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明清顺德大良城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w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试图通过对正史、地方志、历史杂记、族谱等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场调研与实践项目资料的考察、分析,运用综合的方法整合这些内容,从而能够获得对明清时期的顺德大良城较为整体的认知。同时将研究的时间纵深集中在明清时期,盖因这两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末端,且上承前代,直接下启近代和现代,于是展现着逐渐向新社会制度过渡的趋势,其时间段之清晰,社会发展特性之鲜明。   明代正统年间,广东黄萧养之乱起于南海县冲鹤堡,即后之顺德县地。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动乱策源地的控制,于明代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建置顺德县,而城于大良,故大良城是一座兼县治和御守性据点的明代新城。黄萧养之乱可以说是顺德开县筑城的直接原因或催化剂,但也必须认识到,县域从“化外之地”走向成熟,其聚落的兴起、格局的演进,才是最为重要的开县筑城的社会基础。   大良初置,作为一个县城,经历了明代至清代的社会变迁后,城市的军事性既没有像城市的政治职能一样稳定地延续下来,也没有像城市的经济职能一样得到大力地发展,而是逐步走向衰弱。事实上,这种衰弱可以说是必然的,也是许多明清地方城市发展的共同趋势。所以,在其军事性城市职能弱化后,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其地区性的中心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广东地区的一些像大良这样的小型县城,如香山、新宁、三水等的县城,它们同处于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中,地形地貌上亦多有相似,故而在共同的筑城思想的影响下,城市的空间形态及其发展有着众多的相似之处。在此以大良城作为一个典型,笔者从构成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各要素开始,通过“从局部到整体”、“强调演变过程”的研究锲入方式,对大良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发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大量同类城市的横向对比,得出一些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选址与规模上的相似性;城市形态上的不规则性;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城郭一体”,“城、市分离”;城市生长的有机性。同时,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种思想体系在大良这样的小型县城也有所体现,其中《管子》为代表的重环境求实用的思想的表现尤为突出。   此外,对大良城的解读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之内,应扩展到“更广泛的地域范围”,于是首要的便是置于整体的县域空间体系之中。故而论文试图从城乡关系的研究出发,通过对明清时期顺德县域的地方建制体系、水网体系与城乡交通之关系、地区商业网络体系、以及县域卫戍体系几个方面的初步探索,阐述笔者对该县“城乡”网络之组织方式、分布格局、系统结构的一些初步观点。   大良老城现存的历史古迹大都为明、清、民国遗存,历史保存必须先行确立空间的历史意义与属性,而后方能讨论保存的必要性、价值与策略。解读明清大良城的一大现实意义,即在于此。笔者结合参与的有关大良老城重点保护区规划的实践资料,基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保存,提出对在城市化中大良老城区的一些规划思考与意象。   综上,本次论文对明清顺德大良城的解读,并不是一次对大良城非常全面的研究。事实上,笔者的主要意图还是希望通过找到的几个明清时期大良城社会与空间变迁的“锲入点”,从而形成一定的判断。现行华南地区的地方城市在建筑史学领域的研究,基本上主要集中在对大都会、及一些重要城市的研究上,对中、小型地方城市的研究,尤其是小型城市的研究,还是相当薄弱的,故也希望本次论文能够成为华南地方城市研究的一点补充。
其他文献
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空间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其适宜的设计方法。  引言部分着重强调高校巨构式教学建筑与建筑群之不同,并列出论文的框架。  第一章高
城市住宅造型日趋多样,是当前的一种趋势,本文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对现存的住宅形式作出解读与诠释.论文从住宅造型的历史演变为着手点,以时间为轴线,从形态的
本文提出一种认识与把握建筑更新创作的思路,即通过城市记忆的唤起与老建筑的复苏两方面对历史性建筑的物质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的深入研究,以拨开建筑商业化、庸俗化的干扰,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空间环境品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在城市规划控制中没有能够将城市设计很好的融入其中,对城市空间环境品质的内容关注不够或者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机动车高速增长、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和城市有序拓展的主要手段
学位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现代建筑的地域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和关注。中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文化风俗各异,千百年来所传承的都是最能体现当地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形
城市土地混合使用现象在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它适应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珠江三角洲内的西、北江下游河网区由西江、北江三角洲内纵横交错的水系所限定。密集的河汊呈网状相互沟通。几千年的人为改造构成独特的地貌,以堤围水闸、桑基鱼塘和外河内涌
当前的建筑形态设计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多元化发展之后,呈现出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墨尔本的联邦广场和北京建外的SOHO分别代表了建筑形态价值取向的两个极端:对新奇形式的
历史证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是由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再生产的不间断性规律决定的。一般来说,每一个发展阶段要经历三个主要时期:产生和发展时期、成熟时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