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皮膳食纤维中结合多酚的提取优化和抗氧化活性及其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hw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膳食纤维与多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物质,被人们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二者化学性质、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被分开进行研究。当前学者们对膳食纤维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膳食纤维中不仅有碳水化合物,还包含部分多酚类物质。然而长时间以来,很多学者都对膳食纤维定义中无法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组分非常关注,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膳食纤维中的多酚成分。绿豆是一种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农作物,口感清爽、风味独特,除了具有清热解毒、防暑降压等功效,还具有抗氧化的功能,这主要归因于绿豆皮中含有的功效性成分,即大量的膳食纤维与抗氧化活性物质。但绿豆皮因其质构特殊、硬度高、口感差、加工利用率低,目前大多被作为废渣或饲料而造成资源浪费。尽管现阶段很多农副产品、植物等来源的膳食纤维理化性质与功能性质被很多学者研究,然而对膳食纤维中结合的化合物,尤其是多酚,其产生的作用还没有被掌握。所以,本文将绿豆加工副产物绿豆皮当成原料,对绿豆皮膳食纤维进行制备,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结合多酚的提取条件,并进行总酚酸、总黄酮和总花青素含量的测定。为了探究结合多酚的组分以及含量,利用UPLC-ESI-QTOF-MS/MS鉴定结合多酚的组分以及UPLC-ESI-Qq Q-MS/MS对其组分进行定量分析。另外,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测定和过氧自由基清除能力(PSC)测定三种方法综合测定了结合多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还通过检测结合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淀粉酶的平均粒径、荧光猝灭和猝灭类型以及空间构象研究,阐述结合多酚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机理。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完成单因素实验后,通过RSM响应面设计技术实现条件改善,获取绿豆皮膳食纤维结合多酚提取工艺的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优化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如下:Na OH溶液浓度8 mol/L,碱液比10:1,碱解时间4 h,最佳提取率为37.638(mg FAE/g)。可以看出,利用响应面设计技术改进获取的最优工艺条件可以很好地对膳食纤维中的结合多酚进行提取。(2)采用UPLC-ESI-QTOF-MS/MS定性分析,初步鉴定出39种化合物,分别包括12种酚酸及其衍生物,12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6种酚醇类和2种氨基酸。采用UPLC-ESI-Qq Q-MS/MS法测定了碱解提取的结合多酚中各酚类成分的含量,分析了9种主要成分,包括6种酚酸、2种有机酸和1种异黄酮。采用DPPH法、ORAC法和PSC法对碱解提取的结合多酚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合三种测定结果,证明绿豆皮膳食纤维结合多酚具有体外抗氧化能力。(3)随着多酚浓度(0-1000μg/m L)的增加,多酚样品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增加。加入0.2至0.6μM浓度的多酚,随着浓度的升高,α-淀粉酶的水力学半径逐渐增大,当多酚的浓度高于0.8μM时,共聚物的水力学半径基本保持不变。在400~600 nm波长下,在波长逐渐增加的情况下,α-淀粉酶荧光强度先逐渐升高,后来逐渐降低,且多酚浓度越高,荧光强度越高。多酚对α-淀粉酶的荧光猝灭属于动态猝灭。添加多酚后,能够减少α-淀粉酶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同时令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通过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多酚作为膳食纤维中的一部分,对膳食纤维的抗氧化特性和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均有显著性的影响,这为揭示绿豆皮膳食纤维的营养功能体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开发绿豆皮膳食纤维的高附加值产品提供理论基础,也为结合多酚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绿豆(Vigna radiata)是一种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具有低脂肪、中淀粉、高蛋白的特点。绿豆蛋白的氨基酸种类全面,配比均衡,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生物活性肽在机体内有独特的吸收机制、致敏性低、无毒副作用,且具有抗氧化、降血压、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本课题采用碱提酸沉的方法提取绿豆蛋白,利用酶解技术水解绿豆蛋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参数,随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CCS)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焙烤加工的山核桃口感酥脆、香气怡人,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变温工艺应用于食品干燥处理中,可提升香味品质、提高干燥效率、节约能耗。但该工艺在焙烤过程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将变温工艺引入山核桃焙烤过程中,通过调控不同参数,寻求最佳工艺条件,此外,还探究变温焙烤对山核桃氧化和抗氧化品质、体外消化特
菠萝蜜是独具特色的热带水果,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广泛种植,我国菠萝蜜种质资源丰富,品种众多,但是菠萝蜜果肉作为主要食用部分,却缺乏植物化学物质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本论文选取马来西亚1号(M1)、马来西亚2号(M2)、马来西亚3号(M3)、马来西亚7号(M7)、泰国5号(T5)等5个品种菠萝蜜的果肉为实验原料,对果肉提取物的植物化学物质,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炎活性进行了研究,另以菠萝蜜果肉和酸
贵金属-铈基[M(Pd、Pt、Ru、Rh等)-CeO2]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反应研究中,由于CeO2的出色储存和运输氧的能力以及贵金属和CeO2的强相互作用,CeO2的引入可显著提高催化反应活性甚至改变催化氧化路径。目前,高性能材料负载M-CeO2基催化剂用于催化氧化反应已成为催化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载体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比表面积、孔结构、表面酸碱性、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以及与贵金属
发酵蔬菜因其原料多样、工艺独特、风味各异、口感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发酵酸笋因其原材料和发酵条件显得尤为独特,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沿海地区(广西、广东、云南等)。酸笋作为传统小吃螺蛳粉重要辅料之一,随着中国传统小吃的风靡,因其独特的酸臭味广为人知。然而,传统酸笋多为家庭式自然发酵,不仅产品质量和安全无法保障,且产量较小,市场需要极难满足,极大地限制了酸笋的理论研究以及我国酸笋产业的发展。若从酸
增材制造技术以其无需模具,生产周期短等特点,为高性能、难加工材料零部件的加工与制造提供了一种新方案。但增材制造成形过程为非平衡凝固,易形成不均匀的微观组织,降低制件力学性能,制约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种能场近年来不断被复合应用到增材制造,以改变增材制造过程中的凝固过程,进而改善微观组织与性能。特种能场辅助成形技术在改善高强难加工材料制造难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科学原理依然是当今的前沿科学问题
为综合开发利用食品工业中的农副产物,拓宽膳食纤维(DF)的来源渠道,使天然副产物膳食纤维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有益人体健康,本文通过微波技术对不同来源农副产物(甘薯渣、苹果渣、大豆渣、脱脂米糠)中的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旨在提高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质量分数,改善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并通过考察微波前后不同来源膳食纤维在不同肠型中的体外发酵特性,来评价微波改性对这些膳食纤维益生特性的影响。其中米糠
柴油机汽车的逐渐普及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所造成的碳烟颗粒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催化燃烧技术是消除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污染物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研制低成本、性能优异的碳烟颗粒消除催化剂是这一领域的热点。A2B2O7复合氧化物通常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本征氧空位和良好的氧迁移能力,具备碳烟颗粒燃烧反应对于催化剂性能的要求。本论文主要针对柴油车尾气排放的碳烟颗粒的特点,重点设计了系列高活性、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大背景下,赤峰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工业生产明显恢复,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要注意到,供需、行业、区域和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分化仍在延续,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对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成本冲击持续显现。为此,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对赤峰市40家工业企业进行专题调研,深入了解赤峰市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其对工业企业
期刊
乳制品是人类膳食结构中营养成分较高的食物之一,乳制品的质量安全对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在加工乳制品的过程中往往会加入乳化剂。乳制品中乳化剂含量的高低对其体系的稳定性和品质的安全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研究构建乳制品中乳化剂分析新技术,对保障乳制品的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择典型乳化剂单甘油脂肪酸酯、双甘油脂肪酸酯为研究对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