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创新效率为视角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在国家的繁荣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着廉价的土地禀赋和劳动力资源,中国“制造大国”的称号实至名归,但现在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中国人口红利释放殆尽、西方制造业回流加速以及亚洲国家同质竞争的三重压力,要想打破传统模式的增长瓶颈,必须发挥服务化的作用,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的服务与产品从微观上决定了高质量发展,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实现贸易的高质量乃至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亟需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理论分析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机制,利用来源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的数据,构建中国制造业2001-2013年度的企业层面面板数据,实证探究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创新效率是否为制造业服务化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以及探究不同来源和行业的服务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波动上升,国内服务投入水平明显高于国外服务投入水平,来自与制造业行业结合简单且密切的行业的服务投入水平较高;中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波动较大,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较高。第二,提高制造业服务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服务要素的投入能够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从服务投入来源角度看,国外服务化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大于国内服务化;从服务投入行业角度看,不同生产性服务要素的投入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效应大小上有差异。第三,执行制造业服务化战略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从服务投入来源角度看,来源于国外的服务要素通过提升创新效率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国内服务要素的作用;从服务投入行业角度看,来自于不同行业的服务要素的投入均能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并非所有服务要素均存在创新效率的中介作用。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从政府的角度考虑,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制造业的服务化,加快推动服务化的进程;加强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贸易环境;优化企业服务化的外部市场环境。从产业的角度考虑,推动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良性互动;鼓励服务业内部的相互融合。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要学会抓住机遇,实施有目的性的服务化战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完善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差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量学者从“制度”这一视角探究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距的成因,但传统研究主要着眼于劳动力市场制度,缺乏基于“非市场制度”的分析。本文从这一视角切入,分析了“新婚姻法”这一非市场制度对已婚女性工资收入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识别。从“非市场制度”这一视角拓展了对劳动力市场性别差距的认识,并深化了“新婚姻法”对女性权益影响的相关研究,也弥补了国内关于“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结构的显著特征,同时产业结构面临优化升级,而年龄结构的改变会显著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智能化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级、更合理的方向演进。本文在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智能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者之间的传导机制;提出理论假设;界定老年人口的年龄下限,以老年抚养比刻画人口老龄化程度;以产业占比为权重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加权值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
自我控制是行为经济学的关键问题,对宏观的经济生产、储蓄,微观的人力资本积累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信念校对和社会比较引入自我控制问题的解决框架,设计了一个通过提供社会信息“助推”大学生减少坏习惯上瘾和好习惯拖延的自然田野实验。本文测度了大学生对自我控制水平的信念偏差,并基于此讨论不同性别、习惯下提供社会信息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本文实验结果表明,首先,被试对自己的自我控制水平存在略保守的信念偏差,且存在
在全球化生产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持有的技术和资本,可以获得更大的生产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增加值,中间品带来的技术信息流转也会受到影响,发展中国家模的仿成本加大,也将更难获取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看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能否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来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增加值,也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本文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方面进行了深入
面对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出台了相应应对政策,但起到的政策效果却有较大差异,相比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国,中国在大规模政策刺激下的增长尤为迅速。然而,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政策刺激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渐以企业僵尸化的形式暴露在公众视野中,对经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了巨大阻碍。在强力的政策刺激下资金通过银行信贷与政府补贴等流向僵尸企业,严重阻碍了信贷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微观层面企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采用多种政策措施来推进对外开放的步伐,其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影响备受国内外诸多学者关注。2014年中国首次尝试双向开放市场,即开通沪港通,为我国的证券市场继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新的渠道。从沪港通政策方面来衡量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能够加深投资者对该政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市场开放相关的理论研究。本文从流动性角度和股票信息效率两个视角出发,选取了符合条件的2009
消费、投资、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未能充分释放。现阶段,随着基建投资刺激边际作用递减叠加外贸困境,通过活跃消费来拉动经济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的共识,驱动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消费金融。消费金融的贷款对象是个人,贷款用途是消费,目的是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金融驱动下的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密切融合,一方面消费金融通过资产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将沿着发展的总体趋势,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与此同时政府也将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稳定经济发展,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企业随之调整自身的经营、财务政策以应对环境的变化。税负作为企业现金流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因而企业避税程度也随经济波动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借鉴国内外已有学者对经济周期与企业避税的研究,本文试图探究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以往学者研究认为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存在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近年的社会发展实践表明,我国并未因居民间较大收入差距的存在而产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有学者认为,仅基于基尼系数等截面收入数据来描述收入不平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开始尝试利用面板收入数据测度居民或其家庭的收入流动性(Income Mobility),以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生产设备,具备可编程性、拟人性和通用性等特点,可以代替劳动力完成许多高难度和高危险的生产活动,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两者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生产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它影响生产效率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回答以上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于理论机制,本文认为进口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对企业的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