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文体的复杂性给研究者带来不可抗拒的魅力和挑战。已有的福克纳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但在整合性研究上尚有拓展的空间。本论文引入生态神学视野,对福克纳的环境、身份、时间、共同体进行研究,以试图阐明福克纳所关心的最根本的问题,即人是什么,人如何存在,以及人最终走向何处。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回顾国内外福克纳研究现状,指出其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地方;其次对生态神学做简略的介绍,说明将其作为视野应用于福克纳小说研究的可行性。正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从生态学和生态神学角度分析“环境”一词隐含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和二元思维。从宗教角度来看,二元论的根源在于人类从上帝那里汲取权力,将之用于对世界实行宰制式的统治。美国思想传统中的荒野形象建构和种族主义观念不但潜藏着二元模式,而且二元模式的形成归根结底都与清教主义的上帝选民观有关。福克纳对“人与环境的冲突”的书写揭示了不同形式的压迫之间的同构关系,从生态神学的视野来看,他所揭示的“生态失衡”不只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失衡,同样也包括人神关系的危机,他的生态意识与宗教思考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二章研究福克纳小说中的身份问题,通过分析其小说人物的文化身份和多角度叙事中的自我身份,指出文化身份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它的建构遵循的是二元对立模式,历史文化语境的变迁使人物的身份成为流变的、不可靠的。福克纳明确表达过,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从生态神学的视野来看,福克纳认同的是以上帝为参照的人的受造身份。第三章研究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问题,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存在着多种时间模式,世俗的线性历史时间是不断流逝、令人绝望的,福克纳通过使他的人物进入神圣时间,试图超越世俗时间流程。在如何弥合时间的“动”与“静”,如何身处历史而超然于历史的问题上,生态神学家于尔根·莫尔特曼提出了“历史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共时化”,这也是福克纳对时间的探寻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第四章分析福克纳的共同体思想,共同体思想是福克纳对人类新的生存模式和寓居家园的探求,南方神话乃至美国神话的危机预示了文化共同体的解体,靠血缘维系的家庭共同体又因人的封闭和自我中心而四分五裂。在莫尔特曼的生态神学视域中,世界是上帝凭藉圣灵的力量寓居其中的创造物共同体,受造物自身以及所有受造物之间的关系皆体现着上帝三位一体的关系,即相互融贯、相互寓居、相互渗透。在福克纳笔下,自然的女性和混沌的痴愚体现着“整全之人”的理想,《去吧,摩西》中的艾克·麦卡斯林在亘古荒野中体悟到的圣灵寓居的共同体,则是他艺术世界中人类真正的栖居家园。结语对上述论述做了归纳。福克纳对二元模式和宰制理性的批判,对人的受造身份的诉求,对生态共同体的盼望,为当下处于生态危机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他的盼望也正是当下人类必须迈向的目标。
其他文献
论文的逻辑顺序是:金融经营模式的变化带来对金融监管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中国应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分析新金融模式的特点与风险,寻求本土化经验;其二是分析国外的实务以
我国的责任保险业务从世纪年代逐渐开展,但发展速度却一直非常缓慢,究其原因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责任保险承担的风险具有特殊性,与民事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息息相关。本文
在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蔓延全球的国际大背景下,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高潮也紧随而至。在我国,外资对于国有企业的并购既是境外投资者探求新的投资模式、增加对华投资的实际需求
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民主政治四项制度之一,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正>2013年是笔者所在成都地铁报《新城快报》创办3周年。《新城快报》今年策划了一个相亲主题活动,仅仅4天时间,就有300多位读者报名,活动做得热闹非凡,效果也不错。但事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域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健全,整体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但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的强力推进,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广泛而深
<正>新课程改革对传统作业观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中物理作业不再是强化师生课堂教学的工具或手段,不再是检查学生物理学习成效的终结.我们要树立新的作业观,不断创新物理作业的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 182例机械通气病人其中 15例意外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机械通气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主要是疼痛、紧张
各类研究都重视探讨戏剧空间的历史、重要性、发展轨迹、必然性结果、以及戏剧空间形成的惯例。研究者们提出了诸多学术界定,试着从认知上明确戏剧空间。在阐释剧院和空间关
有清二百余年间,闺阁文学大盛,闺秀作家成为清代文坛颇为兴盛的创作群体,她们擅诗词,工书画,亦作文章。近年来,有关清代闺秀文学的研究著作渐增,但就笔者所及,关注点几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