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ualhoxy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有效手术,但其疗效和并发症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ESD治疗EGC的疗效和并发症,以及探究ESD治疗早期胃癌的绝对适应症和扩大适应症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从2012.6-2019.6因EGC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调取其一般资料、术前内镜报告、组织病理学活检报告、手术报告、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内镜随访报告等,收集相关数据。使用软件SPSS 22.0(IBM,Armonk,NY,USA)统计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不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以n(%)来表示,根据变量特点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临床相关因素与结局指标的相关性。将在单变量统计分析上P<0.1或者研究者认为相关的变量,纳入多变量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ESD治疗EGC的临床疗效,并对影响ESD疗效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影响ESD疗效的相关因素;并根据手术适应症将入组患者分为2组:绝对适应症组和扩大适应症组,比较其在基线资料、肿瘤学资料和手术疗效等方面的差异,探究ESD绝对适应症和扩大适应症治疗EGC的效果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267例患者,ESD治疗EGC的整块切除率为99.63%,治愈性切除率为86.14%;出血的发生率为10.49%,穿孔的发生率为3.00%;术后肿瘤的复发率为1.50%;同时癌发生率为5.62%;异时癌发生率为2.62%。其中,ESD治疗EGC的适应症为扩大适应症(P<0.0001)、病变位置位于胃的上1/3(贲门胃底,P<0.0001)以及下1/3(胃窦,P=0.003)和ESD非治愈性切除具有相关性,其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合并高血压(P=0.049)、病变位置位于胃的上1/3(贲门胃底,P=0.020)和出血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其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适应症分析:本研究中符合早期胃癌ESD切除绝对适应症共计234例,扩大适应症共计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既往史、随访时间等基线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病变位置、病变大小、合并溃疡等肿瘤学资料上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镜下平坦型病变均占绝对优势,其中绝对适应症组为72.22%(169/234),扩大适应症组为81.82%(27/33),但绝对适应症组隆起型病变占比显著多于凹陷型,分别为20.51%和7.26%;而扩大适应症组隆起型病变占比6.06%,凹陷型病变则占比12.12%,P<0.0001,两组患者的病变类型占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疗效分析:比较两组早癌患者在行ESD治疗后的疗效,可以得出两组患者在整块切除率、水平切缘阳性等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治愈性切除率绝对适应症组为92.74%(217/234),扩大适应症组这一数据为39.39%(13/33),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绝对适应症组有0.85%(2/234)的患者垂直切缘存在肿瘤浸润,而扩大适应症组这一数据为9.09%(3/33),P<0.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绝对适应症组无存在脉管浸润的患者,而扩大适应症组有18.18%(6/33)的患者存在脉管浸润,P<0.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绝对适应症组的出血发生率为11.11%(26/234),穿孔发生率为1.70%(4/234);而扩大适应症组的数据分别为6.06%(2/33)和12.02%(4/33),P<0.0001,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出血及穿孔)上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绝对适应症组有2.56%(6/234)的患者在ESD术后进行了追加治疗,其中,1例患者因垂直切缘阳性术后进行了化疗;1例患者因水平切缘阳性追加了ESD;3例患者因水平切缘阳性追加了外科手术;1例患者为残胃早癌,行ESD治疗后,出于对恶性肿瘤的恐惧心理主动追加了外科手术。扩大适应症组有42.42%(14/33)患者在ESD术后进行了追加治疗,其中2例患者因脉管浸润术后进行了化疗,4例患者因脉管浸润追加了外科手术;4例患者因肿瘤分化程度较差(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追加了外科手术;3例患者因垂直切缘阳性追加外科手术;1例患者因水平切缘阳性追加了外科手术。两组患者在术后追加治疗事件的发生率上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另外,绝对适应症组的复发率为1.28%,扩大适应症组的复发率为3.03%,P=0.029,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ESD治疗EGC非治愈性切除率和手术适应症存在相关性,扩大适应症存在更高的非治愈性切除率;2.ESD治疗EGC扩大适应症的安全性差于绝对适应症,在治愈性切除率、切缘阳性率、脉管浸润率、并发症发生率、追加治疗率以及复发率上扩大适应症均差于绝对适应症。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技术分析乳腺癌放疗患者臂丛神经的弹性特征,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弹性特征能否作为放疗患者臂丛神经受累的早期诊断依据,并分析乳腺癌患者放疗后随访时间、臂丛照射体积及照射剂量与臂丛神经弹性模量值、剪切波速度(SWV)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84例及健康女性志愿者40例。采用高频超声测量臂丛神经厚径、周长及横截面积,应用2D-SW
目的:研究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的多个代谢参数在ENKTL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45例ENKTL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17-79岁,所有ENKTL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18F-FDG PET/CT全身扫描。采集ENKTL患者病灶各代谢参数,包括SUVmax、SUVmean、MTV和TLG;收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评估C6脑胶质瘤放疗联合地塞米松对于肿瘤实体增殖抑制、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动态监测研究。方法及材料100只雄性Wister大鼠,右侧基底节种植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第14(T0时间点)、20(T6时间点)、26(T12时间点)天能谱CT增强扫描,T0时间点确定98只大鼠成瘤,预实验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四组用于生存观察,74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A组),地塞米松治疗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残余听力与内耳形态的相关性,探究术前残余听力对CI术后疗效的影响,揭示术前残余听力对CI患者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术的383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Sennaroglu内耳畸形分类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内耳结构正常组、EVA畸形组、EVA+IP-
目的:通过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6a(micro RNA-146a,mi R-146a)的相对表达水平、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9(T helper cell 9,Th9)、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比例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9(interleukin-9,IL-9)、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碘浓度、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能否评价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的疗效。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50只在其脑内进行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接种第14天对大鼠进行能谱CT增强检查观察成瘤情况,将48只成瘤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Z组、放疗组、放疗联合TMZ组。各组干预均完成后的第1天、第7天
目的:评价MRI乳腺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与乳腺癌的关系,并探讨BPE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免疫组化标志物及绝经状态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86例确诊为单侧乳腺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67岁(46.05±10.61岁)。良性病变30例,恶性病变56例。所有病灶结果均经手术
目的:探讨基于多种机器学习分类器建立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像组学模型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于术前2周行直肠MRI检查的80位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56例和测试集24例。连续性收集2020
目的:通过采用磁共振T1 mapping、T2 mapping序列,研究和探讨T1值、T2值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乳腺肿物患者行常规乳腺平扫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并于增强前加扫T1 mapping、T2 mapping序列,增强后5分钟加扫T1 mapping序列。在T1 mapping序列相关研究中,排除3例不符合要求患者,T2 mapping序列相关研究中,排除7例不符合要求患者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和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以及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和经尿道输尿管膀胱入口电切术处理输尿管下段两种术式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20年6月共239例手术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下腹部斜切口膀胱袖状切除术)109例、B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