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百县千村调查数据的微观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农地的规范流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全国承包耕地流转的比例都在逐年增加,但我国的农地流转还处在初级阶段,流转规模和流转比率都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农地占有的细碎化与农地的大规模经营存在冲突,与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是基于口头协议,没有规范的合同标准,导致流转纠纷频发,农民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这些问题间接影响了农民进行农地流转的意愿,也成为进一步推进农地流转的障碍,农地流转的规范进行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相关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部分详细梳理文献综述,研究分析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流转的影响因素以及流转的意义,观察不同学者就上述几个方面的看法,同时就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三部分基于河南省百县千村入户数据,对河南省农地流转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在第四部分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我国农地流转的因素以及各因素的显著程度,第五部分为建议与结论。
  本项研究就土地流转问题所得到的认识可以简要概括如下:依据河南省百县千村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得出,河南省农村地区有效样本中进行土地流转的比例为42.75%,没有进行流转的比例为57.25%,流转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另外农户流转行为缺乏规范性以及流转行为地缘性,其中没有签订流转合同的占据大多数,比例为56.25%,流转对象大都是本村,比例为66.97%,由于地缘性,农户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没有签订合同,但不签订合同缺乏约束力,也从侧面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范进行。在个人特征方面,20-30岁的时候,转入与未流转之间的占比差距为55.56%,而到了61岁及以上的时候,转入与未流转之间的差距缩短为43.32%,随着年龄的增加越倾向于转入土地,由于农村较低的保障水平,人们更倾向于转入土地,让自己年老之后有最后的保障。另外,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流转占比从37.14%下降到13.21%,而未流转占比从62.86%上升到到86.79%,不识字的情况下,转入与未流转之间的占比差距为35.72%,而到了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以及上的时候,转入与未流转之间的差距扩大为73.58%,也就是说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不进行土地流转的趋向增大,尤其是不想转入,受教育水平提高,人们额外的技能增加,有更多的选择,获取价值不仅仅只局限于土地之上。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我们用logisi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又因为农地转入和转出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所以在本文里我们对其分别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
  在农地流转方面,受教育程度这一解释变量在农地流转中并不显著,其他解释变量均显著,户主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待在学校的时间越长,对土地耕种方面的了解越浅,甚至都不道该如何耕种,从而更愿意进行农地流转,另一方面,张蕾(2019)认为教育程度越高越会在大城市生活,但压力也就越大,保有自己的耕地可做自己最后的退路,不至于以后发展不好,连退路都没有,另外,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会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保有自己的一片土地,可做心灵的港湾。在农地转入方面,土地承包面积与农地转入呈正相关关系,受教育程度与农地转入呈负相关关系,其他解释变量并不显著。在农地转出方面,这五个解释变量与农地转出均显著。
  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定性,我们用代理变量对农地流转、农地转入、农地转出均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稳健性较好。并且根据上述的分析论证,我们从农户、流转中介、政府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土地流转相关建议:农户应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障自身利益,正确认识流转行为,中介平台减少信息不对称,使信息公开透明,政府应提升农村保障水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
其他文献
“营改增”以来,纳税人对税务工作有了更高的期盼,特别是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实际工作中税务机关往往能接触到纳税人的各种新需求。随着国地税合作迈入历史舞台,“执法适度整合、信息高度聚合、服务深度融合”的合作标准在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逐渐打破税收体制间的壁垒和思维的定式,被分税制人为割裂的各税种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系统数据的整合得以补偿性应用。随着国地税合作的不断深入,纳税人对国地税合作进而实现
学位
近年来,我国着力于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九大报告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国家的奋斗目标,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美好生活重要的内容。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大连市西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深刻剖析,以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按照理论梳理、现实分析、经验借鉴、创新举措的思路,来
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的发展目标由追求“量”的增多转变为追求“质”的提高,因此公路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备受关注。本文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十个市的公路的资源使用效率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指标的选取进行讨论,构建了“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公路资本投入水平指标加入了公路的网络效应,主要借助于分形理论,运用地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高杠杆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政府及学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有学者认为,信贷过度扩张使得杠杆率过高,而过高的杠杆率所带来的金融体系不稳定性是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到新的一轮萧条之中,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增速的疲软以及美联储的加息行为给国内带来的利率压力,我国采取了“四万亿”的经济
学位
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股东自发的融资行为,直观来讲应该与公司的股价变动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由于出质方多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控股股东以及董监高等这些在上市公司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人,一旦质押交易被强制平仓,公司控制权将可能发生转移,这将严重影响股价的稳定和公司经营。而从整个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近几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与国内融资环境的收紧,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都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压力。在此背景下,股权质
学位
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省内转移”和“跨省流动”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分布的两大主要特点,“外出务工”和“回流本地”并存。就城镇化进程来看,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较,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仍然较高(蔡昉,2018)。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过程密不可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化”对实现城镇化过程和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流动的特点是什么、具体区
在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企业用工成本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学界掀起了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是否丧失了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内陆地区是否具有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的讨论。实际上讨论劳动力成本优势不仅要考虑工资还应考虑生产率,因此学术界相继采用了平均劳动生产率和边际劳动生产率来调整劳动力工资(本文分别叫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边际劳动力成本)后认为,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工资持续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解决日益加剧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我国应当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它在发展绿色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政府连续发布一系列绿色政策文
学位
专业村对乡村经济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解决农村区域贫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突破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带动农村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力回流和乡村的综合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好的思路。作为新兴专业村的淘宝村,发挥农村电商优势,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发展,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淘宝村的现象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并开展了相关研究,但是作为快速发展
学位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约为1.3亿人,占比10.45%,65岁以上人口数约为9520万人,占比7.09%。按照国际标准1,中国在千禧之年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数约为1.776亿人,占比13.31%,65岁以上人口数约为1.19亿人,占比8.91%。在两次人口普查的十年之间,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