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堕胎中的道德权利冲突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72559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堕胎是实践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堕胎问题本身体现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困境。在实践中,应如何解决这一困境,是本文要论述的核心问题。
   除了导论和结论外,论文一共分为四章。
   导论主要交代了堕胎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章简要论述了堕胎的概念以及关于堕胎的争论。堕胎的道德性问题依赖于一种普遍主义的实践推理。康德的普遍法则为普遍的堕胎准则提供了很好的解释。然而,不管其解释如何,脱离了胎儿是否是人、是否具有道德地位的讨论,普遍法则不能有效地检验堕胎的道德性。因此,关于胎儿是否是人这一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第二章论述的“人”的概念,以及胎儿的道德地位。“人”的概念不应该完全脱离人的物种特征,同时,我们关于人的概念应深深地依赖于我们自身作为主体的概念。尽管道德人格的前提条件是自由和归责,但人自怀孕开始就拥有一定的道德考量。因此,胎儿具有道德地位,拥有道德权利。但在道德共同体中,胎儿并不具有绝对的不可侵犯性。这意味着,胎儿所拥有的生命权并不是无条件性的。当母亲与胎儿的权利发生冲突时,母亲的权利具有一种道德上的优先性,母亲撤回对胎儿的生命援助是允许的。
   第三章论述了道德权利冲突概念、原因及解决方式。权利在其普遍化过程中未能形成普遍有效的权利排序,也就意味着权利不能被认为是提供了一个无条什的保证,权利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权利并不是绝对的,这意味着尽管权利具有普遍适用性,但权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被推翻的。
   第四章论述了双重影响原则的含义及其应用。双重影响原则是一个情境权衡的原则。这一原则本身是在宗教背景下产生的。近年来,对于这一原则的讨论逐渐转向了义务论的方向。义务论的约束并不必然是绝对的。双重影响原则作为一个次要原则,主张意图伤害在道德上是不允许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主义的不足。意向是双重影响原则的道德基础,布拉特曼对于意向的解释被认为使意图的概念走向客观。将双重影响原则应用于堕胎问题,我们认为,双重影响原则是基本可行的。它的优点在于:在坚持反对直接意图杀害无辜生命的前提下,允许行为者在某些悲剧性的道德困境中,采取行动以达成正面的效应,甚至允许间接的、非意图地导致胎儿(或某些无辜者)的死亡。这个原则是在道德两难处境中的积极尝试。
   结论主要阐述了义务论和后果论在堕胎问题上的分歧以及在实践中应用双重影响原则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艺术家,他的现成品游走于绘画与雕塑、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将西方艺术引向艺术之外,彻底摒弃了架上艺术的传统观念,为视觉艺术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目前我国国内对杜尚的研究只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杜尚的艺术与思想关注得不够;国外关于杜尚的学术研究具有点面结合、深度广度兼具的特征,但在对杜尚艺术风格的整体把
学位
本文是对雅克·拉康主体与他者关系的问题性研究,目标是全面诠释雅克·拉康关于主体及其他者思想,从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对其整个哲学思想进行评析。以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作为出发点,本文审视了雅克·拉康哲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本文应该是对雅克·拉康思想的整体性诠释。  导言部分主要是考察时代的重要哲学问题——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要研究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就必须对哲学史上主体与他者思想进
在“文化转向”运动中,雷蒙德·威廉斯是一个真正具有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斯的出身、阶级背景以及知识结构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使他很早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是,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观点都有明确的看法和理论表达,并反映在他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中,他本人明确将自己的思想定位为“文化唯物主义”。  雷蒙德·威廉斯从总体的路径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重新思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2000年,美国杜克大学比较文学教授迈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和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安东尼奥·奈格里(Antonio Negri)合著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Empire)(以下简称《帝国》)一书正式出版。该书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政治秩序及其应对方案,它的核心观点是:当今的资本主义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主义,而是进入了一种新的政治秩序——帝国。
事实判断和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问题,反复出现在当代的道德论争中:就我国的价值理论研究而言,这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休谟在其著作《人性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对那个著名段落的标准解释是:休谟主张一系列的非道德前提不可能蕴涵一个道德的结论。黑尔甚至称之为“休谟法则”。但是,休谟在那个段落中要表达的原意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黑尔的这种阐释意义何在呢?麦金太尔认为,休谟并不是主张“是”和“应当”之间
学位
“乐教”这一教育形式,起源于远古时代“事神之道”的“礼乐之具”。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有“典乐”在氏族内部对“胄子”进行音乐教育,并经常重复性地举行以降神、事神为目的的祭祀乐舞活动。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氏族奴隶主阶层已经设置了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机构。但夏商两代之“乐教”仍然在相当浓厚的“尊神”氛围之下进行着,在根本上还未能自觉地、有意识地利用“乐教”来进行政治、道德、审美等方面的教育
学位
时尚产生于传统与求变之间的差异和张力。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传统的社会功能一般是遏制个体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的超范围欲求,这一遏制不论是软性的还是硬性的,其约束力都明显与人类欲求的无限性相悖,造成二者之间的差异。时尚作为人类欲求的一个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旧事物的否定,这就导致了时尚文化中必然蕴含反叛性的因素。以往从文化方面对时尚的研究基本上持消极的态度,大部分集中在对其媚俗文化的批判上,或者把它归
学位
关于“个人应该为其自身行为的后果负责”这个命题,在许多社会科学的论述中,俨然是一项视为当然的伦理假设。但在现今的金融实务运作中,却经常违反这个信念,本文主要阐述这类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未来该有的因应之道。  本论文除了前言与结论外,共分为五章。  前言部分概述金融活动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金融乱象的来由。  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和历史两条线索,说明在主流的自由经济的理论中,自始就回避对于”权力”面
学位
佛陀跋陀罗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天竺名僧,曾游学罽宾,后半生弘法于汉地的长安、庐山、江陵和建康等地。他在教授禅修和译经等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论文在广泛收集、认真整理和仔细辨析佛教典籍及相关史料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已有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佛陀跋陀罗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共有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对佛陀跋陀罗的生平进行考辨,包括对佛陀跋陀罗
学位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西方文明对伊斯兰教传统社会产生冲击前,什叶派伊斯兰教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演变和特征。其中主要探讨什叶派主流——十二伊玛目派的相关思想,包括伊玛目宗教政治领袖地位的确立和继承问题,什叶派宗教学者代理隐遁伊玛目职能的思想,什叶派对于世俗统治者的基本认知和立场。目的是阐述什叶派伊斯兰教传统政治思想对当代霍梅尼政治思想的影响,并论证什叶派与世俗政治的相互关系模式。  在将近千年的时间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