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SHA联合紫杉醇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乳腺癌,其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而化疗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是一种趋势,多药联合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从而在降低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同时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并且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联合紫杉醇对TNBC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1)采用CCK8法评价单药PA-MSHA、紫杉醇及两药联合对TNBC细胞增殖抑制作用。(2)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评价PA-MSHA对TNBC细胞迁移的影响。(3)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PA-MSHA对TNBC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同时比较PAMSHA、紫杉醇及两药联合对细胞凋亡的改变。(4)采用q 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单药PA-MSHA、紫杉醇及两药联合作用TNBC细胞后对BAX、BCL-2、c-Myc、NF-κB、CIP2A表达的影响。结果:(1)CCK8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A-MSHA、紫杉醇及两药联合均可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强(P<0.05)。(2)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A-MSHA作用于TNBC细胞24h的划痕愈合率较低(P<0.05),明显抑制细胞迁移。(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在TNBC中,两药联合组细胞凋亡率较单药PA-MSHA和紫杉醇组高(P<0.05)。除此之外,PA-MSHA组TNBC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4)q 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MSHA、紫杉醇及联合用药BAX表达均增高,BCL-2、c-Myc、CIP2A、NF-κB表达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对目标基因的下调作用更显著。结论:研究证实PA-MSHA、紫杉醇及两药联合能够有效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并诱导TNBC细胞的凋亡和周期阻滞,凋亡机制可能与BAX、BCL-2有关,且联合用药有更显著的效果。PA-MSHA联合紫杉醇能够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A-MSHA下调了癌基因NF-κB、c-Myc、CIP2A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MRI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与乳腺癌的关系,并探讨BPE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免疫组化标志物及绝经状态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86例确诊为单侧乳腺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67岁(46.05±10.61岁)。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56例。所有病灶结果均经手术
目的:探讨基于多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建立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于术前2周行直肠MRI检查的80位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56例和测试集24例。连续性收集2020
目的:通过采用磁共振T1 mapping、T2 mapping序列,研究和探讨T1值、T2值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乳腺肿物患者行常规乳腺平扫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并于增强前加扫T1 mapping、T2 mapping序列,增强后5分钟加扫T1 mapping序列。在T1 mapping序列相关研究中,排除3例不符合要求患者,T2 mapping序列相关研究中,排除7例不符合要求患者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和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以及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和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入口电切术处理输尿管下段两种术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20年6月共239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109例、B组(
目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有效手术,但其疗效和并发症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ESD治疗EGC的疗效和并发症,以及探究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绝对适应症和扩大适应症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从2012.6
目的: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探索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基因、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的小分子药物。方法:从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下载膀胱癌m RNA表达谱数据及临床数据,并从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下载膀胱癌高通量测序表达谱数据集GSE133624,利用R软件limma包进行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
目的:目前尚未有对胃癌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形成患者进行风险预测和获益评估的量化工具。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或(和)胆管炎形成的危险因素,建立胃癌切除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临床预测模型。同时探讨胃癌切除术中预防性胆囊切除(prophylactic cholecystectomy,PC)在短期和长期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
研究背景:胃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以及缺乏特异性诊断手段,导致早期胃癌诊断困难,患者明确诊断时多为进展期胃癌,往往失去手术机会。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对进展期胃癌具有一定疗效,可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由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组成的化疗方案(SOX方案)作为进展期胃癌的传统一线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据着重要
目的:研究MTFR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MTFR2在泛癌中m RNA表达差异及与预后的相关性。(2)通过TCGA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分析MTFR2在HCC癌组织和正常组织m RNA表达差
第一部分FAM60A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目的:探讨FAM60A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40例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34例癌旁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AM60A蛋白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FAM60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