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受热面飞灰磨损-沉积耦合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b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灰颗粒的沉积与磨损现象广泛存在于锅炉受热面中。沉积与磨损的动力学本质和基础都是颗粒碰撞,而且二者之间往往是同时发生,并且又相互抑制。忽略二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到沉积和磨损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造成无法对受热面沉积和磨损的准确定位,给锅炉设计、运行等带来困难。本文以颗粒碰撞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分别建立了颗粒的沉积模型和磨损模型,进而研究了冷态下和热态下锅炉受热管沉积与磨损耦合机制。主要研究内容陈述如下:(1)建立了考虑粘性、弹塑性及微滑移行为的介观尺度颗粒碰撞模型。在介观尺度颗粒的碰撞过程中引入弹塑性过渡区,通过分析加载阶段和卸载阶段受力的连续性、光滑性、单调性等因素,分别建立了弹塑性加载阶段和弹塑性压缩下卸载阶段的法向力模型。进而应用微滑移理论建立了介观尺度颗粒的切向力模型。基于本文模型,研究发现:模型在预测颗粒的速度恢复系数、角速度、反弹角等运动特性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且优于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出碰撞过程中法向压力的变化规律,在加载阶段,接触区域中心的压力在达到弹性压缩临界值后,接触区压力的增速逐渐减缓,且压力分布逐渐趋于均匀,而在卸载阶段,法向压力逐渐减小,压力分布由均匀分布逐渐向抛物线分布过渡;模型能准确地预测出颗粒的沉积特性,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临界粘附速度随颗粒粒径的增大呈线性减小趋势。(2)建立了基于软球碰撞理论的磨损机理模型。基于痕迹法理论,并利用冲击坑尺寸建立了切削磨损和变形损失磨损模型。然后,通过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中经验系数与碰撞条件的无关性,并进一步分析了经验系数与硬度比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颗粒破碎在磨损中的影响作用。基于本文模型,研究发现:模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能较好地预测最大磨损角;模型系数与碰撞条件无关,但与硬度比H~~关联性较大,当H~~<0.15时,模型中系数n随着硬度比的增大而减小,而当H~~>0.15时,系数n稳定在0.5;切削磨损因子Cc~随着H~~的增大而增大,变形损失磨损因子c~D随着H~~的增大也呈现增大趋势;颗粒破碎直接影响着切向速度指数fC和法向速度指数fD,使得fC和fD呈现两类分布规律,当H~~<0.15时,fC呈现出线性增长趋势,而当H~~>0.15时,fC保持不变;在H~~<0.15时,fD几乎恒定在2.8,而在H~~>0.15时,fD减小。此外,本文还建立了n、Cc~、c~D与H~~的关联式,可应用于磨损率的预测。(3)提出了“颗粒簇+动网格”双形貌预测方法,并利用DEM颗粒包和放大网格变形对沉积与磨损计算过程进行加速,基于CFD-DEM方法实现了冷态下圆管表面积灰、磨损及形貌的耦合计算,进而分析了来流速度、颗粒粒径等对沉积与磨损的影响。研究发现:“颗粒簇+动网格”形貌预测方案可实现积灰和磨损的同步模拟,预测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一定粒径的颗粒去填充DEM颗粒包,不但不会改变沉积体的反弹特性,而且还节省了沉积的计算时间;圆管的磨损率与颗粒粒径的3.4次幂成正比,而圆管的磨损率与风道进口处颗粒速度的2.7次幂成正比;圆管表面的沉积量随着时间的增长呈增大趋势,但这种增长趋势逐渐趋缓,同时沉积时间随着颗粒碰撞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圆管表面的磨损量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线性增大趋势。(4)根据材料物性对现有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建立了一种基于温度效应的灰颗粒沉积与磨损模型,进而研究了热态下圆管表面积灰与磨损的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模型能够准确预估温度作用下颗粒反弹特性和临界粘附速度,对于圆管表面的颗粒沉积与磨损特性均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进口温度和圆管表面温度的升高,均使得圆管表面的沉积量增大,但二者对磨损的影响却呈现相反的规律,磨损量随着进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磨损量随着圆管表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中等速度下积灰与磨损的耦合作用很明显,颗粒沉积与磨损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同等圆管沉积量时,受热管迎风面前端的局部积灰更易制约管道的换热效率;在利用控温的方式减轻受热面积灰与磨损方面,应优先选择降低受热面的温度。(5)通过对磨损形貌的计算,研究了长期飞灰磨损作用对受热管形貌的影响,并以此分析了形貌对受热管热特性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碰撞位置|θ|较小处飞灰颗粒对管道撞击频率和撞击角度呈下降趋势,而在碰撞位置|θ|较大处撞击频率和撞击角度呈上升趋势;“马鞍型”磨损率曲线的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微下降趋势,同时峰值的位置逐渐向大角度方向移动,而曲线两侧的磨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总磨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但总磨损量增速却会减缓;受热管的换热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本文还研究了长期磨损作用下的形貌与管壁热应力的关系,所得理论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受热管爆漏的机制。
其他文献
大宗工矿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逐年增长制约着资源循环、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不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其中,冶金钢渣年排放量超1亿吨,但利用率不足30%。究其原因,较低的早龄期活性和安定性差是限制其在建材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突破传统技术,本论文创新地提出对钢渣粉进行干法表面化学改性的预处理方法,系统性研究了改性工艺、改性机理、改性钢渣粉及其复合水泥胶凝材料的水化、硬化特征和改
学位
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和保有量的增加,对高端装备运维设备的需求也日益迫切。适用于高端装备内部有限空间、对其结构和核心零部件检测和维护的细长体蛇形机器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而目前只能用工业内窥镜应付这类需求,工业内窥镜功能单一、长度有限、适应性差、末端操作能力有限。国内外已研制的细长蛇形机器人身体部分抵达能力弱、刚度不可控;自身末端位置和身体姿态缺乏感知,末端操作可控性不强。因此,本文
学位
城市快速路作为城市道路的主骨架,具有交通流量大、运行速度高的特征,而快速路出入口作为实现城市路网转向的重要设施,其范围内复杂的交通环境,频繁的变道行为,极易导致驾驶员作出引起交通冲突乃至交通事故的操作,而在一旦快速路出入口内发生交通事故则容易导致严重事故以及交通拥堵。基于此,本文以揭示危险驾驶行为和交通冲突形成机理为目标,探索将交通冲突作为危险驾驶行为的度量指标,以揭示影响交通冲突的驾驶行为特征因
学位
火灾是桥梁结构的诸多致灾因素之一,常由交通事故中可燃物被引燃引发,也是爆炸、车撞桥和船撞桥的典型次生灾害。近年来,桥梁火灾事故频发,随着危化品运输的增加,研究桥梁结构在火灾下的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真实还原火灾环境是桥梁火灾研究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把火灾近似成空间内均布且随时间升高的温度,这忽视了空间非均匀温度场的强梯度特性,也无法考虑不同的燃烧环境和桥梁几何构造对热烟气流动的影响,因此囿于简单梁
学位
因果关系是科学哲学中的核心论题,是人们古往今来追求和探索的基本观念之一。文章以干预主义因果理论为例展开对因果关系问题的探讨,该因果理论是当今科学哲学领域作为一种最新、最显著的关于因果概念的理论,自2003年起就得到学界大量学者的关注和讨论。通过对干预主义因果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因果关系问题,推动人们对世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干预主义因果理论继承了早期操控主义因果理论的基本思想:如果X
学位
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中感知三维形貌信息的重要技术,其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无人驾驶等诸多领域。随着相关应用的需求提升,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从多视角获取物体完整的高精度的三维形貌成为了主要研究方向,其在复杂零件的检测、运动物体的测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光栅投影轮廓术(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FPP)构建了多视角的三维重建系统,并深入研究其中多视角标定、参数在线优
学位
随着对航空对地观测系统成像分辨率要求的不断提高,航空对地观测系统已从单个天线SAR向阵列天线SAR分布式观测模式发展。相对于天基和临近空间平台而言,机载平台的机动性更大且较剧烈,分布式阵列天线会随着机载平台机翼的挠曲变形、颤振等因素产生随机抖动误差,导致阵列天线各相位中心产生严重的运动误差,各阵列天线SAR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无法确定。单个位姿测量系统已不能满足分布式阵列天线SAR的高精度测量需求,
学位
智能稻麦收获机辅助驾驶系统作业精度高、自主性强、收获效率高,对发展智慧农业、维护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收获机具有体积大、惯性大、载荷时变和后轮转向等特性,为路径跟踪及转向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带来挑战。针对智能稻麦收获机路径跟踪及转向控制系统自适应能力差、控制滞后、易受干扰等问题,研究收获机路径跟踪及转向控制系统运动特性,提出了航向自适应标定路径跟踪控制、纯追踪预测路径跟踪控制、基于质量调节因子的转向
学位
报纸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气体排放、发展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新型能源系统,已成为能源领域的必然选择。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IESs)以电力系统为核心,融合燃气、热力等多种能源,依托联产设备、能量转换设备和可再生能源等相关技术的不断革新,可实现多种能源生产、输配、利用、存储等多环节的高度协同。IESs在提高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