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司法适用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正式作为一项罪名编入《刑法》是在《刑法修正案(九)》中,主要规制在网络媒体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以下简称:四类特定信息)的行为。本文主要讨论以上四种信息中的虚假疫情信息,以2019年末持续至2022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生的案件及其判决为例,总结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研究,解决该罪在司法实践中构成要件的认定标准问题、出罪标准问题以及与寻衅滋事罪的界限问题。第一章通过对我国刑法中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案件进行分析与比较,得出目前本罪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构成要件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进行分析,明确客观要件中编造这一行为包括了传播行为在内,既编造又传播的行为只认定为编造,没有进行编造,仅传播的行为认定为传播虚假信息。不论是向不确定多数人传播还是向特定少数人传播的行为,只要造成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后果都应当以犯罪论处。根据狭义说的观点将疫情信息归纳为三种,一是疫情基本信息,二是疫情应对信息,三是疫情期间的民生信息。“虚假”有两种情形:一是无中生有,二是歪曲事实。前者需要具备无根据性、具体性、可信性与社会危害性。其中无根据性是后者不具备的。公共秩序的含义是社会公众的生活处于有条理的状况,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是指正在进行的公共生活因行为人的行为而无法正常进行,或是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公众基于恐惧或其他心理而不再进行正常的生活劳动。明确主观要件中,传播人在传播他人编造或篡改的虚假信息时的故意应当是直接故意,针对编造后传播或篡改后传播的行为人而言,其主观故意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明知”应当只包含“确知”与“实知”。第三章讨论本罪的出罪标准问题,本文认为本罪的出罪应当符合实质标准与辅助标准,实质标准包括不符合“实际恶意”原则与“危险理论”,辅助标准包括不符合比例原则与刑事政策。第四章通过总结分析学界对于界定本罪与寻衅滋事罪适用关系的学说,讨论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宜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两罪适用边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建设,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议题式教学因其特有的优势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目前,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中运用较为广泛,在复习课中运用相对较少,但是推动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教师不仅要创新新授课的教学形式,也应紧跟教学前沿,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学位
工业设计是中国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品牌文化为内容的产品PI(Product Identity)建设一直是设计赋能企业的良好途径。进入21世纪,工业生产方式转变为数字、信息、柔性化、生态和人文关怀的特质。本文以潍柴集团旗下的游艇发动机为对象,探索该企业的PI设计战略如何转变到以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呈现上来,以期建构出既能遵循产品目标人群诉求,又能高度融合产品服务和维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面对真实情境解決问题的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知识点多、覆盖范围广,又因其复杂性和抽象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将深度学习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学习水平,建构整体性的概念知识框架,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学科
学位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课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大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应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运用好影视资源,是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开发课程资源的必然要求。为此,本文将对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进行研究
学位
金属腐蚀极大地缩短了船舶等海洋设施的使用寿命,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开发性能优异的防腐材料,以延长海洋设施的使用寿命。设计鳞片玻璃的组成,并对不同组成配方玻璃进行熔制和玻璃鳞片样品制备,对样品进行XRD、SEM、EDS等性能分析,得出适合的制备组成和工艺参数。
期刊
近年,在国家大力保护和支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业态,而微型非遗传承却因规模较小、传承人队伍不健全,无法形成大规模集群式产业化发展模式,多主体参与日益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共通机制。本文基于多主体参与视角,以太平泥叫叫为个案研究主体,结合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及问题,提出微型非遗传承中的多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创新模型。从空间拓展、平台搭建、产品赋能、品牌研发、项目参与、传播推广六个方面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未来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意识的培育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法治意识的培育是节节高、步步升的过程,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初中道法课与高中思政课仍然存在着学段间隔与课程边界,这就需要我们以一体化的视角进行研究。针对这些问题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日趋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利用新媒介进行教育教学也成了教育领域的新视角。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需要用新的理论视角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本文以传播学领域的议程设置理论为基础,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新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通过调查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议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旨在提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新的方面,
学位
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阶段的“拔节孕穗期”,是培育家国情怀,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将“家国情怀”列入在五大核心素养里的政治认同中,突出强调了家国情怀的内容,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育中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和要求。有鉴于此,本文立足培育家国情怀的目标和要
学位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议题式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因此,探索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衔接的需要,对于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仍然饱受传统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