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叶龄期灌水追氮对冬小麦器官建成和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质量的群体结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根本途径,合理的个体株型是构建高产群体结构的基础。叶片、叶鞘和节间的长度是影响个体株型的重要因子,灌水追氮时期可直接影响小麦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个体株型和群体结构。小麦叶片与叶鞘和节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同伸关系,结合叶龄灌水追氮可定向调控各个叶片、叶鞘和节间的建成过程。因此,系统研究不同叶龄期灌水追氮对小麦器官建成和群体结构的影响,可为准确调控小麦目标株型,构建高质量群体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优化高产麦田水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刘家庄村进行,以藁优2018为供试材料。本试验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W0);灌一水处理(W1),分别在春2叶(T2)、春3叶(T3)、春4叶(T4)、春5叶(T5)和春6叶(T6)露尖时灌水并追施氮肥;灌两水处理(W2),在春季第1次灌水追氮基础上增灌开花水,每次灌水量均为60mm。因2019-2020年小麦季开花期降水量为71.9mm,相当于正常年份开花期灌水量,故2019-2020年没有灌溉开花水,但作为W2处理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叶片、叶鞘和节间的建成过程对灌水追氮时期的响应不尽相同。早灌水追氮(T2-T4)对叶片和叶鞘建成初期会表现出抑制作用,且晚发生的叶片和叶鞘受到的抑制大于早发生叶片和叶鞘,但他们提高了器官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生长速率,并借此增加了器官的最终长度。早灌水追氮对节间建成初期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灌水追氮的叶龄期与受其影响的叶位、鞘位和节位有较为稳定的对应关系。春季第n叶露尖时灌水追氮,对第n+1及以后叶片的长度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叶片发生越晚受到的促进越大。春季第n-1、n-2、n-3和n-4叶露尖时灌水追氮对第n叶鞘长度的促进效果相近。在第n+2或n+3叶露尖时灌水追氮对第n节间的长度有最大促进作用。2.灌水追氮时期对穗数影响较小,但显著影响开花期各叶层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其花后动态。随灌水追氮的推迟,灌水前总茎数显著下降,但成熟期穗数仅T6显著下降。晚灌水追氮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总LAI和各叶层LAI较T2-T4处理均降低。但T5和T6处理各叶层LAI的花后衰退速率也小于T2-T4处理,尤其是倒3叶层和倒4叶层。1水条件下,产量最高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总LAI为5.75~6.42,旗叶、倒2叶和倒3叶LAI分别为1.38~1.63、1.33~1.47和1.43~1.55。2水条件下,产量最高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总LAI为5.75~7.31,旗叶、倒2叶和倒3叶LAI分别为 1.38~2.17、1.33~2.12 和 1.41~1.68。3.灌水追氮时期显著影响光合有效辐射在冠层内的垂直分布。推迟灌水追氮对冠层总光截获影响较小,处理间极差仅为1.47%,但显著降低了旗叶及以上器官的光截获,显著增加了倒2叶层、倒3叶层和倒4叶层的光截获,有效延缓了中下部叶片的衰老。两个生长季内,产量最高的T5和T6处理开花期旗叶及以上器官、倒2叶层和倒3叶层的光截获率分别为45.94%~66.81%、21.44%~28.08%和5.15%~17.60%。4.推迟灌水追氮可显著提高小麦开花期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并降低群体光合的衰退速率。晚灌水追氮处理的群体光合速率(CAP)在花后各时期均显著大于早灌水追氮处理。1水条件下,T2-T4处理在花后20天的CAP较花后0天下降46.83%,T5-T6处理仅下降30.42%。2水条件下,T2-T4处理在花后20天的CAP较花后0天下降38.05%,T5-T6处理仅下降14.19%;T2-T4处理在花后28天较花后20天下降89.88%,T5-T6 处理下降 82.77%。5.推迟灌水追氮有利于增加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晚灌水追氮的T5和T6处理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与其花后较高的CAP相一致。2020-2021年1 水条件下,T6处理的产量最大,为8424.25kg.hm-2,T5处理为8290.24kg·hm-2,与T6处理差异不显著。2水条件下,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分别在T6和T5处理下实现最大产量,分别为8424.65 kg.hm-2和9898.39 kg·hm-2。综上,结合叶龄期灌水追氮可定向调控小麦各个叶片、叶鞘和节间的生长。推迟至春5叶-春6叶露尖时灌水追氮,优化了小麦群体的大小和分布,降低了冠层总LAI和上3叶层LAI,显著减少了旗叶层光截获,增加了倒2叶层、倒3叶层和倒4叶层光截获。群体结构的优化有效延缓了中下部各层叶片的衰老,提高了花后群体光合速率,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春灌1水和2水处理均在春5叶-春6叶露尖时灌水追氮获得最高产量。因此,结合田间墒情在春5叶-春6叶露尖期内灌水追氮可作为河北省高产麦田水肥管理的优化方案。
其他文献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和小分子RNA成员tae-miRNA通过对非生物胁迫应答,分别在介导植物体抵御渗透胁迫和营养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过表达转基因烟草植株,研究了TaNAC2A应答渗透胁迫和tae-miR5062应答营养胁迫的表达模式及其介导植物体抵御上述胁迫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AC2A的cDNA长为1295 bp,包含一个长
学位
姜具有健胃、除湿、祛寒、发汗、止吐等功效。姜分老嫩,嫩姜组织肥厚,含姜油酮及姜油酚成分较少,具有特殊的辛辣味,是糖渍制品的主要原料。据丹麦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减轻晕车、晕船,如头晕、恶心、呕吐等。已研制出一种防晕生差胶囊,其效果远优于一般晕车药,并且没有晕车药引发的昏睡等副作用。英、美科学家研究,生姜及其制品可起到某些抗生素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十分显著。更令人注目的是,德国科学家研究证实,食
期刊
近年来,岳西小黄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产量不断增加。由于种植效益良好,小黄姜产业已成为促进安徽省岳西县农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发展与岳西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小黄姜产业的逐步发展,姜瘟病的发生使岳西能种植小黄姜的土地逐年减少,市场价格波动使得小黄姜价格不稳定,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品牌效应不强使得小黄姜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不足使得产业发展链条
期刊
深入阐明小麦抗旱生理机制对于提高该作物的抗旱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抗旱能力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冬小麦生育后期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活性氧稳态相关的抗旱生理特征,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对应答干旱的小麦耐逆因子TaMIR5200介导植株抵御非生物逆境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节水灌溉(底墒水和拔节水)条件下,不同抗旱小麦品种(抗旱品种石麦22、中度抗旱品种中信麦11(对照)和干
学位
硒是人体健康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生姜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研究受到学者关注。从生姜中的硒含量测定方法、生姜对硒的吸收规律、硒对生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富硒生姜的栽培技术、富硒生姜的加工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中国富硒生姜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富硒生姜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棉花晚播高密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易出现贪青晚熟现象,为改变这一现状,增强该模式下棉田群体的早熟性,促进集中成熟,利于机械化采收,因此开展乙烯利浓度和打顶时间处理对棉花群体质量和结铃模式影响效应的研究。试验于2020~202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清苑试验站和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裕丰合作社开展,品种为黄河流域棉区主推的农大棉601,播期为5月1日,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
学位
针对华北平原北部冬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与实际环境温度间的矛盾,通过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提前小麦物候期,从而为小麦提供一个相对较低的外界温度环境,并从源库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解释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小麦的高产稳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试验时间为两年,在晚冬早春(1月20日至3月20日)通过不同的覆盖始日和相同的覆盖终日调控增温的强度,2019-2021年两个生长季,均以“衡观35”为供试
学位
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之一。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此背景下,结合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年型探索高产高水效技术原理,对实现节水高产冬小麦精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生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于2020~2021冬小麦生长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开展了“灌水时期×品种”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合降水年型,研究了灌水时期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影响,为该地区发展节水高产
学位
在饮食结构日趋精细的当前,具有预防肥胖与调节肠道功能等生理活性的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维持中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我国传统泡菜制品因风味独特而广受消费者喜爱,但生产工艺中还存在发酵周期长,亚硝酸盐含量高等诸多问题,制约其产业发展。同时,泡菜富含膳食纤维,缺乏深度地开发利用。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超高压-复配菌种低盐发酵生产工艺对传统泡菜制备工艺进行改良,研发富含高品质膳食纤维的低亚硝酸盐泡菜产品,探讨新工艺
学位
温度升高、降雨分布不均等气候变化给作物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研究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解析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机制,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稳定作物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其生长过程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但是系统性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影响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中国三大棉区棉花生长季的气象数据、物候期数据以及产量数据,通过运用线性回归、作物模型中的算法及建立多元回归模
学位