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生计多样化与土地利用——以三峡库区典型村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INGFNE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驱动力,长期受到热烈关注。在制度规范下,人们对经济机会的响应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生计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农户作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农村经济行为最基本的决策主体。从农户生计视角出发的土地利用研究,可以深入细致地分析人文行为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有利于微观层次土地利用情景的模拟与分析,为探索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综合研究范式提供参考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生计发生剧烈变化,逐步实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生计多样化。农户生计方式的转变带来土地用途及土地投入两个方面的变化。但是,生计类型不同的农户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哪些差异?非农化程度不同的农户在土地利用方式上有哪些不同?哪种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更具有可持续性?这些问题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中上游,其生态环境状况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生态区位作用极其重要。同时,囿于其固有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三峡库区又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极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库区生态安全。目前,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研究多停留于相对宏观的层面,提出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措施没有与农户生计联系起来,很难实施。从农户生计视角出发揭示三峡库区的土地利用规律,有利于提出行之有效的土地管理措施。本文以三峡库区涪陵区的三个典型村为例,采用分层抽样、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农户与地块调查,根据生计特点将农户分成纯农型、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与非农型。在农户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工具,定量地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策略/多样化、地块层面的土地利用以及生计多样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进而针对改善农户生计与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农户生计多样化随着农户类型分化而分异。①生计活动选择。纯农型选择传统农业生计方式(种粮、种榨菜、养牲畜等);农为主型以农业活动为主,适当引入了家庭小副业、短期打工等非农活动;非农为主型以外地打工、经商等非农活动及组合为主,主要安排老人、妇女等家庭辅助劳动力从事农业劳动;非农型劳动力全部从事非农活动,完全不依赖传统农业。②生计活动的种类。在户均农业活动种类数量上,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型,其中,农为主型农业活动种类最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户均非农活动种类上,种类数量为非农为主型>农为主型>非农型>纯农型,但非农型从事高门槛非农活动的户数比例最高,其次为非农为主型,再次为农为主型。③生计活动的收入。非农活动的收入高于农业活动,而高门槛非农活动的收入又高于低门槛非农活动收入。因此,随着非农程度的升高,农户家庭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仅非农型不符合这个趋势)。非农型家庭虽然在非农收入上高于其他三种类型农户,但由于较多的老人较早地退出生产领域,没有农业收入作补充,非农型户均收入低于非农为主型,面对更大的生计风险。④生计多样化。从降低生计风险、改善生计水平两个角度出发,将生计多样化定义为生计活动种类数量及生计活动收益的综合。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户生计多样化水平:非农为主型>非农型>农为主型>纯农型,其中,农业多样水平为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型,非农多样化水平为非农型>非农为主型>农为主型>纯农型。   (2)不同类型农户拥有土地及土地流转的情况不同。①农户拥有土地情况。从纯农型到非农型,随着农户生计对农业的依赖程度的减少,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农为主型家庭经营地块相对集中、成片;非农型地块分布最零碎。②农户土地流转情况。非农型农户不从事农业活动,土地全部租出,不租入土地;其他三种类型农户既租入土地也租出土地,且租入土地面积普遍大于租出土地面积;农为主型农户租入土地面积与流入土地的净面积(租入土地面积一租出土地面积)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农户。   (3)农户对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有差异。①对地块尺度土地利用类型的选择。农户对地块土地类型的选择与灌溉条件、地块距家的距离、坡度及地块大小等相关。各类型农户则根据各自投入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及资金能力,在不同的灌溉条件、耕作半径及面积大小的地块安排差异化的作物种植结构。②农户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多安排2季或3季作物种植,土地利用类型相对集约;纯农型因年龄结构老龄化,劳动力供应不足,多选择种植1季作物或将土地出租、退耕或撂荒,土地利用相对粗放;非农型不投入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耕地全部出租、退耕或撂荒。   (4)土地投入的农户类型差异。①土地集约度。土地集约度体现的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非土地投入数量,非农为主型>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型,其中,各农户类型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单位土地投入,与土地集约度有着基本相似的规律。在4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中,纯农型年龄结构老龄化,单位土地劳动力投入少,农业机械等省工性投入少,肥料多选择农家肥及磷肥、碳铵等传统肥料;非农为主型单位土地劳动力投入大,劳动力结构趋于老龄化与妇女化,肥料施用首选价格高、省劳动力的复合肥;农为主型单位土地劳动力投入数量与质量都最高,农业机械投资量最大,农家肥施用量亦大,各种化肥配合施用,用量适中;非农型无土地投入。②合理土地投入的评判。农为主型的土地投入最合理,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均为最大,土地产出/投入值也最大,不仅有相对最好的土地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5)通过“生计多样化—土地利用”框架分析认为,农户通过响应经济机会,对生计策略进行选择并组合,进而实现生计多样化;不同类型农户根据各自生计多样化策略进行劳动力与资金投放安排,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分化。对框架的认识表明,农户农业生计的多样化水平越高,土地利用越集约;非农生计多样化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6)在保证生计多样化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可能是构建可持续生计的核心,同时也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一方面,强化农户的非农活动,通过增加非农收入能保证农户家庭收入(尤其是现金)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劳动力向非农的进一步转移,有利于减轻土地的人口压力,有助于生态保护与恢复。同时,非农为主型的土地利用虽然展示着我国农村的未来,但其土地利用行为却表现出非持续性特征;相反,农为主型中农业大户的土地利用在土地经济效益及土地肥力的投入管理上均是可持续的。因此,在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充分转移的前提下,实现土地向农业大户的流转,将是实现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可行途径。
其他文献
传统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以高考为目的,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向学生传递考试所需的知识,强调单向式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我国伟大教育
高一阶段是学生对高中生活的适应、好习惯的养成及兴趣的培养的开始。课改研究者有的致力于教法的变革,有的致力于教材的筛选,有的强调听力的功能,有的注重口语的操练。但笔
档案袋“三元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一种十分新颖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模式由三元评价要素构成,即形成要素、诊断要素和总结要素,注重对有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评价过程以
一、元认知策略的内涵元认知,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对自身和他人的相关认知活动以及在认知过程中影响认知的因素的认识。元认知策略是由元认知理论发展而来的,在具
一、创设英语语言环境的意义(一)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英语语言环境,有利于教材内容语境化,进而促进和推动教材、教法的改革,创造性地使用英
自辅导员制度实施以来,辅导员在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高校部分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辅导员作为高校中特殊的
如何能够长时间的记住单词、短语,逐渐化解高考压力,提高英语分数,提高升学率,时代呼唤创新型特色教学。现实高中英语课程设置单调,教学模式古板,缺乏灵活性。顺应改革潮流,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则对语言起着基础与制约作用。在高中英语学习中,学生必然会触及到英美国家的文化,它是英语语言的立足根本。高中英语教
在英语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在课前检索资料,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建构英语知
在新课程标准中,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动态的,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交融情感与撞击思想。情感汇集必然会产生“意外”,或称之为偶发事件,控制不力会影响有效教学。因此,高中英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