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培育世界一流港口是交通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对我国水运和港口发展提出新要求,指出要支持山东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进青岛董家口港区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等工程的发展;此外,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中,提出要打造“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青岛港转型升级,这会极大的促进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本文提出以青岛港未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门户,培育世界一流港口是交通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对我国水运和港口发展提出新要求,指出要支持山东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进青岛董家口港区集装箱码头、原油码头等工程的发展;此外,交通运输部发布的《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中,提出要打造“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青岛港转型升级,这会极大的促进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本文提出以青岛港未考虑转型升级的原有的货物吞吐量和港口规划升级后增加的货物吞吐量为基础,对青岛港未来五年的货物吞吐量进行合理预测,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对青岛港建设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进行分析,并结合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归纳出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及第三产业产值。通过系统聚类法和Pearson系数法,筛选出青岛港货物吞吐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五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合理预测,为未考虑转型升级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预测作铺垫。其次,对未考虑转型升级的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进行预测。根据青岛港历年相关数据,分别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并运用Shapley值对两种模型进行权重组合,最大程度的结合两种模型的优点,并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表明Shapley值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单一预测模型。最后,对青岛港转型升级后增加的货物吞吐量进行预测。在2022年青岛港要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选取青岛港周边港口为间接腹地的港口。利用熵权TOPSIS法和引力模型,计算青岛港转型升级后对周边港口的吸引力;结合周边港口的历年货物吞吐量,运用ARIMA模型预测各港口未来的货物吞吐量;并结合周边港口所在的圈层权重,则可以得出青岛港转型升级后吸引到的货物吞吐量。将转型升级前的货物吞吐量预测值与转型升级后增加的货物吞吐量值相加,就可以得出转型升级后青岛港货物吞吐量未来五年的预测值。根据青岛市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2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为6.58亿吨,本文预测转型升级前货物吞吐量为6.41亿吨,将青岛港转型升级考虑在内的预测值为6.47亿吨,预测误差由1.04%降低到0.20%。预测结果表明:将青岛港转型升级后增加的货物吞吐量考虑在内是有效的,这对青岛港未来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突破口。基于当前对学生高阶思维培养重视不够、方法不足及针对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小学立足课堂教学改进,依托课题研究,持续进行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实践探索。首先是厘清理念,明晰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核心要求;其次是优化内容,明确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多维路径;最后是夯实策略,把握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关键要素。
提升供应链效率是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亦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借助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试点政策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供应链效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效率、优化内部控制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供应链效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国有企业、供应链关
<正>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字火炬手”踏浪而来点燃主火炬塔,预示着我们正阔步迈向崭新的未来时空,也引起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精神的丰盈并非都是“双向奔赴”。对工具理性的过度崇拜,对效率优先的过度强调,会让我们对世界的丰富体验变得越来越单薄。所以,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学校亟须克服近代以来的学问“科学化”和教育功利化倾向,在高举科学素养大旗的同时大力弘扬“不计利
对科研价值认识不够、热衷于单打独斗、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科研成果泡沫化、科研管理缺少规范是当前中小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小学科研的目的与任务、育人过程的复杂性和行动研究的实践导向,要求转变中小学科研范式,走向“有组织科研”。“有组织科研”具有组织性、合作性、实效性和规范性的基本特征。促进中小学走向“有组织科研”,需要加强对学校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需要组织科研选题、着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坚持“锐意实验”的历史传承和“卓越生长”的时代追求的教科研理念引领下,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和科研创新实践。学校通过搭建特色多元的教科研平台、完善系统均衡的教科研绩效奖励机制、创立高效智慧的思维方法系统等途径,基本建立起学校推动、科研引导、教师行动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教科研系统。未来学校将深度践行“人人名师”理念,致力于培养“融合学习者”,持续完善新教师培训课程,以达成互融共生、
<正>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师的“主业”,教师的业绩取决于其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教师把课上好了,把教学工作做好了,把学生教好了,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职责,实际上就是一位好老师了。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提倡教师做研究?那是因为做研究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内在要求或内在组成部分。有些教师把做研究看作教学之外的事情,以为做研究就是写写文章或是发表论文,甚至认为做研究挤占时间、影响教学,从而将两者对立起来。那么
教育科研具有鲜明的知识属性,知识管理视域下的县域教育科研管理本质上是知识管理。结合知识管理理论的主要理念和科研工作实际,提出县域教育科研管理的创新路径。一是优化“承上启下”式管理,形成县域教育科研共同体;二是通过“群众科研”调动教师个体进行知识创造;三是以项目、课题为牵引,激发任务型研究团组的知识创造;四是回归知识本质,优化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
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小学在教科研工作的创新实践中,通过务实、真实、扎实的管理路径,调动了教师开展“真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育科研成为助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支撑。首先是通过构建“双驱动”模式、强化教研组职能、组建“研究共同体”等方式,不断优化组织形式,确保教科研工作“点面兼顾”;其次是通过制定专项管理制度、倾斜式激励机制及教师分层培养方案,为教科研工作提供制度和人才保障;最后是通过在课题
面对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求,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倡导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但学校教科研存在着积极分子集中、骨干群体错位、指导成效不足等现象。为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与学校科研实效性,学校大力加强校本科研,先后开展教师学术成果、主题学术论文、微研究项目征集与评审,形成科研活动的阶梯,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同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探索研究型教研的实践路径,科研与教研同步推进,引领教师将研究与实践融为一体,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