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e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以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技创新不仅仅是追求新技术和高精尖技术,而且是推动新时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催化剂,我国处于战略发展期,企业在创新中扮演着积极主动参与者的角色,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新时代把握科技主动权,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支撑。在创新活动中,企业由于研发过程周期长,存在不确定性,且创新成果容易产生外溢性,为了弥补创新活动产生的种种不利于提高创新水平提高的因素造成的缺陷,从2003年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降低创新成本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且在2016年首次公布了不适用该政策的负面清单行业,这对降低企业纳税额,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创新的理论出发,阐述了与企业创新活动有关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对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创新进行了定性分析,梳理了加计扣除政策制度的演变过程。本文的企业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的微观数据库,在实证分析中,采用了双重差分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中选取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研究对象,分析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产权性质、技术水平和地区等异质性分析和采取排除加计扣除比例提高的和“营改增”影响、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限制行业、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分析两个角度检验政策效果。实证部分采用了融资约束作为分析政策冲击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分析,最后对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加计扣除政策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受到优惠政策冲击,不仅在研发创新初始阶段会不断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而且在创新活动的最终研发阶段也会相应增加创新成果的产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拥有更严格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目标,私营企业更能灵活运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创新活动能力较强,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活动较多更能受到政策激励效果,东中部创新环境和财政政策优于西部,受到政策冲击的创新能力激励作用更加显著。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提高本文结论的可靠性。在中介效应检验中,加计扣除政策可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对创新研发投入产生积极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力度,针对性制定差异化的加计扣除政策,有效促进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实施优惠政策组合,加强政府监管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制度、金融制度与土地制度不断完善与发展,伴随着制度的鼓励或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债务规模不断增长。庞大的债务规模隐含着巨大的债务风险,且能够与金融风险交叉感染,这引起了学术界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经济不确定性的相关概念、政策等进行梳理与总结。首先,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范围,并从显性债和隐性债两个层面分别梳理了地
学位
为了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县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我国自2004年开始在浙江省等少数省份进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随着推行这项重要财政改革的省份范围逐年扩大,如何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背景下,提升县际财政支出均等化就显得愈发重要。山东省自启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至今己有十余年,这一重要改革在推进县际财政支出均等化方面的实际效果如何,当前还存在什么不足以及如
学位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资源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原来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将创新置于核心位置,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区域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厚植区域优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一员,地方政府在优化创新资源的配置、调动创新主体的研发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叠加新冠疫情的负面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环境规制力度加强间接导致部分重污染行业工人失业,使得就业问题愈发严峻。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如何平衡环境政策与民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当下我国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环境政策的社会福利效应,“双重红利”假说提出环境税能够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促进就业。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就业
学位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民生建设问题,将民本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的始终,逐渐实现了“为民”“惠民”“富民”的奋斗目标,并将“强民”梦想融入新时代目标。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唯GDP”论的晋升锦标赛下,我国的医疗、教育以及社保就业等民生建设领域投入规模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民生服务供给低于民众的实际需求。随着中央地方间事权支出责任划分的明晰,我国在中央与地方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
学位
慈善作为有力的第三次分配手段,可以弥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上行,我国的慈善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民众的捐赠意愿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了我国慈善规模的扩大。2020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披露,我国的内地捐赠额达到了2086.13亿元,成为历史之最。然而,相较于一些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和地
学位
地方债务问题历来是财政学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地方隐性债务由于其潜在风险也受到广泛关注。在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成因中,政府竞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原因在于分权型的财政体制下,我国形成“委托-代理”式的央地财政关系,中央将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速作为最主要的考核目标,形成地方间横向的竞争格局。在政治目标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加大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由于财力有限,且《预算法》对于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作出明确限制
学位
政府采购需求管理既是开展政府采购活动的源头,也是采购流程的关键环节。采购需求管理的组织实施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人为操作因素,使政府采购工作面临许多的风险隐患。梳理采购需求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事项,构建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内控体系,有利于消除政府采购的风险隐患,推动政府采购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在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不仅数量众多,同时也是政府采购的两大主体,提高这两类单位的政府采购需求内控管理水平,对
学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量速齐增”的高速发展时代,与此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渐拉大。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成为重要的时代任务,其中,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财富的集中地,在保障就业、保障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企业而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回报社会、实现存在价值的重要条件。对于政府而言,在扶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陆续制定出台了鼓励企业
学位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种税收优惠方式,允许企业在前期对固定资产计提较多折旧以抵消企业应税所得。在整个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中,它所抵扣的企业应税所得的总值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与平均折旧法相比,却通过折现产生了时间价值,总的抵扣现值高于平均折旧法的抵扣现值,企业由此相当于获得了一笔不需要利息的贷款,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资金约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本文所研究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是我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