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对拟南芥子叶下表皮气孔发育的影响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b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负责气体交换的结构,它的发育受到内外环境因子的严格调节。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多种发育及抗逆过程。但乙烯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气孔发育知之不多。本研究以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相关的突变体为材料,结合相关的外源化合物处理,气孔发育的细胞学表型分析及标记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拟南芥子叶表皮气孔发育过程中乙烯起到的作用。得到主要结果如下:(1)乙烯及其信号途径正向调节拟南芥子叶下表皮的气孔发生和发育。这种调节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促进气孔世系前体细胞不等分裂、促进GMC均等分裂、调节GC分化和形态。(2)外源ACC和乙烯利处理后增加了野生型子叶下表皮气孔密度,而外源AVG及AIB/Co2+处理阻断ACC及乙烯的生物合成,则导致气孔密度的下降。ACC合成酶突变体acs2,acs26及acs8突变体子叶下表皮气孔密度较野生型下降,而过量合成ACC的突变体eto1-1子叶下表皮气孔密度较野生型高。此外,乙烯不敏感突变体ein2和ein3eill子叶下表皮也具有较野生型低的气孔密度。这些结果说明,乙烯及其信号正向地调节气孔的发生。(3)内源ACC合成受到严重抑制的acs8突变体中,出现因GMC均等分裂异常而形成的SGC。外源ACC能恢复acs8中GMC均等分裂的异常,减少SGC的产生;而AVG处理进一步阻断内源ACC合成,则加重GMC均等分裂的异常,形成更多的SGC,表明SGC的产生确实是因为内源ACC不足所导致。同时,外源AVG及AgNO3共同处理阻断ACC合成及乙烯信号传导,都能诱导野生型植株子叶下表皮产生SGC,这种SGC的产生又能被同时外加ACC所恢复,进一步证实ACC对GMC均等分裂的促进作用。(4)在各种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突变体中,都发现异常增大的GC细胞,并出现不对称的GC。说明乙烯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的干扰,都会导致气孔发育后期终端细胞的分化和形态的异常,表明乙烯生物合成的稳定性调节对于形成正常大小和形态的气孔结构至关重要。同时说明,稳定范围的乙烯生物合成及其信号参与调节气孔发育后期GC的分化和形态建成。(5)乙烯及其信号对气孔世系前体细胞不等分裂的促进,可能与TMM相关的调节气孔密度与分布的胞外信号-膜上受体调控模块有关。tmm-1突变体的气孔密度对外源AVG的抑制作用不敏感,揭示AVG的抑制作用可能需要通过TMM及其功能相关蛋白(复合体)的功能。(6)AVG阻断ACC合成不仅能在野生型中引发SGC表型,还能阻断flp突变体背景下异常的GMC均等分裂,减少气孔簇并形成SGC。这一结果说明ACC对GMC均等分裂的作用可能并不依赖于FLP及同源MYB88的功能。同时,ACC处理能减少而AVG能增加cyca2;134子叶气孔中SGC的比率,但cdkb1;11;2中SGC的比率并不因外源ACC/AVG处理而变化,说明ACC对GMC均等分裂的作用,或AVG对GMC均等分裂的抑制,可能是不依赖于CYCA的功能,但至少是部分依赖于CDKB1的正常功能。外源ACC及AVG处理对pCDKB;1-GFP及pCDKB1;1:CDKB1;1-GFP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证实这种可能性。综上,本研究表明,乙烯的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参与了拟南芥子叶下表皮气孔发育多个方面的调节,从前体细胞的不等分裂,到GMC的均等分离,及GC的分化和形态都有影响。而且ACC和乙烯可能在调节气孔发育的不同环节中发挥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乙烯调节气孔发育中细胞分裂及分化的分子机理,及了解植物气孔发育对环境的适应灵活性,为优化植物表皮气孔分布,提高植物水利用效率及环境适应性奠定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玉米病毒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中快速、准确的鉴定引起玉米病毒病害的病原尤为关键。然而,传统的植物病毒鉴定技术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在检测病毒种类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当前植物病毒鉴定最为重要的方法。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永胜县(YS4-1)、武定县(WD1-2,WD3-1)和元谋县(YM3-1)表现为褪绿斑驳、花叶、黄化和坏死等4个典型症状的四种样品作为鉴定对象。利用小
随着植物诱导抗性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诱导抗性剂作为环保、安全的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日益受到青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作为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代谢产物,具有促生、抗逆、诱导抗性生物活性;但产GABA微生物是否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未见报道。本文首先从生防真菌中筛选产GABA的菌株;并对高产GABA真菌的发酵进行了优化;其次,研究了 GABA产生菌的促生及诱导抗
双斑侧沟茧蜂病毒(Microplitis bicoloratus bracovirus,MbBV)是寄生蜂的共生病毒,Hemichannel在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进行信号传导。前期研究表明MbBV能通过诱导粒细胞凋亡来抑制寄主的免疫反应;hemichannel关闭能减少相近细胞的凋亡。研究MbBV、hemichannel、细胞凋亡间的相互关系是深入揭示免疫抑制机理的关键问题。论文利用核酸小分子染料
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是探究捕食线虫真菌和线虫互作的模式菌,该菌通过诱导形成捕食器官三维菌网逐渐完成由腐生向寄生的转变。本课题组前期利用RNA-seq技术对寡孢节丛孢捕食器官形成关键节点的lncRNAs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出1951条lncRNAs数据集,本研究选取了 54条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具有表达差异的lncRNAs进行RT-PCR验证,并利用同
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ry mycelium ofpenicillium chrysogenum,DM)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前人研究发现,田间使用DM能显著增加棉花、黄瓜、番茄、水稻和烟草等作物幼苗的株高、鲜重和干重,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但目前DM的促生活性成分和促生作用机理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物质极性分离DM活性成分,以Bright Yellow-2(BY-2)细胞和烟草为材料,对DM成分的促
构建C-C键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Michael加成反应。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研究使用手性镍(Ⅲ)-二胺催化剂催化的硝基二烯炔和丙二酸二乙酯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以及双酸催化的环化反应。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对Michael加成反应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阐述了近年来关于硝基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以及共轭硝基烯的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和催化体系。第二部分是课题的设计,实验研究方法的提出以及实验的
烷基咪唑型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高效催化性,可在高温下作为反应介质,催化各类化学合成。含烯基的离子液体则可通过自聚合或接枝共聚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而氨基酸离子液体,作为一类兼有生物响应和离子特征的手性离子液体,除了作为手性溶剂和高效催化剂外,还可拆分手性化合物,捕集空气和烟气中的CO2。论文将离子液体与氨基酸两者结合起来,以期开发手性分离和手性不对称合成的材料。论文首先利用常规法和微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肝脏健康的疾病,具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了 HCV,并且每年新增病例3.5万例。理论上,干扰或抑制HCV复制周期的任何一个环节,均可有效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这为抗HCV的药物提供了有效的靶点。目前,特异性靶向抗HCV治疗药物主要有NS3/NS4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NS5A蛋白酶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其中,由于人类细胞中不表达
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其骨架特点为氧化吲哚主环在C3位上与不同杂环或者碳环的拼合,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及生物活性分子当中,其C3位为手性中心。上个世纪末,科学家从生物体中分离并鉴定出含该结构单元的化合物,并发现其存在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肿瘤,抗病毒,抗结核等。由于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易进行修饰及扩展,为新药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骨架。本文旨在探索螺环氧化吲哚化合物的新的合成方法。从靛红出
自古以来,对于大素数的检验和判定就是人们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在历史上,费马、狄利克雷、勒让德和欧拉等优秀数学家,他们都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有关素数的问题。到了近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陶哲轩以及张益唐等人也是一直在不断努力地探索。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素数在编码和现代公共密钥系统等方面更是被广泛应用。因此,对于大素数的研究在今天仍然是一件热门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在引入双曲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