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和锡对BAg20CuZn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u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镉银基钎料以其优越的工艺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器电子、眼睛架及家用电器等工业领域。然而,镉是一种不可降解的有毒元素,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含镉钎料的应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世界各国已开发出多种无镉银基钎料,但所开发出的银基钎料在力学性能、加工工艺、生产成本等方面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新型环保无镉银基钎料的研究将对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以BAg20CuZn钎料为基础合金,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铟和锡,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DSC热分析、显微硬度测试试验、拉伸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不同含量的铟和锡对铸态银基钎料的显微组织、熔化特性、润湿性及钎焊对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综合影响,最终优化出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型无镉银基钎料,为无镉银基钎料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未加铟BAg20CuZn钎料及钎焊对接接头显微组织由以Cu-Zn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银基固溶体、AgZn化合物组成。加入0.5wt.%~3.0wt.%铟后的钎料及钎焊对接接头显微组织由以Cu-Zn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银基固溶体、Cu7In3化合物组成。随着铟含量的增加,钎料及钎焊对接接头显微组织中以Cu-Zn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明显减少,至含铟量为3.0wt.%的钎料及其对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以Cu-Zn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银基固溶体的分布也发生显著的变化,晶粒逐渐变小,并有新的中间相Cu7In3出现。加入铟后,钎料熔化温度区间缩短,润湿性增强,钎焊对接接头的显微硬度、抗拉强度及韧性均有提高。当铟含量为1.5wt.%时,银基固溶体呈均匀弥散分布,钎料在不锈钢板上的铺展面积增幅较大,明显改善了钎料的润湿性。钎焊对接接头的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最高,韧性较好。在铟含量为1.5wt.%的银基钎料中加入不同含量的锡,钎料及钎焊对接接头显微组织由银基固溶体、Cu10Sn3化合物、Cu-Zn化合物及少量的Cu9In化合物组成。随着锡含量的增加,Cu-Zn化合物体积分数逐渐减小,形成较多的极脆Cu10Sn3化合物,导致钎料脆性增加,加工性能变差。当锡、铟含量均为1.5wt.%时,钎料熔化温度区间进一步缩短,铺展润湿性较好,钎焊对接接头的显微硬度最低,抗拉强度最高,韧性较好。综上所述,本文优化出了综合性能良好的铟和锡含量均为1.5wt.%的银基钎料,钎料及钎焊对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银基固溶体、Cu-Zn化合物、Cu10Sn3化合物及少量Cu9In化合物组成,熔化温度区间为39.8℃,钎料铺展润湿性较好。钎焊对接接头的显微硬度为216.6HV0.2,抗拉强度为511.924MPa,韧性也较好。
其他文献
<正>为进一步服务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浙江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浙江大学于2013年2月启动筹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
课题:综合课。教材版本: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音乐》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表演《唱京戏》、初步了解京剧艺术。教材分析:1.作品分析本课选自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
为了解影响微孔曝气设备增氧效果的因素及实际使用效果,按照CJ/T 3015.2—1993《曝气器清水增氧性能测定》标准要求在1 m×1 m×6 m方形水池中对长度1m、内径57.4 mm的曝气管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过程,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感受与体验,阅读教学也是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多元解读。在语文的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急剧变化,当代大学生身处在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这迫切要求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90后
对会计确认的含义、地位、阶段、基础和标准等问题作了简单分析。会计确认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 ,对会计信息的形成有关键作用。会计确认分为初次确认、后续确认、终
网络培训经过多年来的实施,其弊端逐渐显现,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培训,发现传统培训也有可取之处,于是有学者提出混合式培训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特
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通过阐释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系统、搭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档案工作团队
自冲铆接是近年来逐步用于汽车车身结构异种金属连接的新方法。由于异种金属自冲铆接工艺对汽车轻量化推动作用显著,该工艺被逐步推广应用,其接头的强度及耐久性也受到了世界著
随着集成电路与SoC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测试验证工作在SoC研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尤其是各种具有特定功能的SoC。而当前的国内自动化领域,小型化、低成本、高集成度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