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BC和DCBD佐剂的结核病A1D4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和免疫原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核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而唯一获批的疫苗卡介苗不能提供长期有效的保护作用,迫切需要研制结核病的新一代疫苗。亚单位疫苗因抗原和佐剂的组成成份均较为明确、安全性良好,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候选疫苗类型。课题组前期已构建一种结核病新型亚单位疫苗A1D4/DMT,并证实其免疫小鼠可提供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能力,保护水平与卡介苗相当。但是,佐剂DMT的组成成份受国外专利技术保护,难以在国内实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生产,且国内无相应佐剂的替代品,阻碍了该亚单位疫苗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急需研发可替代DMT的Th1型细胞免疫反应佐剂。课题组前期进一步证实脂质体不仅可有效保护和递送抗原,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是值得开发的疫苗佐剂系统。卡介苗用于结核病的预防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免疫接种新生儿的累积接种剂量超过30亿,安全性高。卡介苗的DNA和细胞壁等成份是抗原提呈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的有效激动剂,以此为基础可建立新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佐剂系统。本研究拟探索从卡介苗提取相关成份,联合脂质体制备新型佐剂,评价其用于结核病亚单位疫苗的潜力,为推动A1D4亚单位疫苗进行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1.A1D4蛋白的纯化和定量:使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转入p ET-30b-A1D4质粒的大肠杆菌BL21菌株表达目的蛋白。尿素变性条件下纯化A1D4蛋白,并经梯度透析复性。去除A1D4蛋白中的内毒素后,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Butyleyanoacrylate,BCA)法测定蛋白浓度。2.佐剂及疫苗制备:苯酚抽提法提取卡介苗DNA,并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浓度。卡介苗菌体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洗涤后,物理破碎,并去除未破碎的菌体。高速离心收集得到的沉淀经PBS洗涤后即卡介苗细胞壁(Cell wall,CW)粗提取物。冷冻干燥后,称重定量。脂膜水化法制备二油酰磷脂酰胆碱(1,2-Diole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DOPC)/胆固醇(Cholesterol,Chol)脂质体,并命名为DC脂质体。DC脂质体分别与提取的卡介苗DNA和细胞壁混合,得到新型佐剂DCBD和DCBC。佐剂进一步与融合蛋白A1D4混合得到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DMT脂质体和A1D4/DMT疫苗经同样方法制备作为对照。3.疫苗理化性质分析:相同条件下,三次重复制备的DCBD、DCBC、A1D4/DCBD和A1D4/DCBC样品用PBS稀释10倍后动态光散射法检测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用PBS稀释200倍后电泳光散射法检测Zeta电位。4.动物分组及免疫:6~8周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组:阴性对照组(PBS)、阳性对照组(卡介苗和A1D4/DMT)、佐剂对照组(DCBD或DCBC)和实验组(A1D4/DCBD或A1D4/DCBC),每组12只。各自佐剂或疫苗组分别背部皮下注射200μL,间隔3周,免疫两次。阴性对照组每次注射等体积的PBS。卡介苗组仅皮下注射卡介苗1×10~6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一次。初次免疫9周或14周后,进行免疫原性分析。5.免疫原性分析:(1)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检测:每组各取6只小鼠,分离得到小鼠脾脏,并制备单细胞悬液。用A1D4抗原刺激后,流式微球阵列法(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水平。(2)脾脏和肺脏中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分离免疫后小鼠的脾脏和肺脏,制备脾脏和肺脏单细胞悬液。A1D4抗原刺激后,进行表面分子(CD4、CD8、CD44和CD62L)和细胞内分子(IFN-γ和IL-2)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和肺脏中各类T细胞的比率。(3)血清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测:获得小鼠眼球血后,分离得到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 G、Ig G2a和Ig G1抗体滴度。结果1.新型佐剂及疫苗的理化性质:DOPC和Chol在水相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状结构,可包裹卡介苗DNA、细胞壁和抗原蛋白等物质。佐剂DCBD和DCBC的粒径均在200~500 nm范围内,Zeta电位接近于中性。与佐剂DCBD和DCBC相比,加入蛋白抗原的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的粒径、PDI和Zeta电位均未显著改变。2.新型疫苗诱导小鼠脾脏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PBS组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仅检测到低水平的细胞因子。阳性对照BCG和A1D4/DMT诱导产生的IFN-γ、IL-6和IL-17A水平均显著高于PBS对照。在初次免疫后9周:A1D4/DCBD疫苗诱导产生的IL-6水平显著高于佐剂DCBD对照,IL-17A水平与BCG相当;疫苗A1D4/DCBC诱导产生的IL-6水平与A1D4/DMT相当,IL-17A水平显著高于BCG。在初次免疫后14周: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诱导产生的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1D4/DMT;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诱导产生的IFN-γ和IL-17A水平与BCG相当;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诱导产生的IFN-γ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的佐剂对照。而且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诱导产生的IFN-γ水平在初次免疫后14周显著高于9周时的水平。3.新型疫苗诱导小鼠脾脏产生的T细胞反应:PBS对照组小鼠脾脏中仅检测到低水平的T细胞反应。在初次免疫后9周:各疫苗诱导小鼠脾脏产生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疫苗A1D4/DCBD诱导小鼠脾脏产生的IFN-γ+CD4+/CD8+T细胞、IL-2+CD4+T细胞和IFN-γ+CD8+效应记忆T(Effector memory T,TEM)细胞水平均高于BCG,IFN-γ+CD8+T细胞、IFN-γ+CD8+TEM细胞、IL-2+CD8+T细胞和IL-2+CD8+中央记忆T(Central memory T,TCM)细胞水平与A1D4/DMT相当,IL-2+CD4+/CD8+T细胞和IL-2+CD4+TCM细胞水平显著高于佐剂DCBD对照;疫苗A1D4/DCBC诱导小鼠脾脏产生的IFN-γ+CD4+/CD8+T细胞、IL-2+CD4+T细胞、IFN-γ+CD4+TEM细胞和IL-2+CD4+TCM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BCG和佐剂DCBC对照,IFN-γ+CD4+/CD8+T细胞、IFN-γ+CD8+TEM细胞、IL-2+CD8+T细胞和IL-2+CD8+TCM细胞水平与A1D4/DMT相当。在初次免疫后14周: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诱导产生的IFN-γ+CD4+/CD8+T细胞、IL-2+CD4+/CD8+T细胞、IFN-γ+CD4+/CD8+TEM细胞和IL-2+CD4+TCM细胞水平均高于PBS对照;而且A1D4/DCBD诱导产生的IL-2+CD4+T细胞、IL-2+CD4+TCM细胞和IFN-γ+CD8+TEM细胞水平显著高于BCG。4.新型疫苗诱导小鼠肺脏产生的T细胞反应:PBS对照组小鼠肺脏中仅检测到低水平的T细胞反应。在初次免疫后9周:各疫苗诱导小鼠肺脏产生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疫苗A1D4/DCBD诱导小鼠肺脏产生的IFN-γ+CD8+T/TEM细胞水平与A1D4/DMT相当,IL-2+CD4+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佐剂DCBD对照;疫苗A1D4/DCBC诱导小鼠肺脏产生的IFN-γ+CD4+/CD8+T细胞、IL-2+CD4+T细胞和IFN-γ+CD4+/CD8+TEM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BCG和佐剂DCBC对照,IFN-γ+CD4+T细胞水平和A1D4/DMT相当,且IFN-γ+CD8+T细胞和IFN-γ+CD8+TEM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1D4/DMT。在初次免疫后14周:A1D4/DCBD、A1D4/DCBC和A1D4/DMT组小鼠肺脏中的各类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PBS组和BCG组;A1D4/DCBD诱导小鼠肺脏产生的IFN-γ+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1D4/DMT,IFN-γ+CD4+/CD8+T细胞、IFN-γ+CD4+/CD8+TEM细胞、IL-2+CD4+T细胞和IL-2+CD4+TCM细胞水平均高于佐剂DCBD对照;疫苗A1D4/DCBC诱导小鼠肺脏产生的IFN-γ+CD4+/CD8+T细胞、IFN-γ+CD8+TEM细胞和IL-2+CD8+TCM细胞水平与A1D4/DMT相当,且IL-2+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A1D4/DMT,IL-2+CD4+/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佐剂DCBC对照。5.新型疫苗诱导小鼠产生的抗体反应:BCG组小鼠血清中仅检测到低水平的A1D4抗原特异性抗体。疫苗A1D4/DMT诱导产生了高水平的Ig G、Ig G2a和Ig G1抗体,随免疫后时间的延长保持稳定。在免疫后早期,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诱导产生的Ig G、Ig G2a和Ig G1抗体水平均高于BCG,且与A1D4/DMT相当。结论自主创新构建的佐剂DCBC和DCBD为Th1型细胞免疫反应佐剂,佐剂与A1D4抗原组成的新型结核病亚单位疫苗A1D4/DCBD和A1D4/DCBC具有良好免疫原性。本研究为进一步评价A1D4亚单位疫苗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性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消化道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中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对IBD的药物治疗有限,患者预后较差。油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地中海饮食中橄榄油的主要成分,具有抑炎的生物学功能。但油酸是否影响炎症性肠病如葡聚糖硫酸钠(Dextra
学位
皮肤是机体的屏障结构。皮肤免疫系统(SIS)中定居有大量免疫细胞[1],移植后可引起强烈的排斥反应。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IL-1家族成员,在皮肤组织中高表达[2]。ST2为IL-33的特异性受体,组成性表达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Th2、Treg、DC等多种免疫细胞表面[3]。IL-33在生理条件下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或组织损伤坏死时,作为警报素释放至细胞外,
学位
目的:索拉菲尼是一个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目前最主要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药物。但由于耐药性的存在,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作为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其对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也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IFNγ能够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本论文将重点探究IFNγ增强索拉菲尼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体内微环境中IFNγ信号通路对索
学位
【研究背景】CAR(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细胞免疫疗法在延长血液肿瘤患者生存期并改善其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在实体肿瘤中的运用却面临巨大挑战。实体肿瘤的抗原异质性、抑制性免疫微环境、以及肿瘤组织周围物理屏障等的存在,需要实时监测CAR T细胞是否有效靶向浸润肿瘤组织、是否存在脱靶效应等现象,为分析CAR T细胞在实体瘤中治疗不佳的原因、优化后续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学位
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危险因素。长期的病毒感染会导致人体免疫微环境(Immune Microenvir
学位
人们早期对果蝇的研究发现,SET1/MLL复合物通过调控表观遗传,可以调节胚胎的发育过程。SET1/MLL复合物在肿瘤,尤其是造血系统肿瘤中的独特作用促使人们对其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大量研究。ASH2L是SET1/MLL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的核心亚基之一,它可以将SET1/MLL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定位至染色质特定位置上,特异性地使组蛋白H3K4甲基化,从而调节染色质可及性,影响基因的转录表达。缺失AS
学位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最大的蛋白质超家族,因其结构特征为具有7根跨膜螺旋,故也被称之为七次跨膜螺旋受体。GPCR能够识别多种细胞外信号,进而被激活识别下游效应蛋白,进行胞外至胞内的信号传递。由于GPCR分布广泛,参与绝大多数生理过程及病理进展,所以是目前临床使用药物及新药研究开发的重要靶点。而在GPCR中,有部分受
学位
近年来,地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多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救援装备作为救灾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抢险救灾至关重要。在重大灾害导致的建筑物、道路坍塌的情况下,由于现场环境恶劣、基础设备缺失,救援人员通信、定位困难,导致救援人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而另一方面,Decawave DW1000芯片的面世,使得UWB测距技术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其高精度的时间戳打印能力使得UWB测距技术获得了更
学位
目的:伊维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主要用于治疗人或动物的丝虫病、蛔虫病、圆线虫病等。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激活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内沉积所致。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HIPPO信号通路的下游效应分子YAP(Yes-associate
学位
目的: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修复过程,多种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肝炎等等)都会导致肝纤维化这一过程。在肝脏纤维化的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发挥着重要作用。Bnip3在细胞中发挥众多调节作用,包括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坏死样)、自噬及其特殊形式线粒体自噬。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活化肝星状细胞内Bnip3(Bcl-2/腺病毒E1B-19k Da相互作用蛋白3)与III型中间丝蛋白Vi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