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与清末诉讼法典的编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作为清末习惯调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子项,与清末民事、商事习惯调查并列并具有相同性质的目的,即为之后之立法作资料上的准备及制度上的借鉴。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在宪政编查馆的组织领导下及各省调查局的具体运作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序开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次习惯调查的成果在当时修订法律馆编纂的《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大清刑事诉讼律草案》中均未有明显体现,但调查本身仍具有积级的意义。本文一共从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的宏观历史背景和原因,即清末为什么要进行诉讼事习惯调查,当时的历史环境与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有什么样的关系。此章笔者的结论是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主要在“收回治外法权”和“制定良法”大推动力下进行。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的过程、范围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其中包含了调查的过程,调查在多大范围内进行,调查的时间及组成人员等一系列问题。也涉及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与清末习惯调查的关系问题,从这一章笔者得出结论,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的开始时间从1907年到1909年不等。调查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约十五个省,调查人员主要为熟知当地情况之人和调查范围内的专业人员。调查过程分为成立调查局、完善调查章程,各调查局拟定调查条目、表式,各州县的实地调查,各省调查局根据各州县调查报告完成本省调查报告书四个阶段。第三章主要对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之成果一《诉讼事习惯调查报告书》进行了内容上的梳理与分析,试图通过报告书还原清末诉讼习惯史实本身。从报告书的内容上来看,主要分成诉讼机关、诉讼当事人、诉讼费用、诉讼手续、诉讼证据、两造和息等六大方面,在每一个方面,几省报告书显示的诉讼习惯有很大的共同性也有一些小的差异。第四章是本文的重要论述部分,也是本文核心意思部分,主要通过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报告书与之后清末诉讼立法的比较试图探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此章所采用的比较方法是对清末诉讼立法法条条文与清末诉讼事习惯调查报告书进行一一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借鉴关系,新法的编纂主要借鉴自西方大陆法系的原则、规范。此章在二者关系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二者为什么不存在借鉴关系的原因,得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清代诉讼习惯本身的落后性。二是调查时间上的短促性。三是调查本身的难度较大,调查人员对诉讼习惯还缺乏深入的加工、整理。第五章是结论,是对第四章内容的延伸和进一步论证,结论认为立法上借鉴本国习惯是一个很好的立法原则与方法,在今天的社会法治建设中仍有积级的意义。在这个方面,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制定更多的既反映世界潮流、形势,又适合中国国情的“良法”。
其他文献
聚苯胺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独特的酸/碱掺杂/脱掺杂性质,合成简易,原料价廉易得,使其成为“合成金属”家族的重要成员,已经成为导电高分子的研究热点。而具有纳米结构的聚苯胺具有
连贯和衔接如今已成为评价英文作文评分的基本标准之一。连接机制是衔接手段之一,韩礼德在其著作《功能语法导论》中根据逻辑语义关系,将其分为详述、延伸、增强三大类,每大
被称为青藏高原四大圣湖之一的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境内,青海也因此圣湖而得名。环湖地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资源十分丰厚,不仅是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而且
餐饮废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微生物治理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以及处理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微生物降解过程通常会受到菌源、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服务者和思想建设者等多重角色。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还存在着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需要不相适应的环节和问题,因而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填饲饲粮油脂种类、添加时间和添加方式对肉鸭肥肝生产性能的影响,提高肥肝生产效率和开发功能性肥肝食品提供依据。试验一填饲油脂种类和其添加时间对樱桃
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氯霉素(抗生素类药物)、己烯雌酚(激素类药物)、沙丁胺醇(激动剂类药物)是三种动物产品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兽药,许多国家和地区相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是集随机因素、不确定因素及未确知因素于一体的多因素耦合系统,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强,如何才能更有条理、更加清晰地分析研究这个系统,是我们首先要面
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管理者人格是对下属一种无声的命令,支配管理者言行,并且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
<正> 十五大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科学论断的学习和讨论非常热烈,发表了不少深刻的见解。但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上,却存在一定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