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西部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以贵州镇宁县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深刻认知和研判我国现阶段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①我国主要以农业为主,解决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问题的突破口就是要大力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农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可以大大改变我国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有效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现实国情,而这一特征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育的发展水平上,因而加强中西部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对于缩小中西部农村地区与东部农村的发展差距有着促进作用,对于改善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实现全面小康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的振兴,那么全国的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哲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时代背景,立足中西部农村教育的现实状况,在大量收集、研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思想理论基础、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联系,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工程,为新时代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以贵州镇宁县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为例,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实事求是地剖析了中西部地区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困境和主要原因,并在充分利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有效推进中西部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逻辑进路和自身的实践思考,以为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发展,助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文献
在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学界掀起了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是否丧失了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内陆地区是否具有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的讨论。实际上讨论劳动力成本优势不仅要考虑工资还应考虑生产率,因此学术界相继采用了平均劳动生产率和边际劳动生产率来调整劳动力工资(本文分别叫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边际劳动力成本)后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工资持续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日益加剧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我国应当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它在发展绿色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政府连续发布一系列绿色政策文
学位
专业村对乡村经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解决农村区域贫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突破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带动农村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力回流和乡村的综合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好的思路。作为新兴专业村的淘宝村,发挥农村电商优势,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淘宝村的现象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作为快速发展
学位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约为1.3亿人,占比10.45%,65岁以上人口数约为9520万人,占比7.09%。按照国际标准1,中国在千禧之年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数约为1.776亿人,占比13.31%,65岁以上人口数约为1.19亿人,占比8.91%。在两次人口普查的十年之间,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研究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的规范流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全国承包耕地流转的比例都在逐年增加,但我国的农地流转还处在初级阶段,流转规模和流转比率都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农地占有的细碎化与农地的大规模经营存在冲突,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是基于口头协议,没有规范的合同标准,导致流转纠纷频发,农民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这些问题间接影响了农民进行农地流转的意愿
学位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乡经济同时增长的背后,居民收入的不平等问题依然严峻,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已经远低于城镇。农村的发展一直是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的焦点,“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就这一领域曾
学位
一般来说,在一国的内部,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不会是均匀分布的,各种经济活动往往集中在某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地区,因此区域间往往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对于区域内部而言,其城市的规模分布通常也是不平衡的,各大中小城市林立。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看,空间不平衡可能是有益的或有害的。基于比较优势的存在,空间不平衡带来了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它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带来了生产力的提高。然而,如果是由没有内化外部经济而造成的
学位
麻风作为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麻风不仅是一个医药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以麻风为主题,以珠三角地区深村麻风病康复村为核心个案,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考察国家防治政策影响下个体生命的人生历程与麻风村落的实践过程。本文聚焦于麻风村落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是不同时代背景下村落劳作与生计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是个体身份转变后社会关系与日常生活的断裂重建。  论文由绪论、正
学位
21世纪以来,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普及至乡村,村落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许多以农业为主的村落逐渐转型,利用互联网将商品销售至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在家务农和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创业,生计模式的变化下,村落的劳作模式也发生改变。伴随着城市兴起的联欢会、广场舞等娱乐活动,演出服制造业应运而生,鲁西南孙庄村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以加工演出服为主的“中国淘宝村”。本文以鲁西南孙庄村为个案,研
学位
宗族作为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维度,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在村落中人数、规模占优势的大姓以其宗族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成为宗族研究的首选。但在强弱同组的村落中,大姓与小姓共同组成村落特定的生活样态,共同生成村落错综关系的诠释力,对小姓家族的忽视必然会导致对村落整体理解的偏失。  茶棚会是冀南西及桥村的一项民间信仰活动,于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举办。它是由村内小姓石家组织,以石家家神为主神,几乎全村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