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降解对稻田甲基汞风险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tong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基汞是一种神经毒素,可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在人体内蓄积,继而造成毒害作用。水稻对甲基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汞矿区稻米中甲基汞浓度可高达174微克/千克,远超我国食品汞限量安全标准20微克/千克。同时,水稻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食,对人体甲基汞暴露的相对贡献率高达96%,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膳食甲基汞暴露源。因此,稻田甲基汞风险备受关注。稻田甲基汞风险受控于汞甲基化和甲基汞去甲基化过程,后者能有效降低稻田中甲基汞浓度,因此,探究甲基汞去甲基化的规律、影响因素及机制是调控稻田甲基汞风险的重要基础。自然环境中去甲基化过程主要分为微生物去甲基化和光降解;然而在稻田系统中,由于水稻生长引起的叶片遮光效应导致稻田上覆水中甲基汞光降解过程长期被忽略,制约了对稻田甲基汞风险的精准预测。针对稻田体系中存在对甲基汞光降解的认知空缺,本研究选取了我国12个水稻主产省份共计42个城市稻田土壤样品开展光降解规律、机制与模型研究。首先开展光降解规律研究,通过盆栽实验模拟水稻生长过程中叶片对光的遮挡、并结合实验室光降解模拟实验,明确稻田上覆水中是否存在甲基汞光降解的现象、揭示全国稻田土壤上覆水中甲基汞光降解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光降解机制研究,通过单因素控制模拟光降解实验,结合上覆水理化性质及环境因素,揭示甲基汞光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最后开展模型研究,通过建立并修正稻田汞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首次在模型中纳入水稻生长周期内甲基汞的动态光降解速率,并结合文献及实验数据,在全国尺度上评估光降解对稻米甲基汞风险的影响和贡献。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降解规律研究:水稻生长周期内上覆水中发生了显著的甲基汞光降解。光照条件下,上覆水中时刻发生甲基汞光降解,虽然随着水稻的生长光降解速率会受到抑制(降低0~45%),但光降解在稻田汞循环中对甲基汞的去除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全国范围内稻田上覆水中甲基汞光降解普遍存在且有地域性差异(10.74~16.31×10-3E-1·m~2),但是均与地表水环境中速率(河流,17.95±0.70E-1·m~2)相当。2)光降解机制研究:羟基自由基和水合电子是上覆水中光降解的主要驱动力。上覆水甲基汞光降解过程中,羟基自由基和水合电子分别贡献了32~45%和30~40%的光降解;此外,紫外光a提供了光降解所需大部分的能量(占自然光作用的72~89%)。在酸性条件下,甲基汞光降解速率显著提升(15~30%)。因此,上覆水中甲基汞光降解受到上覆水理化性质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3)稻田汞模型研究:稻田中甲基汞光降解是降低稻米甲基汞浓度的关键过程。稻田汞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输出结果显示,稻田上覆水中甲基汞光降解可显著降低稻米中甲基汞浓度(41~67%),进而有效降低了稻米甲基汞暴露风险。例如,光降解过程避免了来自稻米甲基汞暴露风险导致的智商减损(0.005~0.022)。综上所述,在水稻生长周期内,稻田上覆水中甲基汞光降解主要是由羟基自由基和水合电子驱动,可有效降低稻米中甲基汞含量,进而降低甲基汞膳食暴露带来的智商减损,减少稻田甲基汞风险。本研究的结果填补了稻田体系中去甲基化过程的研究空缺,补充了稻田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利于稻米中甲基汞浓度的精准预测,为稻田甲基汞健康风险的有效调控提供了科学支撑。
其他文献
新污染物是环境中新出现的或国际社会未能完全解决其去除问题的一类污染物。当新污染物进入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时,会形成大量的不可提取态残留(Non-Extractable Residues,NERs)。NERs的形成会延长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半衰期,且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NERs还具有重新释放的风险。因此,研究新污染物的NERs在沉积物和土壤等环境中的行为对降低NERs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电动力学
学位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基于某一特定主题,设定跨学科教学目标,利用跨学科概念组织所涉及的学科知识,通过任务链的方式展开对复杂问题的探究实践,并对其产生创造性理解,从而形成跨学科素养的教学活动。跨学科主题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科融合,推进综合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实践性学习,促进跨学科理解。研究认为,跨学科主题教学应基于真实情境,设置主
期刊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需求,大量新有机微污染物(Emerging organic micropollutants,EOMPs)通过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和地表径流进入环境水体中,并长期以低浓度存在于地表水中,对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亟需对地表水中的EOMPs进行全面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水域面积广,且水产养殖与化工行业发达,这导致环境水体中不断检出农药(Pes
学位
膳食摄入是人体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而大米和水产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居民因摄入大米和水产而导致的潜在金属暴露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多数研究仅基于食物中金属全量来评估其暴露风险,忽略了人体对食物中不同金属吸收效率的差异,可能导致对膳食金属暴露风险的高估。此外,我国不同地区居民饮食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大米和水产在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具有明显地域区别。因此明确不同地区居民大米和水产金
学位
作为自然环境中最主要的氧化剂之一,羟基自由基(·OH,E~0=2.7 V)在化学氧化过程中可以作为自由基链式反应的引发剂,并介导有机污染物降解、有机物和营养物的转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认为光化学反应是大气或地表水中·OH形成的主要途径。而最近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氧气(O2)氧化还原性物质也可以产生大量的·OH。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OH的形成与还原态的Fe种类(如:溶解的Fe2+,配体络合的Fe
学位
由于染料分子结构复杂、毒性大、色度深及难以生物降解,染料废水处理成为水污染治理领域中的重大难点。近年来,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s)因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半衰期长(30~40us)和p H适用范围广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处理染料废水的新型技术。然而,SR-AOPs体系中传统的过渡金属催化材料对过硫酸盐分子的亲和力不理想以及活性位点暴露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催化效率。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
学位
微囊藻毒素(MCs)是一类由蓝藻产生的天然毒素,会对人体和生态造成危害。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去除蓝藻暴发时天然水体中产生的MCs,炭吸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在水生态治理领域,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将其制成生物炭是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本论文针对MCs去除和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这两个焦点,开展水生植物制备生物炭吸附去除水体中的MCs的研究。以微囊藻毒素-LR(MC-LR)作为污染物研究对象;以常见
学位
<正>为适应新课改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老河口市高级中学确立了“三环七步”集体备课模式。“三环七步”集体备课是一种流程化的集体备课模式,它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课堂上的落实,将集体备课的流程固定为三个环节,并细化为七个步骤,明确了集体备课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这种备课模式注重实效、操作性强,有助于教师学会把握教学内容本质的方法与路径,进而通过教学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
期刊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产能源、有机负荷高、剩余污泥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厌氧产甲烷菌极为敏感,易受负荷冲击、环境条件和有毒物质影响导致系统酸化。如何快速修复厌氧酸化废水使其恢复产甲烷一直是难题之一。现有修复技术如中和法、添加外源微生物或导电材料促进有机酸降解、优化运行参数等仍存在成本高、操作难等问题。本文基于反硝化过程可消耗有机酸和H+的同时产生碱度反应,考察了利用该过程修复酸化系统的可行
学位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攀升,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事实。全球温度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土地蒸散速率加快,加剧土壤中的盐分累积。研究表明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土壤盐度有上升趋势。同时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形态及胁迫效应的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常见蔬菜小白菜为受试作物,选择镉、砷为目标污染物,通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