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驱动石墨烯三维网络结构介导的电信号调控干细胞向神经分化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系统是一个由数以百万个神经元细胞构成的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负责人体的生理和认知功能。外伤或退行性疾病引发的神经损伤是致命且不可逆的。神经组织工程是进行神经修复与促进神经再生的一种策略,其依赖于干细胞、生物材料和外部线索的相互作用。目前可用于神经组织工程的干细胞有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神经干细胞(NSCs)。自体干细胞移植是神经组织修复的最有效手段。但是,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静息NSCs的数量和再生潜力有限,只能进行小尺寸的自我修复,需借助外源干细胞分化和生物材料的支撑以弥补神经元的大量缺失。实现上述想法需要考虑分化后细胞是否具备神经生物电活动,这为干细胞分化进行神经再生修复策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事实上,生物材料除了可以作为细胞支架外,还可以通过激活神经增殖或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的方式实现对干细胞命运的调控。神经生物电的发现,使得研究者的目光聚焦到导电生物材料上来,石墨烯因为其优异的导电性能而备受关注。石墨烯拥有以碳原子为基础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其中芳香结构中的sigma键与其他三个碳键的成键方式,赋予了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独特的机械性能以及出色的化学稳定性。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与独特的理化特性,使其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电刺激的导入需要外接导线,这种方式会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需要开发一种无导线介导的电刺激。受电磁感应原理的启发,本论文将三维石墨烯泡沫(GFs)材料放置于旋转磁场下,通过导电材料切割磁感线的方式,实现磁-电耦合效应。GFs作为细胞生长支架,凭借其优异的电学性能将外界磁场转化为内源电信号,对干细胞进行无线电刺激,实现对干细胞命运的调控。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1.磁场驱动GFs支架介导无线电信号促进NSCs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组织工程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最理想的种子细胞是NSCs。然而,NSCs自主分化速度缓慢。临床应用NSCs进行神经组织修复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研究证明,一些生长因子是可以加速NSCs的分化,但其成本高、半衰期短、在体内的行为不可预测,以及操作复杂。因此,本研究提出以GFs为支架材料结合旋转磁场产生内源电信号,以此促进NSCs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当外部旋转磁场的旋转速率为300 rpm时,GFs表面产生的电信号大小约为8μA。CCK-8测试和活死染色证实GFs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骨架染色显示在磁场驱动下,生长在GFs上的细胞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电刺激增强了成熟神经元MAP2的表达,进一步证明了电刺激增强NSCs分化的可行性。Western Blot对蛋白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同。磁场驱动GFs表面产生电信号,刺激细胞生长7天后,实验组细胞的MAP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磁场处理在GFs表面生长的NSCs;相反,通过电刺激后神经胶质细胞相关蛋白GFAP表达处理蛋白表达量下降,这一结果证明电刺激可增强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电刺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调控干细胞分化的方式,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磁场驱动下GFs支架介导无线电信号诱导BMSCs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MSCs非常符合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条件,可完美解决NSCs匮乏的难题。但是,将MSCs诱导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存在一定的困难。之前的工作已经证明,电刺激可以增强NSCs向功能性神经元的分化。那么,GFs为支架材料介导的局域无线电信号能否诱导MSCs向功能性神经分化?研究表明,10μA以上的电流可以有效诱导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当旋转磁场的旋转速率为400 rpm时GFs表面产生电信号大小约为10μA。在GFs上培养的MSCs,仅通过15 min/天的旋转磁场刺激,不借助其它诱导因子,有效地促进了MSCs的神经分化。实验结果证明,神经元相关的基因/蛋白质表达升高;除此之外,将多巴胺神经递质加入到MSCs诱导而来的神经元中,观察到神经元细胞发生明显的Ca2+内流现象。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分化后的神经元为功能性神经元。将BMSCs接种在GFs支架材料上,并植入大鼠体内,并进行体外旋转磁场处理。处理13天以后,大量BMSCs存活并且部分BMSCs成功分化为神经细胞,并且在体内形成类似神经的组织。该研究解决了成人神经变性患者缺乏自体NSCs的问题,并且为诱导BMSCs的神经分化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的新策略,对神经组织工程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吴湖帆是民国时期上海画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解放后具有个人风格的著名画家,同时还是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词人。在20世纪的山水画画坛上,吴湖帆不仅继承传统山水画的正脉,还是传统山水画得以延续的关键人物。吴湖帆的画风早期以董其昌、“四王”的风格为主,之后取法明四家并上溯到宋元诸家,最后形成了苍润透亮,沉稳厚实地绘画风格。近年来,为肯定吴湖帆在近现代书画鉴藏学科方面的地位,上海博物馆2015年底召开
学位
由于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淡水资源短缺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众多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潜在方法中,海水淡化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与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相比,太阳能海水淡化技不需要以消耗化石燃料为代价,具有清洁、绿色可持续等优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然而,当前报道的光热水蒸发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高效的吸光材料以提高光热转换能力实现蒸汽的快速产生,尚不能实现对高浓度盐水的稳定处理。由于高浓度盐水会在受
学位
《红军不怕远征难》又名《红军过草地》是董希文于1957年创作的一幅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与同时期的大多数创作相比,这件作品无论是在主题思想的构思、内容形象的塑造、画面构图的布局、还是色彩的表达上都走出了一贯的创作模式,更加贴近真实的历史。无论是在董希文个人的艺术生涯中,还是在同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红军不怕远征难》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在有限的艺术表现空间里丰富了油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为我
学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和储量的减少导致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加剧。为了应对可持续清洁能源转换和储存的全球挑战,越来越需要能源储存技术的突破。超级电容器因其快速的充放电、超长的循环寿命、良好的倍率性能和较高的功率密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钴基金属氧化物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大量的法拉第可逆反应活性位点和多重氧化态而被广泛研究用作高性能赝电容材料。然而,较低的电导率和在高电流密度下
学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息息相关。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人类的能源供给主要依赖于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化石燃料。但随着石油、煤等消耗型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燃烧矿物燃料引起的诸多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空气和水污染等,因此,寻找一种绿色可循环型新型能源迫在眉睫。氢能凭借其清洁无污染、热值高、来源广泛及应用范围广等众多优势成为最具前景的能源之一。氢能的发展需要催化材料,而催化材料的创新是氢能发展的关键驱动
学位
细菌感染一直是困扰全世界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发现并使用抗生素,时至今日随着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如果再不对抗生素的滥用进行限制,细菌感染可能带来比癌症更严重的全球性危害。因此,人们急需研究新的杀菌方法。众所周知,近些年纳米技术兴起,纳米材料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同时
学位
位于唐永泰公主墓前室东壁南侧的壁画《九宫女图》在绘制规模、水平等各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图绘者高超的艺术手法足以让我们透过壁上画迹来洞悉唐代人物画的独特魅力,且在该壁画中,或许存在与部分唐代士女画相近似的表现特色。故本文以唐代代表性墓室壁画《九宫女图》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针对唐代绘画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浅析。本文第一章主要针对永泰公主李仙蕙之生平、永泰公主墓之基本信息与现状、壁画《九宫女图》的表
学位
米芾(1051—1108)原名黻,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亦自称鹿门居士,人称“米襄阳”“米南宫”“米海岳”。米芾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擅长集古字,长于临摹,可达乱真程度。其学书转益多师,先向唐人学习,后师法于魏晋,他认为书法应“入晋人格”,最终自成一家。米芾主张追求平淡与真趣,他在书写时随意落笔,沉着痛快,崇尚天真自然,极力标举“振迅天真,出于意外”的创作态度。在当代书法艺术中,书
学位
伦勃朗是十七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明暗空间表现是他毕生探索的方向。本文以伦勃朗明暗空间表现为研究方向展开,梳理伦勃朗光影空间表现的研究成果,强调以“暗”的视角探讨空间表现方式。从时代背景中去探寻伦勃朗绘画风格,以“瞬间黑暗”为切入点,通过偶然性自然事件探索“极性空间”表现的两极性特征。本文以油画“极性空间”表现为主线,通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到卡拉瓦乔主义空间发展的衍变,从中可以探究伦勃朗油画空间
学位
传统化石能源产生的过量二氧化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CO2转化为有用化学品或燃料是实现碳中和和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有力举措。在众多技术中,CO2电还原反应(CO2RR)作为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即太阳能和风能)间歇性电力转换为燃料和原料形式的化学能的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电化学还原CO2仍存在催化剂成本高昂、催化性能差、产物选择性低等问题。因此,通过简单的手段和廉价的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