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若哈代作品的翻译风格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qiuqiu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兼剧作家。他的作品描写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在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社会现实。深受希腊悲剧和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批判色彩、宿命意识和悲剧情结,集中反映了英国从十九世纪向二十世纪过渡的时代特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其“威塞克斯”系列小说。著名翻译家张谷若先生,一生从事英国文学教学和翻译工作,在其青年时期就开始研究、翻译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他所译的《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准确地把握了作者的思想,全面地展现了原作的风格,细致地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手法,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被称为“译作的楷模”。因此他也被誉为“哈代的东方知音”.第一章简介部分简要叙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拟解决的问题以及预期得出的结论。第二章简要回顾了哈代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以及众多翻译名家对张谷若先生的作品与翻译艺术的研究。第三章介绍了张谷若先生的生平,主要翻译著作和翻译思想。虽然张谷若很少系统的阐述他的翻译思想,但是他对翻译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他的翻译思想主要包括:1)“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的翻译原则;2)文学翻译“为科学亦为艺术,为艺术亦为科学”;为后文对其翻译的哈代作品风格分析做准备。第四章从哈代的文学风格以及张谷若翻译其作品的背景出发,并从两方面分析了张选择哈代作品的原因,即: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和张自身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第五章对张谷若翻译的三部哈代作品,即:《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张先生的方言对译、粗俗语的翻译再现了原文乡土色彩,同时,四字格和叠字的运用地道的翻译出原文的的风格和思想。另外,他对原文情景交融,隐含意义整体情感的把握成功的再现了原文的意境。而且,他的翻译技巧也充分体现出地道的翻译思想。第六章总结探讨对张谷若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进行研究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正>2009年11月以来,我们应用新方法分离输液器及针头,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被针头刺伤的概率,减少了职业危害。现报告如下。方法:在为患者拔针后,将输液器针头回刺入输液瓶口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就业模式逐渐被改变,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非标准化的特点,出现了多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其中一些新型用工形式在工作时间和
药家鑫一案从发生至今,已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这起案件也受到了社会的足够重视,其实案件本身并不复杂,法院在判决中也没有出现什么纰漏,案件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主要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2011年末达到10578万辆,较2010年末增长16.4%。使得以汽车存量市场为目标的机动车辆保险市场具有很大
本文旨在探讨英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土地流转状况。日益频繁的土地流转对英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促进了英国社会的转型。文章结构如下:序言部分介绍了
农村营销渠道的经营与管理能力是电信运营商的重要竞争能力之一。渠道网点能否合理布局和有效经营直接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农村市场经营的成败。电信运营商在经历高速发展后,用
<正>风格独特、先锋意味盎然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入选教材,可谓对长久以来现实主义小说独领风骚的中学语文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有力的反拨。自然,新的实践需要新的思维,尤其是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是执行当事人及第三人在强制执行过程中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取救济的一项法律制度。本文先从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一般理论出发,研究了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以
此研究旨在探讨自然拼读教学法对学龄前儿童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此研究的原因有三个:一、当今社会英语盛行,中国儿童越来越早地开始学习英语,因此对学龄前儿童
<正>本文是王荣生教授主持的课题——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研究报告的一部分,下面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基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王荣生、倪文尖主编的国家课程标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