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血浆游离DNA(cfDNA)分布特征的分类方法及其在乳腺癌良恶性区分、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ry0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过去的几年中,液体活检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准医疗诊断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复发风险评估,连续采样进行疾病进展监测和治疗反应评估等方向。液体活检技术同传统的组织活检技术相比具有无创性、均质化及连续采样等优势。目前液体活检技术主要基于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ur cells,CTCs)、循环细胞游离 DNA(circulating cell-free DNA,cfDNA)及ctDNA等,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检测ctDNA中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基因突变及甲基化模式。但只利用ctDNA仍有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检测技术无法获得有效信息。cfDNA主要来自于凋亡细胞,因被核小体保护而未被降解。基因组的核小体印记与基因转录及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转录起始位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s,TSSs)附近区域核小体的结合明显减少。而基于组织活检的基因表达技术已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如Oncotype DX 21基因检测、Mamma Print 70 基因检测、EndoPredict 11 基因检测、Prosigna PAM50 基因检测及 Breast Cancer Index(BCI)11基因检测。因此利用血浆中cfDNA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TSSs区域覆盖度差异,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区分、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进行研究,为乳腺癌的无创检测及后续治疗提供更为广阔和可靠的数据来源,具有更大的前景。二、研究目的利用血浆中cfDN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TSSs区域覆盖度预测基因表达,基于该技术建立无创的分类方法,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区分、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进行研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三、研究方法第一章我们利用两株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T-47D以及50例乳腺癌患者血浆进行cfDNA分布特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该部分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1.细胞上清液cfDNA分布特征与细胞沉淀的核小体定位的相关关系;2.细胞上清液cfDNA分布特征与细胞内基因表达的相关关系;3.乳腺癌患者血浆cfDNA分布特征与乳腺癌细胞系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为乳腺癌特异性的。为了确定以上关系,我们首先统计细胞上清液和乳腺癌患者cfDNA的转录起始位点TSSs±1k bp区域覆盖度,细胞内核小体测序的TSSs±1kbp区域覆盖度,筛选细胞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高表达基因,随后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s)对每两组进行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第二章我们进行了 cfDNA分布特征在乳腺癌诊断、分型及淋巴结转移预测的临床应用研究。首先我们对整体、局部染色质变量、及TSS±1k bp区域进行评估,即通过以下三个不同层面:5-Mb精度窗口、染色体不同功能区域、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和TSSs±1kbp区域覆盖度。最终确定使用TSSs±1kbp区域覆盖度,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开发分别针对乳腺肿瘤良恶性区分(乳腺良性肿瘤197例,乳腺癌263例)、分子分型(Luminal A 41例,Luminal B 82例,Her2 26例,三阴型24例)和淋巴结转移预测(淋巴结转移53例,淋巴结未转移51例)的分类器,并通过ROC曲线评价所建立的分类器的效果。第三章我们进行了 cfDNA分布特征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关系的探讨。我们首先对收取的两组共22例(12例应答者和10例非应答者)经新辅助化疗8个化疗周期的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初期(1个化疗周期后),化疗中期(3或4个化疗周期后)和化疗末期(8个化疗周期后)的血浆样本,进行cfDNA分布特征分析,对两组随化疗周期的分布特征变化的基因进行差异分析和无监督聚类分析,最后进行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随后我们尝试只分析38例(28例应答者和10例非应答者)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的血浆样本cfDNA分布特征差异,探讨在化疗前疗效预测的可行性。四、研究结果第一章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细胞上清液cfDNA分布特征与细胞沉淀的核小体定位图谱呈正相关,与细胞内基因表达呈负相关。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s)评估细胞上清液 cfDNA 的 HTSSs(high coverage depth around TSSs)或LTSSs(low coverage depth around TSSs)与细胞核小体 DNA 的 HTSSs 或 LTSSs之间的overlaps(p<1e-22)都是显著富集的,细胞上清液的cfDNA的LTSSs与细胞内 HEGs 之间 overlaps(T-47D:p=9.116e-06;MDA-MB-231:p=1.981 e-05)和HTSSs 与细胞内 LEGs 之间 overlaps(T-47D:p=2.987e-06;MDA-MB-231:p=3.156e-10)具有较显著的富集。乳腺癌患者比健康人群cfDNA的TSSs周围-1k bp到+1kbp区域覆盖度低的基因与TCGA数据库中癌组织比癌旁组织高表达基因的overlaps有显著富集(p=0.014)。第二章中对cfDNA的整体、局部染色质和TSS±1 kb片段进行研究,发现cfDNA的TSSs±1k bp区域覆盖度最适合建立PPCET分类器;所建立的乳腺肿瘤良恶性区分、分子分型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分类器的准确性,特异性等均达到80%左右。第三章中通过新辅助化疗的系列血浆标本与疗效的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非应答者,应答者中有321个基因TSSs区域覆盖度因化疗而发生了变化,其中在化疗初期发生变化的基因有205个,93个基因TSSs区域覆盖度降低,112个基因TSSs区域覆盖度升高。到化疗中期发生变化的基因有116个,66个基因TSSs周围覆盖度降低,50个基因TSSs周围覆盖度升高。这321个基因随着化疗结束TSSs区域覆盖度趋于稳定,基因功能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与对DNA损伤的应答、抑制细胞增殖及免疫应答相关;只分析化疗前乳腺癌血浆标本的cfDNA分布特征,应答者和非应答者间共有232个TSSs区域覆盖度差异显著的基因:100个基因TSSs区域在应答者中高覆盖,132个基因TSSs区域在非应答者中高覆盖。五、研究结论1.cfDNA分布特征与细胞内核小体足迹图谱呈正相关,与细胞内基因表达呈负相关;2.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乳腺癌患者cfDNA分布特征是乳腺癌特异性的;3.通过cfDNA的TSSs±1k bp 区域相对覆盖度对乳腺癌诊断、分子分型及淋巴结预测做了3个分类器,能够较好地把每个分组不同类别分开,为乳腺癌的非侵入性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液体活检”方案;4.通过新辅助化疗的系列血浆标本与疗效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应答者化疗后发生改变的基因主要与抑制细胞增殖、对DNA损伤的应答和免疫应答相关;5.只分析新辅助化疗前的乳腺癌血浆标本cfDNA分布特征,发现应答者与非应答者存在差异,这有望在化疗前就开发用于预测乳腺癌化疗疗效的新生物标志物,最终实现无创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慢性间歇低氧(CIH)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重要的病理特征,可诱导中枢神经系统(CNS)产生炎症,引起神经元细胞损伤或凋亡,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小类泛素化修饰(SUMO)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可被SUMO特异性蛋白酶(SUMO-specific proteases,SENPs)逆转。许多通路的关键蛋白已被鉴定出可发生SUMO化修饰
背景前列腺癌是所有癌症中第六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世界男性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在较发达的城市,已成为影响国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目前,尽管前列腺癌在手术干预及术后辅助化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由于前列腺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导致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临床上亟需探寻新的、更加高效的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近年来,
目的皮质骨变薄和骨密度降低是衰老相关性皮质骨疏松的最显着特征,是老年人脆性骨折的根本原因。然而,衰老相关性皮质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最新研究表明,骨祖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阐明皮质骨内膜骨祖细胞EGFR信号在衰老微环境诱导皮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为了研究年龄相关性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在临床上,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占据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男性常见的肿瘤中位居第四位,死亡率排第九位。早期膀胱癌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中晚期的膀胱癌治疗比较困难,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并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年生存率<50%。因此,探究膀胱癌的复发转移机制,寻找肿瘤潜在的治疗靶点迫切重要。现有研究表明,肿瘤容易复发及转
第一章Nrf2调控线粒体稳态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研究背景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炎症失控性反应而出现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脓毒症容易损伤的靶器官,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在临床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即使部分患者幸存出院后也有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的风险。研究证实线粒体损伤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是细胞拮抗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因子,此外Nrf2还
研究背景肝癌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可显著地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是导致术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术前准确预测MVI的状态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十分重要,有利于改善肿瘤复发和长期预后。然而,MVI只能通过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即使术前行穿刺活检也难以检出,所以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单独使用血清标记物或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及PET-CT)来预测
背景跟骨是人足部最大的跗骨,在人体的负重及行走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跟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跗骨骨折,通常是因足跟部突然受到高能量的撞击所致,最为常见的损伤原因为高处坠落、车祸和来自足底的爆炸。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损伤,常常导致下肢功能残疾。目前,对跟骨骨折模式的分析是从实验中直接观察的结果,结论还存在一些差异;对损伤过程中跟骨的应力变化情况还不清楚,缺乏定量的分析;对不同损伤模式下跟骨的力
背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开启了肺癌的精准治疗时代,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目前已有奥希替尼(Osimertinib)等第三代EGFR-TKIs进入临床,虽然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致死率或致残率极高,对社会家庭危害重大。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化治疗方案包括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保肢治疗方式,但近5年患者总体生存率未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目前应用于保肢治疗的材料主要为钛合金、不锈钢或钴铬钼合金等,均为惰性材料无生物活性对肿瘤治疗无作用,且远期因力学不匹配导致植入材料松动、断裂。植入材料直接与体内组织相接触
背景及目的:动脉钙化是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和衰老等普遍好发的血管病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造成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然而,动脉钙化在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尽早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并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未来动脉钙化防治的重要方向。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空腹血糖变异性(FGV)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然而,FGV和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第一部分通过描述中青年人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