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西部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水氮周年统筹优化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klaus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中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冬小麦-夏玉米生产过程中长期面临干旱、水氮利用效率低、追肥成本高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大田试验,研究了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利用田间实测数据对DSSAT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评估了该模型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周年施氮处理,运用DSSAT模型进行连续30个周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拟,量化不同施氮方案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提出关中西部地区适宜的氮肥周年统筹制度。将DSSAT模型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建立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灌溉优化模型,提出了关中地区不同典型年下冬小麦-夏玉米灌溉制度。研究结果如下:(1)灌水和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分析实测数据可知: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均在2次灌水(灌水量150 mm)、施氮216 kg ha-1条件下达到最高水平。在各种灌水条件下,试验年份周年总产量均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施氮比为5:5时最高,而周年施氮比4:6处理总产量与其无显著差异。(2)灌水显著了提升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总蒸散量,但在相同灌溉水平下,施氮量增加对ET无显著影响。灌水和施氮均影响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和分布。灌水量和降水量的增加会促进土壤硝态氮下移。在相同灌溉水平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大值与施氮量正相关。冬小麦-夏玉米水氮利用效率(WUE和NUE)对灌水和施氮量的响应表现为:当施氮量一定时,WUE与灌水量负相关,而NUE与其正相关。当灌水量一定时,WUE与施氮量正相关,而NUE与施氮量负相关。(3)利用实测数据对DSSAT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参数本地化后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冬小麦-夏玉米生长过程、产量和土壤水氮变化。为了确定合理的氮肥统筹方案,以1990年10月-2020年9月连续30个周年的气象数据为依据,基于确定的模型参数,采用DSSAT模型的Sequence模式模拟了冬小麦-夏玉米连续30周年轮作的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周年施氮量为360 kg ha-1,氮肥配比为4:6的施氮方案为该地区最佳氮肥施用方案。(4)在确定施氮量的基础上优化不同典型年下的冬小麦-夏玉米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冬小麦湿润年、平水年和干旱年灌水量分别为75-150 mm、150-225 mm和225 mm,湿润年主要在返青期和拔节期灌水,平水年主要在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灌水,干旱年主要在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水。夏玉米生育期最多进行2次灌溉,湿润年、平水年和干旱年的灌水量分别为0-75 mm、0-150 mm和75-150 mm,主要在拔节期和抽雄期灌溉。该灌水和氮肥周年统筹方案可为关中西部冬小麦-夏玉米可持续生产和水氮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疫情和时间限制,田间试验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氮素的残留、利用和转运等规律还不够明晰。同时仅采用了单季作物试验数据对DSSAT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参数的精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河套灌区种植结构变化明显,但因缺乏适宜的用水效率和效益综合评价指标,已往种植结构优化难以统筹考虑灌溉水和降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及区域内外作物用水效率和效益的协同,水足迹与虚拟水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难题开辟了新途径。以中国北方河套灌区为例,利用Aqua Crop模型量化了单位能量水足迹(EWF)、单位产量水足迹(PWF)和单位净效益水足迹(NBWF),基于此评价了灌区作物用水效率和效益的时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提供了全世界超过一半人口的口粮,对我国所在的亚洲地区尤为重要。同时水稻作为一种经典的单子叶模式作物,为人类研究和探索生命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因编辑技术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领域的基因工程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2012年由科学家发现的来源于古生菌免疫机制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使Cas9蛋白在g RNA的引导下在基因组DNA
学位
桑葚富含花色苷、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症、抗癌、抗氧化等生理功能。桑葚果粉一般是将新鲜桑葚干燥后粉碎制成粉,但由于桑葚果粉的吸湿性强,易造成较大损失率。本文以成熟期新鲜桑葚为原料,选择合适的冻干助剂和湿法粉碎工艺参数制备冻干桑葚果粉,并对桑葚果粉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及在面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3种冻干助剂糊精、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对桑葚果粉含水量、水
学位
学位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光热资源丰富,玉米种植面积广,研究该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以及种植区适宜性,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极为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运用逐步订正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结合Arc GIS,分析了黄土高原1961~2017年光温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计算了该地区光温生产潜力,分析了光
学位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确定适宜的灌水下限是制定棉花合理灌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以茎木质部水势(Ψstem-pd)为灌水下限的灌溉制度,可以避免传统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带来的间接误差,充分利用作物本身的节水能力来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本文以桶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对短期和交替干旱胁迫-复水的响应,以此来确定适宜的基于棉花木质部水势的灌水下限。2020年桶栽试验研究新陆中
学位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再生水灌溉成为解决农业用水不足的重要途径。再生水灌溉具有节约水资源、保证率高、作物增产等几大优点,但其中含有的大量悬浮物、有机质、盐分等物质在灌溉后进入土壤环境,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水力特性,长期灌溉后土壤导水率下降,甚至出现斥水性。本研究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积水入渗,以五种不同水质的再生水与清水灌溉亲水与斥水土壤,获取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实测数据。分别使用HYDRUS-1
学位
举办“长三角阅读马拉松”赛事是长三角地区文化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品牌化运作理论及其解释框架,从品牌定位、品牌标识、品牌管理、品牌宣传、品牌创新等方面分析该赛事的品牌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经验,以期为其他跨区域性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近年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极端干旱与高温天气频发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和干旱胁迫均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生理。同时,作物良好的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氮素供应。因此,在不同氮处理水平下探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协同干旱胁迫对作物生理生长的影响、了解作物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理调节机制,有助于在未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与水资源匮乏环境下,为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提高作物水肥高效利用效率提供坚实的理
学位
针对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及棉田土壤盐渍化等问题,于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新疆石河子市146团进行大田试验,以棉花“新陆早42号”为材料,在棉花的苗期(A)、苗期+蕾期(B)、苗期+蕾期+花铃期(C)分别设置W1(-10 k Pa)、W2(-20 k Pa)和W3(-30 k Pa)3个土壤基质势调控灌溉水平,以整个生育期土壤基质势下限-40 k Pa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对不同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