母乳喂养,但目前妊娠期PA与DOL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PA现状及对DOL的影响,为早期预防DOL,保障母乳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设计,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
期刊
母体微生物的垂直传递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母体微生物究竟以何种途径传递给婴儿目前尚不清楚。此外,益生菌是否可以实现母婴间垂直传递也尚未得到证实。本研究以一株分离自健康妇女母乳的乳双歧杆菌Probio-M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Probio-M8,简称Probio-M8)作为生物标记菌株,结合纯培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双歧杆菌
学位
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V)是基因组遗传变异的重要方式之一,基因组的SV与人类疾病、动植物表型遗传机制等息息相关。高通量三代测序的纳米孔测序技术(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ONT)具有序列读长(read)长度长、无GC偏好和PCR扩增等特点,使其检测基因组的SV具有明显优势。与Pac Bio测序数据相比,ONT测序数据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如
学位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膳食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运动导致了中国传统饮食的改变,增加了脂肪的摄入量,减少了中国饮食中常见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2002-2011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从61.0%下降到55.0%,脂肪供能比从28.0%增加到32.9%,而蛋白质供能比无明显变化。在经历显著的营养转型的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相关的疾病模式也随之改变。与营养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包括肥胖、2型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