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齿类动物尿毒症心肌病模型构建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尿毒症心肌病是CKD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常见表现,也是CKD患者出现更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猝死等)的病理基础。因此,尿毒症心肌病被认为是CKD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治疗靶点。构建稳定的尿毒症心肌病模型是相关临床转化研究的主要基础。尿毒症心肌病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CKD模型构建方法,如5/6肾切除法或腺嘌呤饲喂法。然而,目前尿毒症心肌病模型的构建存在不同的实现条件,如模型动物品系选择选择、成模时间长短、是否借助血管紧张素Ⅱ及高盐饮食等。这提示目前的造模方法用于构建尿毒症心肌病模型的可重复性较低。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行5/6肾切除术或本研究中提出的改良肾切除术,心脏超声动态观察左心室形态。出现心肌肥厚后取材,检测肾功能。对比两种肾切除术诱导尿毒症心肌病的效果。雌性SD大鼠行改良肾切除术,心脏超声动态观察左心室形态。出现心肌肥厚后取材,检测肾功能,分析该方法是否可用于在雌性大鼠中构建尿毒症心肌病模型。雄性C57BL/6、BALB/c及CD-1小鼠行改良肾切除术,心脏超声动态观察左心室形态。出现心肌肥厚后取材,检测肾功能,分析该方法是否可用于在常见小鼠品系中构建尿毒症心肌病模型。可成模的小鼠,挑选相同品系的雌性小鼠,分析该方法是否可用于在同品系雌性小鼠中构建尿毒症心肌病模型。利用含腺嘌呤的饲料喂养雄性CD-1小鼠,摸索合适的用于构建CKD模型的饲喂方法。心脏超声动态观察左心室形态,出现心肌肥厚后取材,检测肾功能,确认尿毒症心肌病模型构建成功。在雄性CD-1小鼠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含腺嘌呤的饲料摸索合适的用于在雌性CD-1小鼠构建尿毒症心肌病模型的饲喂方法。心脏超声动态观察左心室形态,出现心肌肥厚后取材,检测肾功能,确认尿毒症心肌病模型构建成功。研究结果及结论5/6肾切除术使雄性SD大鼠在术后12周出现尿毒症心肌病表现,而改良肾切除术仅需5周且死亡率仅略高于5/6肾切除术。同时,改良肾切除术也可使雌性SD大鼠在术后5周出现尿毒症心肌病表现。改良肾切除术在12周内使雄性C57BL/6及雄性BALB/c小鼠出现轻度肾损伤,且无尿毒症心肌病表现。改良肾切除术可使CD-1小鼠在术后5周出现尿毒症心肌病表现。同样,改良肾切除术也可使雌性CD-1小鼠在术后5周出现尿毒症心肌病表现。5周0.25%腺嘌呤饲料结合4周正常饲料饲喂可使雄性CD-1小鼠出现尿毒症心肌病表现。5周0.3%腺嘌呤饲料结合2周正常饲料饲喂可使雌性CD-1小鼠出现尿毒症心肌病表现。
其他文献
背景:现有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后诱发局部神经炎症级联反应,极大地影响患者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作为环境影响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重要性。但目前作为具有免疫活性的吲哚衍生物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研究仍不清楚。因此我们用急性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小鼠模型评估吲哚丙酸(Indole-3-propi
学位
研究显示盐酸布比卡因可导致糖尿病小鼠背根神经节的损伤,然而尚未有有效防治药物和措施。本研究通过使用黄芪多糖预处理,在动物和细胞水平探讨黄芪多糖对盐酸布比卡因所致糖尿病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目的1.通过在体动物实验,探索黄芪多糖预处理对盐酸布比卡因所致糖尿病小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影响;2.通过离体细胞实验,探索黄芪多糖预处理对盐酸布比卡因所致高糖培养环境中ND7/23细胞的影响。方法
学位
研究背景由创伤、肿瘤和其他原因造成的大面积骨缺损的修复仍然是骨组织工程中一个巨大的挑战。骨缺损区域的缺血和缺氧使种子细胞难以存活和分化,从而未能形成有效的组织再生。因此,使用释氧生物材料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解决方案,以确保向骨缺损区持续供应营养物质和氧气。但是,目前固体无机过氧化物的应用,包括过氧化钙、过碳酸钠和过氧化镁,仍然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如降解速度过快,机械强度差,成型困难,需要二次加工等。
学位
无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约占男性总人口的1%。在一些不育男性中,圆形精子细胞是睾丸活检中可见的最成熟的单倍体细胞,圆形精子细胞注射(Round spermatid injection,ROSI)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后代。尽管ROSI技术在临床应用上已有诸多研究,但存在诸如着床率低、流产率高、活产率低等问题。为了提升ROSI胚胎发育效率,通过筛选178个小分子化合物,我们筛选到
学位
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脂质不断沉积与炎症反应加剧,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tic plaque,AP)形成与破裂,继而可造成致命的心脑血管事件。目前针对AP治疗所用的临床药物多为全身用药以改善血脂异常与AP内炎症反应。但受限于AP封闭的病理环境,全身用药难以使药物在AP内蓄积,因此无法减小或逆转已形成的AP。并且长期全身用药存在着严格的剂量限制与累积毒副作用。针对药物在AP内难
学位
研究背景: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发生于皮肤创伤后,由多种病理机制介导的伤口修复异常而形成的病理性瘢痕。瘢痕疙瘩的特点是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尤其是胶原蛋白)过度聚积。瘢痕疙瘩在真皮和皮下组织呈过度生长,扩展超出了原始创面的范围,并持续性侵犯邻近正常皮肤组织,皮损呈红色或暗红色瘤样增生、隆起。瘢痕疙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瘢痕疙瘩不仅会对患者的外观造成影响,还会
学位
研究背景脯氨酸/丝氨酸丰富的卷曲螺旋蛋白1(proline/serine-rich coiled-coil protein 1,PSRC1)是一种在细胞有丝分裂及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管相关蛋白,被报道与血脂、冠脉狭窄程度及冠心病风险有关。我们前期工作发现:过表达PSRC1可抑制高脂饮食apoE-/-小鼠的泡沫细胞形成,抑制炎症通路,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学位
研究背景脑出血(ICH)常伴有活性氧(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这会引起持续的继发性脑损伤(SBI),例如神经元死亡、血脑屏障受损等。有报道称ROS可直接触发神经元的死亡。由于大多数ROS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因此,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对减少ICH后的氧化应激引起的神经元细胞的死亡至关重要。NADPH氧化酶4(NADPH Oxidase 4,NOX4)是唯一在组织中可直接激活产生ROS而不需要簇
学位
研究背景:α-突触核蛋白的自身聚集能力使它区别于其他功能性蛋白质,同时也是构成帕金森病等突触核蛋白病的病理基础。因此对于α-突触核蛋白自身聚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α-突触核蛋白单体可以在体外通过搅拌/震荡发生自我聚集形成病理性纤维,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纤维化模型去研究蛋白自身聚集机制和筛选抗纤维化药物。研究目的:但是传统的纤维化模型存在许多局限性,包括时间长、重复性差、蛋白用量大、需要连续搅拌等等。因
学位
目的:1.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分离纯化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2.探索使用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扩增hUCMSCs的方法,并评价细胞扩增及衍生物分泌情况;3.构建基于hUCMSCs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并评价其运行情况;4.评价基于hUCMSCs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系统对猪急性药物性肝衰模型的救治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