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三氧化钼的控制合成与吸附性能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086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目前吸附剂吸附有机染料的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的问题,现采用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并易于工业化的机械化学法合成三氧化钼,并通过进行湿磨处理和改变晶体结构两种方式探索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到具有高性能的吸附剂。本文首先通过机械化学法合成了微纳米正交三氧化钼,系统研究了湿磨处理时间对其物相、形貌、比表面积、Zeta电位及吸附性能的影响。其次通过机械化学法合成h-Mo O3纳米棒和含有两种晶型(α-Mo O3和h-Mo O3)的三氧化钼。基于球磨过程中的XRD分析和前驱体同步热分析结果讨论了三氧化钼机械化学法制备的形成机理。最后系统考察了双晶型三氧化钼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包括反应时间、初始浓度、p H值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钼酸铵和草酸的机械化学法反应和随后的煅烧,可以控制制备出正交型三氧化钼、六方型三氧化钼和含正交和六方两种晶型的三氧化钼。当原料的配比为化学计量比时,产物为六方型三氧化钼;当钼酸铵过量时,过量的钼酸铵最终生成α-Mo O3,从而形成含两种晶型(α-Mo O3和h-Mo O3)的三氧化钼;而正交三氧化钼通过球磨形成的六方型三氧化钼进行相转变得到的。将本法制备的正交型三氧化钼湿磨处理2 h,其吸附罗丹明B的平衡吸附容量为473.02 mg/g,优于未进行湿磨处理样品(303.49 mg/g)。双晶型三氧化钼对罗丹明B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平衡吸附容量可达740.71 mg/g,与理论最大吸附容量751.88 mg/g十分接近,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αh-Mo O3可以在p H值为4~8这个较大的范围内保持着优异的吸附性能,当温度为313K时平衡吸附容量远高于303K和323K,该吸附过程为吸热、熵增的自发反应,属于吸附剂表面负电荷与染料中阳离子相互作用的化学吸附。总之,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化学反应合成微纳米三氧化钼的新方法,该法可以控制三氧化钼的晶体结构,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生产。并发现了双晶型三氧化钼对罗丹明B超强的吸附性能,及其在有机染料废水处理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因综合了其三种单体的优良性能,且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尺寸稳定性及较低的生产成本,被作为一大常用工程塑料而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ABS材料已愈发不能满足实际需求,ABS改性材料应运而生。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导热性能的一维固体材料,一经发现便成为材料改性研究中的理想填充料。故CNTs/ABS材料制备出的产品将能
工业原料硅氧化物(Si Ox,O
本文主要以CNTs/2024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热力学角度分析碳纳米管包覆TiO2前后浸入熔体的过程以及不同参数的碳管浸入熔体的规律,接着对1.0 wt.%CNTs@TiO2/2024复合材料进行T6热处理以研究不同参数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研究其在不同状态下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本文所用的包覆TiO2的工艺是成功的。经过包覆处理后,陶瓷颗粒TiO2基本覆盖住碳管表
纳米注塑成型技术,聚合物/金属复合注塑成型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以其成型工艺的高效性与可靠性、成型品质的高档化与个性化,以及成型范围的宽泛化,已初步被应用于微纳米制造、光电科技、3C电子通讯产品、汽车工业等诸多高技术集成的微、宏观加工领域。纳米注塑中,首先需要对金属基材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具有蜂窝特征的纳米级凹坑结构,进而通过注塑工艺将聚合物材料以接枝链形态填充其微结构凹坑,形成物理锚栓而固化钉扎
迈入21世纪以来,复合材料因其在刚度,比强度,模量等各方面披露出的性能优势于传统材料,使其应用日趋广泛。其中,基于环氧树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良好的刚性,高的比强度,优异的比模量而备受关注,且在太空、交通、飞机、机械、能源、军事、医学以及体育运动等各领域之中应用广泛。但碳纤维材料因受到其本身表面光滑,惰性大,树脂润湿性差等特点,导致与环氧树脂成型后的复合材料,有着耐冲击性差,脆性大等劣势。在一定
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最具侵略性的原发性脑肿瘤,长久以来,人们为了开发出能够跨越血脑屏障(BBB)的纳米药物载体系统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牛血清蛋白-银纳米团簇(BSA-AgNcs)纳米载体,基于与紫杉醇(PTX)的静电相互作用,将它们进一步配制成球形BSA-AgNc-紫杉醇纳米颗粒(AgNc-PTX-NPs)。BSA-AgNc-NPs体系无论是在体外模型
基于磁流变液响应迅速、变化可逆、易于控制等优点设计的微小型磁流变执行器,尺寸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以实现对微小型旋转机械的无极调速,在航空航天、汽车制动、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它在工作时会有热量的产生影响磁流变液流变学性能,致使转速不能被精确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热环境下更精确的转矩计算模型,本研究基于微小型涡轮发动机上使用的磁流变执行器展开转矩计算模型探索,具体研究内容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u激活碱土正硅酸盐系列荧光粉。通过碱土阳离子种类、配比及温度对基质晶体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发光性能调控。系统性研究了基体固溶对物相组成、Eu离子价态、Eu2+取代格位及光谱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固溶对发光效率和热稳定性作用机制。构建组分-结构-发光性能的关联,为实现发光性能定性乃至定量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1)制备了不同煅烧温度下的三元体系(Mg1-x-yBaxSry
聚碳酸酯(PC)被应用在齿轮、蜗轮、轴套等耐磨零件时,常需要进行耐磨处理。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一种高长径比、高比表面积的纳米材料,在其轴向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且常作为纳米增强填料与其它基体材料共混,能有效改善基体材料的多项性能。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取向碳纳米管/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性能,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其作用机理,这是宏观实验往往难以做到的。为了探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果蔬,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消费。番茄中高于90%的含水量使其不耐贮藏,因而除鲜食外,大量番茄用来加工成番茄酱和番茄汁类。但是因皮籽中的高纤维含量,番茄汁类饮料易发生分层沉降的不稳定现象,为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滤除皮渣,这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并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作为一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