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基锂硫电池媒介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的电池体系之一。然而,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多硫化锂的穿梭行为及其缓慢的转化动力学。在正极中引入能够调控硫物种物理或化学行为的媒介材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钼基材料在加氢脱硫和电化学氧还原等反应中都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在提升锂硫电池正极反应动力学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不同钼基媒介材料,通过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探究所制备的媒介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作用机制。构建MoN@石墨烯(MoN@G)媒介材料,研究其作为正极表面修饰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MoN@G能够降低正极的电荷转移电阻,加快正极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电池在2 C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606 m Ah g-1的放电容量。同时,MoN@G能够有效吸附多硫化物,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电池在1000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平均容量衰减率仅为0.029%。此外,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MoN@G对Li2S分解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揭示,Li2S在MoN表面的分解能垒仅为0.22 e V,显著低于在石墨烯表面的分解能垒(1.88 e V)。MoN促进Li2S分解的机制是:1)MoN能够共价结合Li2S,降低Li2S中S原子的电荷密度,从而削弱S与Li的结合(S–Li键键长从2.1(?)增加至2.4(?));2)Li2S分解产生的锂离子能够在MoN表面快速迁移,有利于分解反应持续进行。采用溶剂热结合高温氮化的方法制备Mo5N6@石墨烯(MNNP@G)媒介材料,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发现,MNNP@G中的Mo5N6纳米粒子均匀地负载在石墨烯上。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o5N6能够有效地催化多硫化锂的转化反应。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揭示,Mo5N6对锂硫电池正极放电过程具有本征促进作用。结合Li2S沉积实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电子显微技术对Li2S在MNNP@G表面上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进行系统地研究,结果显示,MNNP@G能够引导Li2S三维沉积,从而有效降低电极极化,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电池在2 C的电流密度下仍表现出954 m Ah g-1的高放电容量,并能够稳定循环1000次。设计并构筑B掺杂MoS2@碳纳米管(B-MoS2@CNT)媒介材料。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MoS2和B-MoS2的表面电子结构。结果显示,MoS2表面的未占据轨道平行于基平面,不能与表面吸附物种的占据轨道形成有效重叠。B掺杂使得MoS2具有了垂直于基平面向外的未占据轨道,能够与多硫化锂的占据轨道形成“头碰头”形式的最大重叠。电化学阻抗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都证实B掺杂增强了MoS2与硫之间的相互作用。吸附实验证实B掺杂提高了MoS2对多硫化锂的吸附效果。此外,同MoS2相比,B-MoS2表面吸附的多硫化锂具有更大的锂化倾向,表明B掺杂能够增强MoS2对正极放电过程的促进作用。同时,B掺杂降低了Li2S在MoS2表面的分解能垒,增强了MoS2对正极充电反应的催化效果。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电池具有快速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0.2 C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1229 m Ah g-1的放电容量,在5 C的高电流密度下仍具有711 m Ah g-1的可逆容量,1000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平均容量衰减率仅为0.020%。
其他文献
随着气候问题的加剧和地球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温室气体的分离、储存和利用迫在眉睫。聚合物基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大规模高效气体分离技术,由于其低成本、节能等优点,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具有超高气体渗透性的自具微孔聚合物(PIMs)的出现,特别是在普通溶剂中具有优异溶解性的PIM-1,具有极大潜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CO2分离膜。尽管PIM-1膜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优异的可加工性,但其气体
学位
石英增强光声光谱(Quarzt-enhanced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QEPAS)痕量气体传感技术以高灵敏度、指纹特性、可实时在线测量等优势,在大气环境监测、电力安全检测、医学病理诊断、燃烧场测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QEPAS技术多集中使用低功率的近红外光源和块状光学元件搭建而成,难以满足高检测灵敏度和适应实际应用场景要求。此外,受限于石英音叉工作条件
学位
<正>稳就业就是保民生。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十件民生实事”中,“保障好重点群体就业”位列首位,同时明确提出,今年贵州要实现高职院校订单班毕业就业1.5万人。“在黑格订单班里,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授课方式,让我对口腔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了解,也让我对今后就业前景和方向有了更清晰认识。以后,
期刊
细胞的区室化结构为细胞中各种化学反应提供了稳定的化学环境,近些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多种微区室被构建并用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模拟。其中,凝聚体作为一种无膜区室因其能够自发形成并对物质具有良好的捕集能力等特点,已经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研究。然而,真实细胞并不是单一区室,而是包含许多具有不同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内在区室,结构更加复杂,并在许多细胞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起来也更加困难。因此,构建多级
学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一种热塑性半结晶聚合物,因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高强度和高热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尽管PET分子呈现对称的线性结构,由于分子链中存在刚性苯环结构,导致其结晶速率很低。这种缓慢的结晶速率严重限制了PET在工程塑料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结晶速率一直是PET应用于工程塑料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开展PET成核体系构筑和性能研究,探究不同成核体系与聚酯基体之间
学位
氢气(H2)是一种理想的能源载体。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理想的绿色制氢技术越来越备受关注。然而电解水制氢受限于缓慢的电极动力学,导致电解水制氢的过电位过大。因此,需要将催化剂涂覆在电极表面加快电极反应动力学,从而降低电解水制氢所需的过电位。Mo S2因具有与Pt类似的氢吉布斯吸附自由能而被认为是Pt基催化剂的理想代替品。本论文主要通过活化Mo S2的(002)晶面(惰性基面),即在Mo S2惰性基面构
学位
锂金属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 Ah g-1)和极低的电极电位(-3.04V vs.标准氢电极SHE),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高比能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实现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锂的不均匀沉积和溶解导致锂枝晶生长和“死锂”的产生;锂负极与电解质之间剧烈的副反应导致活性锂和电解液的持续消耗;锂负极的体积膨胀造成电极粉化。这些问题导致锂金属电池循环稳定性差,循环寿命短,存在安全
学位
MXene(Ti3C2Tx)薄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2D MXene片层宏观组装体,具有超高的电导率、可调的层间空间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能量存储、电磁屏蔽及致动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然而,目前关于MXene薄膜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如何实现层间调控和杂化增强,而忽视了它的本质优越属性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实际上,MXene薄膜层间水分子直接关乎MXene薄膜的物化性质。因而,本论文主要聚焦于探究MX
学位
近年来,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六价铬含氧阴离子(Cr(Ⅵ))是一种不可降解的且具有一定毒性的重金属离子。吸附法是有效去除水中Cr(Ⅵ)的有效策略,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回收等特点而被广泛研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优异的稳定性的聚合物复合电纺纤维是一种有效的吸附材料。本课题选用聚丙烯腈(PAN)电纺纤维作为基底,以亲水的聚多巴胺(PDA)和多孔的沸石型咪唑骨架-8(ZIF-8)与其复合,探
学位
随着5G通讯、超高频雷达探测、精确制导等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国防隐身、抗电磁干扰等领域面临着迫切需求。为满足严苛应用条件(如极端高温环境等)对吸波材料的要求,吸波材料除了具有“薄、轻、宽、强”的性能特点外,也应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传统的磁性吸波材料受限于耐高温和耐腐蚀性差、密度大等缺点,难以长期服役于高温环境。针对此问题,本文以SiC材料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多孔材料微结构的设计与调控出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