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显像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j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13N-NH3·H2OPET/CT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目的:
  探讨13N-NH3·H2OPET/CT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 CMVD)中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价值,做到早期诊断、全面评估、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阴性,行13N-NH3·H2OPET/CT显像的70例初诊患者,比较非CMVD组和CMVD组的临床一般特征和影像学指标,多因素危险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
  (1)根据影像结果CFR<2.5将70例患者分为非CMVD组(17例)和CMVD组(53例)。CMVD组中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非CMVD组(分别为58.8%、20.8%,P<0.05)、CMVD组中钙化积分(11-400)的比例明显高于非CMVD组(分别为29.4%、5.7%,P<0.05)。
  (2)CMVD组StressMBF、CFR明显低于非CMVD组,CACS明显高于非CM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estM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ΔHR(负荷时最大心率与静息时心率之差)、静息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药物负荷时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性别是RestMBF的主要影响因素,女性比男性的RestMBF值平均增加0.328ml/(min·gm)。性别和糖尿病是StressMBF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男性相比,女性的StressMBF平均增加1.287ml/(min·gm);糖尿病患者的StressMBF比非糖尿病患者平均减少0.636ml/(min·gm)。钙化积分、高血压是CFR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钙化积分每增加1个单位,CFR值平均下降0.004,高血压患者比非高血压患者的CFR值平均下降0.654。高血压,家族史和钙化积分是CFR分组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血压患者患CMVD的风险是非高血压患者的7.323倍;有家族史患者患CMVD的风险是无家族史的5.108倍;钙化积分每增加1个单位,CMVD的风险增加1.012倍。
  结论:
  13N-NH3·H2OPET/CT绝对定量MBF和CFR值较半定量指标能很好地诊断CMVD。女性比男性RestMBF、StressMBF高;糖尿病是影响StressMBF的主要因素;高血压、家族史、钙化积分是影响CFR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人群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13N-NH3·H2OPET/CT绝对定量测量的StressMBF和CFR对70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人群预后的判断价值,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早干预,指导个体化治疗。
  方法:
  对70例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电话或患者复查的方式进行预后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一般资料、治疗方案及是否出院后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再次出现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急性心肌梗死、住院、PCI支架术、冠心病死亡)。随访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1日,随访时间为180~1095天(6~36个月)。临床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研究终点为临床疾病确诊日期到随访截止日期;临床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研究终点为临床疾病确诊日期到疾病再次发生、进展、死亡日期。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和指标,利用ROC曲线寻找最佳临界值。
  结果:
  (1)20例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非阻塞性冠状动脉患者中有10例StressMBF<2.4ml/(min·gm),14例患者CFR<2.5,根据CACS值,13例为低分组(0~10),7例为中分组(11~400);20例患者中1例因血管狭窄行PCI支架术、2例因胸痛再次住院治疗、1例出现放射性肩部疼痛、1例出现胸闷症状,其余15例全部不间断出现胸痛症状,本研究以出院后第一次出现上述症状的时间为随访截止时间。
  (2)StressMBF<2.4ml/(min·gm)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StressMBF≥2.4ml/(min·g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5.593,P<0.05)、CFR<2.5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CFR≥2.5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27.404,P<0.001),而钙化积分0~10组与钙化积分11~400组两组间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3.690,均P>0.05),表明StressMBF<2.4ml/(min·gm)和CFR<2.5均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3)由Cox回归模型结果可知,性别(男、女)、年龄(<55岁、≥55岁)、BMI(<25kg/m2、≥25kg/m2)、有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饮酒、家族史不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糖尿病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是无糖尿病患者的0.326倍。
  (4)ROC曲线分析显示:StressMBF取2.535,预测预后的灵敏度为78%,特异性为65%,曲线下面积(AUC)为0.782;CFR取2.595,预测预后的灵敏度为94%,特异性为80%,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
  结论:
  1、StressMBF<2.4ml/(min·gm)和CFR<2.5是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人群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2、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人群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比无糖尿病患者高,糖尿病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3、通过寻找StressMBF、CFR值最佳界值,可以认为13N-NH3·H2OPET/CT显像测定的StressMBF、CFR值可以判断预后,而且准确性较高。
  第三部分:基于SCI的PET/CT心血管方面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利用多种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所研究学科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该学科发展趋势、现状和规律的学科。目前在影像学相关的公共卫生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经过文献检索,尚未发现关于20年来PET/CT心血管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因此本部分研究运用文献计量与信息可视化方法,重点分析1998-2017年全球PET/CT心血管领域的文献,梳理和掌握发展趋势及相关热点问题,为前两部分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方法:
  (1)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科学计量学方法,重点对20年间全球PET/CT心血管领域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进而对该领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描述和概括。
  (2)运用“共现”分析法,将反映PET/CT心血管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主题词进行合并分析,确定PET/CT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结果:
  (1)PET/CT相关论文的研究学科分析:
  1998-2017年期间,PET/CT研究论文在Radiology,NuclearMedicine&MedicalImaging学科中发文量最高(n=8555),占总论文数的50.63%;其次是Oncology学科(n=3358),占总论文数的19.87%;发文量排名第5位的学科是CardiovascularSystem&Cardiology。该学科在2006年之前发文量在0-9篇,虽然从2007年开始到2017年间,发文量稳步增长,但与前四位相比,增幅不显著,20年间发文总量567篇。
  (2)PET/CT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1998-2017年期间,在CardiovascularSystem&Cardiology学科研究领域中,我们发现关键词“PET/CT”为研究最关注的热点词,呈红色,其次是“PET”和“F-18-FDG”。除了这些最关注的的热点词外,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炎症(Inflammation)、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等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相比于这些关键词,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指标如冠脉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verse)、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相对关注较少。
  结论:
  近20年来,全球各个国家及学者们对PET/CT在心血管领域研究的关注度逐年上升,但与排名靠前的学科相比,每年的发文量相对较少,今后还有研究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指标如冠脉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verse)、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相对关注较少,这为我们前两部分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第一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大尺度脑网络功能连接改变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DR患者伴有认知能力下降风险增加。先前研究表明DR患者伴有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异常改变。然而,关于DR患者的大尺度脑网络(resting state networks,RSNs)的功能连接改变尚不清楚。(1)本研究拟采用独立成分分析(
第一部分:铁代谢状态与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铁代谢状态与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室临床标本库中患有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血清标本和主动脉中层组织(AD组);选取患有高血压而经全主动脉CTA检测排除了主动脉疾病,且无主动脉疾病家族史患者(control组)的血清标本,选取脑死亡器官捐献者正常主动脉中
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组以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类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终末阶段。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衰常见的并发症,占心衰患者死因的50%?60%。自主神经活性的异常,即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和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是心衰发展过程中导致心室结构重构和电重构的重要因素。而心室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基质。Marshall韧带(ligament of M
学位
背景及目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逐渐发展为波及全球的第一大慢性肝病,由于其发病原因涉及全身性的血脂异常、炎症、氧化应激等复杂的调控机制,NAFLD往往伴随代谢综合症的形式出现。NAFLD可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硬化、肝癌,并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脏重构等严重心血管疾病。然而,目前无特异
背景:  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和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1]。尽管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急性心梗发病初始,能迅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并使用最合理的药物方案进行治疗,但心梗后心脏重构事件仍普遍存在。最初,这种现象是由大面积心肌坏死后室壁应力增加引起的,梗死面积通常是不良重构的重要决定因素[2]。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梗死后组织修复过程中有
学位
第一部分脂肪干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颈部肿瘤尤其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仍对临床医生具有很大挑战,甲状旁腺的血管损伤甚至意外切除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临床上常采用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技术作为补救手段。为了提高甲状旁腺移植的效率,本文改良了甲状旁腺组织移植技术,通过合并脂肪衍生细胞,包括基质血管部分细胞(SVF)和脂肪干细胞(ADSC),探索脂肪衍生
学位
第一部分通过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筛选与膀胱癌进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目的:采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膀胱癌患者基因表达谱与临床病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鉴定与膀胱癌临床特征相关的基因。  方法:从NCBIGeneExpressionOmnibus(GEO)公共数据库筛选膀胱癌表达谱芯片,同时获取了TCGA数据库膀胱癌组织(TCGA BLCA)RNA二代测序结果。采用R包limma筛选差
学位
第一部分急性胰腺炎病人体脂定量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目前有关急性胰腺炎体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腹围、皮下脂肪量和内脏脂肪量,而细化内脏脂肪量为多解剖间隙脂肪量的系统研究尚无。探讨CT定量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多个腹部解剖间隙体脂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本课题收集2017年9月20日至2019年6月30日我院诊治的急性胰腺炎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
目的:  ⑴通过建立前瞻性随访队列,采用增长混合模型,探索护生实习前一周、实习后一个月、四个月、七个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变化轨迹,拟合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发展轨迹的类型和特征;  ⑵分析一般人口学因素、护理专业相关变量、实习护生工作需求-资源模型的相关变量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发展轨迹的预测作用,为进一步提供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纵向研究设计,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