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淮猪及亲本猪四个肉质相关基因多态性和巴淮猪胴体肉质分析

来源 :安徽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kk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安徽省淮猪母本(霍寿黑猪)的优良肉质基因资源,导入具有优质瘦肉型父系的巴克夏猪血统中,两个猪种杂交得到F1代巴淮猪,为充分筛选淮猪优良肉质基因,结合肉质候选基因辅助改良肉质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以F1代巴淮猪、巴克夏猪、淮猪(霍寿黑猪)为试验对象,检测四个肉质候选基因(HAL、FTO、H-FABP、PPARGC1A)在群体遗传多态性分布的特征,并屠宰杂交后代巴淮猪,进行胴体和肉质性状分析,旨在提供巴淮猪胴体性状、肌肉品质和四个肉质相关基因遗传多态性分布等基础数据,为培育肉质优良的巴淮猪品种以及巴淮猪下一步的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检测巴淮猪和其亲本巴克夏猪、淮猪的HAL、FTO、H-FABP和PPARGC1A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如下:(1)巴淮猪、巴克夏猪、淮猪群体,经卡方适合性检验,在所检测的四个基因HAL、FTO、H-FABP和PPARGC1A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各基因酶切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巴淮猪均处于巴克夏、淮猪之间;各基因酶切位点巴淮猪的多态信息含量均处于巴克夏、淮猪之间。(2)HAL基因Hhal酶切位点,3个猪种群体都只检测到NN、Nn基因型,未检测到nn纯合基因型,都以等位基因N频率最高(巴淮猪0.9619、巴克夏猪0.9844、淮猪0.9474)、n较低;3个猪种群体此位点处于低度多态。(3)FTO基因BstUI酶切位点,巴淮猪、巴克夏猪检测到3种基因型(CC、CG、GG),而淮猪未检测到GG纯合基因型,都以等位基因C频率最高(巴淮猪0.7333、巴克夏猪0.7188、淮猪0.8816)、G较低。淮猪杂合度偏低,处于低度多态;巴淮猪、巴克夏猪处于中度多态。(4)H-FABP基因5’-上游区HinfI酶切位点,3个猪种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HH、Hh、hh),均是等位基因H频率最高(巴淮猪0.7762、巴克夏猪0.5469、淮猪0.8026)、h较低;3个猪种群体此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第二内含子区HaeⅢ酶切位点,淮猪、巴淮猪检测到3种基因型(DD、Dd、dd),而淮猪未检测到dd基因型,3个猪种均是等位基因D频率最高(巴淮猪0.7619、巴克夏猪0.8125、淮猪0.6711)、d较低;3个猪种群体此位点均处于中度多态。第二内含子区MspI酶切位点,3个猪种都只检测到两种基因型(AA、Aa),3个猪种均是等位基因A频率最高(巴淮猪0.8429、巴克夏猪0.8125、淮猪0.8684)、a较低;此酶切位点巴淮猪、淮猪处于低度多态,巴克夏猪处于中度多态。(5)PPARGC1A基因DdeⅠ酶切位点,3个猪种均检测到3个基因型(GG、AG、AA),巴克夏猪(0.6250)、巴淮猪(0.5810)的A等位基因频率高,淮猪(0.6053)的G等位基因频率高;多态信息含量3个猪种较接近,均为中度多态。2.巴淮猪的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测定结果,如下:(1)胴体性状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屠宰实验中宰杀的5头巴淮猪,屠宰率为74.2±1.82%、瘦肉率为57.49±6.85%、脂肪率为23.7±6.17%、骨率为10.33±1.88%、皮率为8.48±1.67%、肉脂比为2.66±1.15%、臀腿比例为27.39±2.39%、板油比例为2.52±1.16%、皮厚2.81±0.74mm、平均膘厚29.30±6.02mm、眼肌面积44.87±5.05cm2、肉色评分为3.8±0.57、大理石评分为3.3±0.67。其中,巴淮阉公猪的屠宰率、瘦肉率、皮率、肉脂比、后腿比例、肉色评分、大理石评分、眼肌面积偏高于巴淮母猪;巴淮母猪的板油比例、脂肪率、骨率、皮厚、平均膘厚偏高于巴淮阉公猪。(2)常规肌肉品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除了熟肉率,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在巴淮猪背最长肌、腰肌、腿肌3个部位的差异显著。巴淮猪肉色评分、大理评分处于肉质理想状态,肌肉pH处在正常范围,腿肌△PH下降速度较快;对比实验结果,滴水损失与失水率呈正相关,与肌肉含水率、系水力呈负相关,各项指标处于正常范围,总体巴淮猪腿肌部分保水能力较优;剪切力腿肌>背最长肌>腰肌,腰肌嫩度好;色差仪测定肉色提示腿肌部分肉色较好。
其他文献
大量分布式电源和电气化交通的接入,以及城市电网电力电子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电网逐渐呈现出新的复杂形态,传统故障分析方法及供电恢复策略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一方面,故障发生时,分布式电源出力与电动汽车放电具有随机性,使传统基于某一运行点下的故障分析方法难以适应;另一方面,故障切除后,分布式电源与电动汽车的存在,也给供电恢复带来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新形态城市电网为研究对象,计及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铁路新线的不断建设,铁路运输市场也迎来增长,这也给我国铁路运输组织带来挑战。列车运行图在我国铁路运输日常行车组织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铁路基层站段是列车运行图编制及实施过程的重要一环,而现有运行图编制管理模式以及技术手段对基层站段的关注不够,且运行图及相关作业计划编制效率及准确性等方面无法满足我国日益频繁且复杂的编图要求,对铁路运输市场需求动态化的适应性形成制约。
动力稳定作业可以使清筛捣固后的松散道床均匀沉降至稳定状态,道床整体的力学性能也得到迅速提高。为了高效、高质地进行稳定作业,需要准确掌握稳定作业时道床的动力响应特性与稳定作业参数对道床力学性能特性影响规律。基于此,建立离散元道床模型,对静态离线实验道床力学特性,动力稳定作业道床动态响应特性,以及不同稳定作业参数下道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基于真实道床的实尺离散元模型。通过
现阶段智能驾驶开发的难点是开发“拟人化”的智能化水平,即如何使智能车在真实道路上做出“拟人化”的驾驶决策。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基于规则与端到端的决策方法。在端到端的驾驶决策方法中,车辆通过丰富的驾驶数据使用神经网络学习出智能车的驾驶决策。这个过程不同于基于规则的决策构建方法,需要设计决策训练网络算法、采集数据为算法提供训练场景、对算法进行实车部署。本文基于以上三点分别提出了面向拟人/超人驾驶的汽车多向
《滇苗图说》是清代顺治年间由宫廷画家顾见龙绘制的云南古代民族图志,包括图与说两大部分。该文献描绘了云南36个民族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文化风貌,是研究云南古代民族的一部重要文献资料。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章对《滇苗图说》的整体情况进行介绍,考证作者及成书时间,分析成书背景,简述文本内容,并对书中出现的图文不符现象进行辑误;第二章对《滇苗图说》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方面
我国的建筑能耗中,寒冷及严寒地区的采暖能耗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建筑节能降耗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而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因此,研究如何在严寒寒冷地区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建筑运行能耗是一项意义极为深远的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乌鲁木齐地区资源气候条件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状况,并结合上述内容通过理论分析及软件模拟等方式对乌鲁木齐单体建筑太阳能供暖系统
作为能量转换装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以高能量转换率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同时生成的产物水对环境污染小,在提倡绿色发展的时代,受到广泛关注。PEMFC运行时,内部存在复杂的传质传热过程,其水、热、反应气体浓度分布与性能关系密切,然而其本身的微观结构给实际监测相关分布带来较大成本投入,数值模拟则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手段。为了优化PEM
实时三维重建系统能实时建立起物体的三维模型,是虚实交互、机器视觉领域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技术。可视外壳方法使用物体多个角度的图像建立起物体的三维模型,在特定的设计下能达到实时性,是实时三维重建的热门研究。目前基于可视外壳方法实现的实时三维重建系统多呈分布式,设备开销大,商业化难度大。本文以实现单PC机上的实时三维重加系统为目标,综合分析了各种重建方法和系统设计之后,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体素的可视外壳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绩。高速铁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我国高铁线路运营总里程已达3.8万公里,最高运行速度已达350km/h,更高的运行速度和功率密度是目前高速列车设计追求的目标。受电弓与接触网构成的弓网系统是列车获取动力的唯一入口,列车在动态运行过程中通过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线间相对滑动电接触实现受流。在列车高速运行时,由于弓网间剧烈摩擦产生的摩擦热、传输牵引
为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巴克夏猪和霍寿黑猪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实验对31个巴克夏猪样本和47个霍寿黑猪样本提取基因组总DNA,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巴克夏猪和霍寿黑猪mtDNAD-loop区、Cytb和COX1基因目的条带,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从NCBI下载其它国内外猪种mtDNA信息,分析巴克夏猪和霍寿黑猪的系统进化关系;测定霍寿黑猪常规肉品质,得出以下结果:(1)巴克夏猪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