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公园发展中,很多城市陆续开展了形式种类多样的城市公园设计,倾注大量精力在城市范围内建设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在大规模的建设中暴露出了如公园形式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公园方案设计不切实际,空间设计不够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它们的产生主要是对什么是良好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以及又如何通过城市公园设计来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因此,如何客观量化地评价城市公园空间,有针对性地提高城市公园的空间品质,创造优质宜人的人居环境,十分的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从空间品质角度出发,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空间品质研究的发展过程和背景,对空间、城市空间、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空间品质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为后文的合肥市许小河公园空间品质量化提供理论基础;最后以合肥市许小河公园为例,将空间品质理论运用到许小河公园空间品质量化中,分别对许小河公园的绿化空间结构因素、空间聚集度因素、空间尺度因素、空间可达性因素以及主观心理因素这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分析,找出许小河公园空间品质上的矛盾之处,并基于此提出优化许小河公园空间品质的策略。通过测量和计算合肥市许小河公园的公园绿地率、复层结构绿化比例来分析公园的绿地空间结构。然后利用核密度值,最近邻指数等数据来量化分析空间聚集度。再分析许小河公园的空间序列,路径序列,水体空间的尺度与游人行为的关系。在可达性上通过对公交车站个数、地铁站个数、路网密度、全局整合度等数据的获取,来量化分析市民到达公园以及公园空间节点的便捷程度。最后通过对公园空间感知平均语义的分析,来量化分析公园空间品质的主观因素。其研究结果如下:(1)合肥市许小河公园设计的绿化空间结构并未达到要求,在水平结构上,公园的绿地率为72.6%,还未达到规范中80%的要求。在垂直结构上,计算出复层结构绿化比例为10.53:5.67:18.44:29,乔木比例Qb(10.53)处于C类,为不适宜比例;灌木比例Gb(5.67)处于B类,为基本适宜比例;草坪比例Cb(18.44)处于A类,为适宜比例。总体来说,合肥市许小河公园的绿化空间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2)许小河公园节点空间整体最邻近比率NNI=0.769<0.8,表明许小河公园节点空间分布处于聚集—随机分布的过渡状态,当前集聚程度不强。各节点Z检验值都小于-2.58或者大于2.58,数据的可信度99%,因此,该结果是具有说服力的。(3)公园空间节点的面积普遍大于1000 m2,节点间的路径距离普遍大于220米(人的舒适步行距离),总体来说空间尺度偏大。后期方案修改需要调整。水体空间的空间尺度适中,岸线较活泼,适合游人游玩。(4)在公园半径500m向外缓冲区域研究,许小河公园附近的公交车站只有22处,地铁站3处,路网密度2.94km/km2。主要站点分布于北部景区,南部景区严重不足,后期需加大对南部景区交通设施的建设。通过对许小河公园整合度的分析,许小河公园的空间节点设计较为合理。(5)许小河公园的历史元素的丰富度以及小品的文化特征空间感知平均语义数值为-0.7和-0.32,低于平均值,可能是基于设计者对历史元素的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其余的均是正值,符合游人的心理需要。在后面的深化设计中对许小河历史元素还需要继续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